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兼顧法、儒、道

世事變化無常,很多事情成功與否端看時機,決策者只能盡力而為,制勝關鍵在於能否讓公司的優勢和環境的大趨勢巧妙配合。

華人企業在管理上很多時候會採取法、儒、道三家的管理方法。但我認為在管理上不一定要分得那麼清楚,因時因地制宜,才是上策。激發不同層次員工的潛能,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我的方法是揉合法家、儒家和道家的精神,從基層人員到高階主管,各有不同。

從基層到高層  管理方法不同

法家用「賞罰」主導人的行為,抓住人性中貪賞怕罰的那一面。因此,管理基層人員,我採取法家精神,有賞有罰,所有規定都白紙黑字寫下來。但是這種方法並不保證公司成功,就像社會一定要有法律,但是有好的法律並不代表有好的國家。

儒家的出發點則是人性本善,強調「忠」、「恕」之道,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係規範得非常清楚,個人利益絕對不能凌駕團體之上,非常適合用來帶領一個團隊。一個做中層主管的人,最好能夠採儒家「人性化」的管理,以身作則、以德服人,相信一定能贏得員工的心,也能讓基層專業人才得到最好的發揮。

但世事變化無常,很多事情成功與否端看時機,決策者只能盡力而為,制勝關鍵在於能否讓公司的優勢和環境的大趨勢巧妙配合。有時要比流行領先一步,有時要和市場逆勢而為,好像黑裏有白、白裏有黑,可能今年虧損,明年就翻身,正和道家思想的奧妙之處不謀而合。

道家思想對公司的決策領導層最為受用,了解到公司賺錢時不必太快樂,反之也不用太悲傷,有時候看開了,反而能看得更清楚。

最好的管理是不用管理

我年輕的時候走法家路線,老闆交派的任務,我一定全力以赴,即使熬夜都會完成,而且為自己設下很嚴厲的高標準。開始帶人以後,我終於知道,事情不能全部攬下來自己做,要懂得授權與分享,鼓勵別人把事情做好。

我發現:「下屬有意願做事比有能力做更重要!」這方面儒家的訓練很好,用「仁義道德」自我要求,讓下屬覺得你是很好的老闆,工作起來很有安全感,對社會也能有貢獻。

再上一層成為公司的領導人後,道家那套「天時、地利、人和」的哲學,對做決策很有幫助。我的腦袋裏經常有很多理想、目標渴望實現,但不會一想到就衝動去做,我會再三反思:「是不是非現在做不可?」、「有沒有與眾不同的方法?」這就是道家主張的「謀定而後動」,或是順水推舟,跟着天時去做。

落到管理的現實面時,三者之間要因時因地而制宜,有時候法家色彩多一點,有時候儒家精神強一些,有時候則是道家的味道濃一些。但總括來說,愈是基層的管理,法家方法的比例愈重;層級愈往上,道家的比例就愈重。而我最嚮往的,則是道家的「無為而治」,因為最好的管理便是不用管理!

能夠寓管理於無形之中,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潘燊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