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偉博士,GBS,CBE,JP,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香港浸會大學尚志會創辦人、澳門大學校董會前任主席。他在任30年間,香港浸會學院於1994年正名為香港浸會大學,他亦創立多個嶄新課程,如傳理學、中國研究及中醫藥等等。曾出任行政、立法兩局議員。退休後,曾任澳門大學校董會主席,並擔任澳門國際中醫藥學會理事長及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曾當選第九及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陳:陳復生、謝:謝志偉
仁義禮知信:儒家五常是中華傳統倫理精華
陳:今年是我們浸會大學踏入60周年的校慶,浸大尚志會發起製作《世說論語》的特輯為母校祝壽。今次我們非常榮幸邀請母校的榮休校長謝志偉博士,也是尚志會的創立人。謝校長,可否跟我們分享一下,論語對你為人處事有什麼啟發?
謝:今年是浸會大學六十大壽, 尚志會發起製作《世說論語》特輯為母校祝壽,並邀請我這尚志會的創立人為這特輯講幾句話。有趣的是,你們選擇來我現在工作的地方,澳門大學新校園進行訪問,而澳門大學的校訓「仁義禮知信」,正是儒家的五常之道,是傳統中國文化中處世為人的道德標準和倫理精華。根據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仁」就是博愛,包括愛人和自愛;「義」 就是公正,合宜,是社會行為的規範;「禮」 是尊重別人和自重,是仁愛、公義內涵的外在表達;「知」就是尊重知識, 崇尚真理和明辨是非;「信」就是言行一致,忠於職責,勇於承擔。所以如果你問我,《論語》或者儒家的思想對我處世為人有什麼啟發,我可以毫不含糊地說,仁義禮知信的儒家詮釋,確實是我這個一生從事教育的人最崇高和最貼身的人生感召。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集中地反映孔子的思想。南宋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百年樹人:尚志會成立的原因和目的
陳:謝校長是我們浸會大學的榮休校長,同時也是浸大尚志會的創立人。謝校長,當年為何成立尚志會?
謝:尚志會是1970年代我在香港浸會學院發起的,目的是鼓勵一班熱心母校的校友對母校的支持。其實尚志會會員的特殊之處,只是多負一項責任,就是每月、每年或一次過對母校作出一定金額的捐贈,因為在北美,很多成功的大學所獲得的支持,很大部分來自眾多校友集腋成裘的捐贈。我的目的是,透過成立尚志會,幫助校友們從小額捐贈做起,養成支持母校的習慣。校友支持母校發展的力量就會漸漸壯大起來。我們中國對教育有「百年樹人」的說法。「百年」就是世紀“century”的意思。所以用“Century Club”來命名一個支持大學教育的組織是很有意義的。但“century”念起來好像中文的尚志,就是高尚的意志。所以我們就索性把這組織的中文名字改為尚志會。我很高興看到,經過近40年的歲月,尚志會Century Club,不單成了眾多校友們喜愛的組織,它也真的成了今天支持母校浸會大學發展的力量。
陳:謝謝你,謝校長!祝願我們尚志會Century Club繼續秉承百年樹人的理念!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論語.憲問》
(孔子說:「愛他,能不叫他勞苦嗎?忠於他,能夠不教誨他嗎?」)
《論語》過時了?其精警的教訓天天可使用
陳:校長,可以跟我們分享《論語》的經典名句嗎?
謝:我常常覺得,我們中國人與猶太人有一點歷史優勢是很相似的。猶太人的悠久歷史為這民族留下許多寶貴的行事法則、社會規條、智慧箴言和優美詩歌。我們中國也是這樣。在我床邊常放着幾本書,其中就有《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套「四書」。我每逢翻看,都驚訝其中的警世箴言是何等豐富。例如《論語》第一篇記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又例如,《論語》第二篇記載:「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精警的教訓不單是歷久常新,也是天天可以使用的。今次尚志會出錢出力,為母校六十大壽精心籌劃製作這「世說論語」特輯,相信一定能引起觀眾共鳴,一方面為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一方面也為我們的世代作更深的反省,看看我們周圍的社會紛亂,有多少是可以歸咎於我們的社會叛離了古聖賢的明訓。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是否複習了呢?」)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孔子說:「只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受騙;只是空想,卻不讀書,那就缺乏信心。」)
新書介紹
書名:《復興新生系列:世說論語》
作者:陳復生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原刊於《復興新生系列‧世說論語》(2020年,中華書局出版),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