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聚會中,有朋友提出他的學校想推行BYOD計劃。「BYOD」這詞令我立即想起很多人與事,今次有感而發,就分享本人對BYOD的經驗。
轉職出版社 設計教學軟件
「BYOD」(自攜裝置)這四個字母,不管對現今新入職老師,還是下學年將退休的老師而言,相信也一定不會感到陌生的。回想我首次接觸這詞是在2007年,當時的我放下教鞭,並有幸轉到本地五大小學教科書出版社之一工作,開始了我7年在出版社職場的生涯。
當時我除主要負責常識、數學、電腦教科書的編輯工作外,還要設計不同的教學軟件讓學校作電子教學配套之用。在這段時間,開始是很「美好」的,感覺可將自己對教學的理念、教學的經驗,一一在不同的教育層面下,包括教科書、電子或印刷配套下實踐下來。自問當年只要在這段時間推展電子教學的小學,也應曾接觸及應用過本人參與設計的電子配套,這實在令本人得到莫大的滿足感。
回想在出版社工作那段時間的確十分辛苦。在入職第二年時,其中一個客戶大張鑼鼓推出BYOD計劃。該校以Windows平板電腦作載體,加上全校無線網絡及每間課室安裝電子白板作配套。教材方面,由出版社特製該校校本課程電子書作教材。因該學校當年使用本人工作的公司出版數學書,因此我們順利成章可為該校製作數學電子書。
由起動這計劃到完成,其中經過數十次,甚至數百次才完成一級的內容。不論人力及物力, 學校與出版社也付出不少。(唯我只參與第一課的內容及製作, 因本人對該校老師的電子教學理念及該校的校本數學課程不太認同, 因此我便提出退出此計劃。)
學校大趁熱鬧 唯好處不多見
自此計劃推出後,已有多間學校嘗試推展BYOD學本計劃。不論是津貼學校、直資或私立學校也來趁一趁熱鬧。再加上一位對教育界有很大影響力的大人物突然教育家上身,大力推展電子教科書計劃,還在不同的公開場合拿着聲稱在美國交流時獲得的簡報大聲說教。
當年這位大人物在一個與各大出版社的會議中「放錢落我地袋」,「教導」我們要製作具多媒體及互動的電子書供學校免費使用,還語重心長地「預言」,若我們不接受他的「教導」,最後定必會後悔。可惜,出版社是一個商業機構,不是慈善團體,據我所知當年在場的公司沒有一間「領他的情」。可幸的是,事隔差不多十年,這位教育家的預言尚未實現前,他卻早已退出教育界了。
所以由我第一間接觸進行BYOD計劃的學校開始,我感覺大多學校的想法也只是放在電子書上而已。我當時想,使用電子書除能減輕學生書包的重量外,根據當時電子書的載體硬件情況,真的看不到有什麼好處,甚至我認為今日的載體也未能配合到學生學習時的要求。但我相信電子學習必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果,我深信因利用到電子學習不同的好處,教師必能提升在教學上的效能。
我反覆思考,電子學習其中兩大的好處是即時性及完整記錄學生的學習進程。因此當時我與同事到不同的學校收取老師的意見,再跟公司的軟件製作部討論,然後才設計及製作出多個Apps,以供學校用戶使用。我不反對學校進行BYOD計劃,在高速無線網絡下,加上老師悉心設計,配合網上平台/應用程式(Apps),以提升互動及即時回饋的功能, 讓老師可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及策略。
電子學習計劃 不要為做而做
10年過去了,看看三大平板應用程式發行平台(App Store、Google Play、Microsoft Store),已有幾十,甚至數百個高素質的教學應用軟件。
這些應用軟件具互動性,亦大多能即時分享學生作品,具互評功能,讓教師可即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作出修正/改善,不再像以前靠家課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由學生繳交家課,到老師完成批改,再作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最快也得在兩、三天後。
另外完善的記錄功能,亦方便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同時各大出版社已自行開發自己的電子書系統及學習管理平台, 以方便學生及學校使用。
當然,一部平板電腦具備多項功能,大家可就自己學校的校情及人事進行不同的計劃。總之,老套地說,學校進行計劃最大的目的是不變的,最要緊的是以學生的利益着想,千萬別為做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