食療治本

基於中華醫藥「醫食同源,藥食同用」的觀點,以食性藥、藥性藥相配為藥飲、藥膳,在數千年的防病療疾中,產生了良好的祛病救疾的效益。

飲食療法,乃中華醫藥、養生、保健方法中,歷史悠久,應用廣泛,效益良好之益方良劑。如:藥粥、藥菜、藥飯、藥茶、藥酒等,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出了諸多有益於養護身體的藥膳食譜。

民間流傳 粥品養生

《周書》中記載了「黃帝始烹谷為粥」。《黃帝內經》云:「藥以祛之,食以隨之。」《食療本草殘卷》中記載有:茗粥、柿粥、秦椒粥等。《飲膳正要》中記載有:山藥粥、枸杞羊腎粥等。《事物本草》中記載有:茯苓粥、麻仁粥、綠豆粥等。

基於中華醫藥「醫食同源,藥食同用」的觀點,以食性藥、藥性藥相配為藥飲、藥膳,在數千年的防病療疾中,產生了良好的祛病救疾的效益。《冷廬醫話》中所載之黃芪粥;《聖濟宗祿》中所載之白朮豬肚粥;《補缺肘後方》中所載之茅根赤豆粥;《驗方匯編》中所載之乾薑車前飲;《長壽粥譜》中所載之大蒜糯米粥;《藥膳食譜集錦》中所載之紅棗木耳湯等等,在民間流傳甚廣。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曰:「夫為醫者。當須先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用藥」,「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

華佗用蒜齏酢急救鯁喉

飲食之養,乃生命之所需,食療之益,乃康健之所求,道家養生學與中華醫學,對食療之養益,古有論述。《周禮》云:「掌養萬民之疾病,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凡療傷,以五毒攻之,以五氣養之,以五藥療之,以五味節之」,「以五味、五藥養其病。」

三國時著名醫家華佗用食療醫病,其效如神。《三國志・魏志・華佗傳》云:「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買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患者飲服後即愈。

健康飲為先 有病先食療

中華醫學認為:「醫食同源」。這種醫養並蓄的保健方法,在數千年醫病療疾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濟世救人,做出了巨大貢獻。

飲食,是促進身體健康,維持人的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物質。體康的人天天要進飲食,患病的人天天要重視和考究飲食,以促進健康,這是自然規律,也是極為重要的生活內容。

有了病,要吃藥;生了病,要治療,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而有了病,要食養;生了病,要食療,就不是人人皆知的普通而極為有益的知識了。健康飲為先,療疾食為首,這對於人求養身之道來說,可謂首要之要了。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