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一年前出現首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以來,爆發了4 波疫情,一波比一波嚴重, 至今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1萬。市民生活無法回復正常,經濟活動不斷遭受打擊;飲食、旅遊、美容、酒吧、健身、娛樂等多個行業沒法持續經營;失業率攀升至多年最高。最令人沮喪的是看不到困境的盡頭:在特區政府「張弛有度」的抗疫政策下,疫情一波接一波爆發成為規律,即使暫時得到紓緩,市民也只是忐忑地等待更凌厲的下一波到來。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11 月發表的《施政報告》談到抗疫,承諾特區政府「力爭在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達至『清零』,期望可早日符合恢復(粵港)兩地人員往來的目標。」話音剛落,第四波疫情惡化,單日新增確診個案破百。兩個月過去,疫情未見減退,行政長官說的「達至清零」和「恢復兩地人員往來」,成為遙不可及的奢望。
搖擺不定似是政府抗疫決策常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日前在電台節目聲稱,「每一波疫情的經驗都令政府改善防疫策略」;她承認「某些措施可以思考得更周詳,例如年宵花市安排,以及去年7 月禁止午市堂食」。其實出了問題的措施,何止年宵花市安排和禁止午市堂食?思慮不周、搖擺不定似乎是政府抗疫決策的常態。所謂「每一波疫情的經驗都令政府改善防疫策略」,只能解讀為政府的策略永遠落後於疫情的發展。
問題出在特區政府的抗疫決策機制。事實說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領導的跨部門抗疫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 並不能發揮抗疫作戰中心的作用。這個中心有把各部門統籌起來嗎?它和決定各項抗疫措施的行政會議是什麼關係?它掌握準確的科學知識和專家意見嗎?為什麼一些重要決策如入境海員豁免檢疫隔離,專家毫不知情?它了解各行業的處境以及他們抗疫防疫可採取的措施嗎? 聽到不同的業界投訴他們的積極建議被漠視嗎? 這個中心是以戰鬥狀態運作的嗎? 多久召開一次會議?
外國的情況說明,即使有了疫苗,疫情仍不可能即時受控。抗疫這場仗還要打多久,沒有人說得準。政府必須建立一個有專家和有關部門首長參與、有決策能力、密切聯繫社會、保持戰鬥狀態的作戰中心,統領抗疫防疫、振興經濟以及各類社交活動的調控。如果仍固步自封,廣大市民要受的折磨將沒完沒了,愈來愈痛。
原刊於《香港仔》,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