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喜歡講故事和聽故事,說他們是「故事的癮君子」(narrative junkies)也不為過。心理學家稱之為人類的「故事本能」(narrative instinct)。
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即將舉行,特區政府加大力度宣傳有關香港的「主導故事」(dominant narrative):《國安法》撥亂反正,實施後「黑暴」平息,一國兩制重回正軌。在愛國者的良政善治下,香港必將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前途一片光明。
反修例動亂 羞愧大災難
這個主導故事及其背後的一套主流論述,當然並非未受挑戰。例如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自由世界」(The Free World,冷戰時期開始使用的宣傳用語,乃西方集團的自稱)及其喉舌,便提供了一套關於北京極權主義扼殺香港民主發展的「反敘述」(counter narrative)。對此北京和港府的套版反應(stock response)是強烈譴責,斥之為「完全荒謬」、「毫無根據」和「雙重標準」。
在官方的「主導故事」與反中勢力的「反敘述」之間,有沒有一套政治動機沒有那麼強烈(less politically motivated)的「另類敘述」(alternative narrative),可以幫助港人理解香港經歷的巨變和面對的問題?我想是有的。
比方說,把自2019年6月中因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而爆發、歷時近一年的大規模動亂,看成是考驗香港社會公民素質、政府處理危機能力與專業制度穩健性的壓力測試(stress test)。說港人和港府未能通過測試是太輕描淡寫,他們的表現簡直是一場事後連他們自己也應該覺得羞愧的大災難。
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在華人社會之中,香港的穩定繁榮、自由開放和訊息流通名列前茅。香港的公務員隊伍以效率和廉潔著稱,它的專業服務水平高,尤以金融及法律為甚。然而事實證明,香港在世人眼中的精明能幹(perceived competence)只是想當然的假設和美麗的想像。
情況一如一個循規蹈矩的丈夫為眾人稱頌,其實只是未經考驗(untested)而已。他可能像英國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一樣,什麼都抵抗得了,就是抵抗不了誘惑(A husband is a man who can resist anything but temptation)。
信任淪喪 難以駕馭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主任塞特羅(Martin Cetron)認為,大流行病失控,每每出現於嚴重缺乏互信的社會──民眾不信任政府,政府也不信任民眾。九年前在西非爆發的伊波拉(埃博拉)病毒如是,今天在美國已造成逾77萬人死亡的新冠病毒也是這樣。他把這種情況稱為「信任淪喪」(bankruptcy of trust)。
如果將一年半前那場動搖香港根基的風暴比喻為病毒,那它的爆發和失控跟伊波拉和新冠一樣,也是源於社會的互信近乎徹底消失。市民之間既缺乏互信,也不信任中央,更不信任香港政府的決策和執法。互信是珍貴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在這方面香港已瀕臨破產。
《國安法》實施的確令香港恢復秩序,卻沒有為這個城市注入更多互信的社會資本。剛剛相反,不信任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人覺得,他們當初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不信任完全正確。
這是香港領導人必須面對的事實。港人對政府不信任以及彼此缺乏互信,已經走上「光滑的斜坡」(slippery slope),變得愈來愈難以駕馭及扭轉,並大有可能導致更糟糕、更嚴重的後果。
這並非危言聳聽或杞人憂天。「信任淪喪」的跡象在今日的香港,像英文文法的錯誤一樣隨處可見: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拒絕使用「安心出行」,還有立法會換屆選舉的投票率,可以斷言必創新低。
原刊於《亞洲週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