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認為全檢不可行的理由主要是,如果實行新冠病毒全民檢測( 「全檢」),必須以「居家令」配合,即在檢測期間要強制所有人留在家中不准外出;否則測得陰性結果的人便有可能接觸到傳播者而受感染,令先前的檢測等如白費。而要完成一次全檢,起碼要幾個星期,若全港強制居家幾個星期,不僅市民承受不了,商戶也會承受不了。但關鍵的問題是:不實施居家令,全檢是否便沒有作用,或者作用削弱至沒有意義?
試設想現在推行強制性全民檢測,立法規定全港居民要在指定的時間內最少做一次新冠病毒檢測。全檢期間不實行居家令,但採取最嚴格的防疫措施,包括強制戴口罩和對各種營業場所和活動場地的管制。這些措施可有效減低病毒傳播的機會。全檢裏出現的陽性個案,一經確診,就像現在發現的確診個案一樣,立即隔離、治療,並追蹤緊密接觸者,給予適當處理。這情況和今年9 月政府推行「普及社區檢測」(「普檢」)相似。普檢期間並沒有實行居家令,那普檢是不是白費了呢?政府既然肯定普檢有用,怎麼可以說全民檢測沒有居家令便沒用了呢?況且全檢和普檢還有兩點不一樣:一是普檢進行時正值疫情比較緩和,政府的防疫措施相對寬鬆;在實行全檢時,防疫措施可收至最緊。二是普檢中只有大約兩成人口接受檢測,而全檢的目標是「全民」。專家指出,受檢的人愈多,效果愈大;如果普檢有用,全檢的效用當然更大。
不實行居家令,病毒在社區傳播的機會不能減至零;但嚴格的防疫措施可以把傳播的機會減至最低。尤其是如果每個市民都注意做足防護措施: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這造成的不便遠不如居家令),那就可以避免受感染,包括檢測後受感染。在此同時,受檢測的人不斷增加,隱形傳播者不斷被發現、隔離,檢測後受感染的可能性隨而不斷下降,直至全檢完成。餘下還有兩個問題。第一,特區政府有沒有能力在一段不太長的時間(例如一個月)內,給全港市民做一次檢測?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和上次普測的經驗,相信這是做得到的。第二,特區政府有沒有能力把「外防輸入」真的做到滴水不漏?如果做得到,便沒有人可以說「這邊做全民檢測,那邊又把病毒放進來」。這樣,香港便有機會「清零」、「保零」,戰勝疫情。
檢測漏洞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再強調,世界衞生組織認為病毒檢測是抗疫的關鍵。她說,特區政府希望做到「須檢必檢」、「應檢盡檢」和「願檢盡檢」;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醫院管理局和衞生署維持每天19000 至20000 個的檢測能力,而通過引進大型的化驗公司,香港私營機構的檢測能力達到每天100000 個。她呼籲屬於必須進行病毒檢測、或者因為從事的行業而應該接受檢測的市民,盡快接受檢測;又呼籲市民如有感染病徵,或者曾經接觸過感染群組或到過有關地方,要第一時間去做檢測,令整個社會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檢測要有可靠的結果,必須有正確的採樣方法。不論是採集深喉唾液抑或用拭子採樣,都有一定的要求:前者在採樣前2 小時內不可飲食、漱口或刷牙,樣本必須是來自咽喉的唾液;後者要將採樣棒探入喉嚨或鼻腔的適當位置轉幾個圈,過程會頗難受。大量的檢測,是由市民領取樣本收集包,自行採集樣本送交檢測機構。如果採樣時沒有嚴格按照規定,檢測結果便可能是「假陰性」。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日前到機場了解入境人士用深喉唾液接受病毒檢測的情況,發現很多人不知道收集深喉唾液前2小時不可進食,而樣本分量不足亦會影響檢測的準確性。先前已有議員指出,機場的病毒檢測不夠嚴謹,成為「外防輸入」的一大漏洞:由入境人士自行收集深喉唾液樣本,除了有袁國勇指出的問題外,有些人還會因態度欠認真而收集不到有效的樣本。
這是一直存在的漏洞;政府現在終於願意正視,採取措施補救。當局宣布,從本月15 日起,改為派專人到機場為抵港人士採集鼻咽及咽喉合併拭子樣本。這肯定可以大大提高病毒檢測的可靠性。但機場檢測漏洞已發現多時,為什麼拖了這麼久才處理呢?有說法指是因為負責檢測的衞生署人手不足,無法派出專人執行採樣工作。如果是這樣,新安排的人手從何而來,調派了這些人手到機場又會否影響其他方面的防疫工作,政府未有交代。還有,從機場入境的人士,在機場禁區的樣本採集中心採樣後,須留在中心等候檢測結果;近期抵港的旅客等候時間長達12 小時以上。改由專人用拭子採樣後,是否要增加一段輪候採樣的時間,令旅客留在機場的時間更長?
原刊於《香港仔》,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