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漣漪

疫情肆虐下,很多比賽活動都要推遲,甚或停辦,全港性的書法比賽每年都有很多,去年因動亂而耽擱,今年因病毒而延誤,希望來年一切順利。

庚子開春到今,疫情不斷,總是徘徊不去,政府的抗疫措施也總是不冷不熱,究其原因,弱勢政府總是畏首畏尾,溫吞水的應付一下;硬了招人非議,軟的不痛不癢,看來要到明年疫苗有了效才能樂章稍歇,馬拉松到終點。

百業凋零,無能為力

疫情下,百業凋零,民生用品不能或缺的影響不大,作為購物天堂的香港,則因封城而不景。去年暴亂已叫國內遊人却步,今年動車停駛,鐵翼難舉,對外交通一度停擺,出城到訪的幾成絕響。旅遊業的一蹶不振,影響了航空、旅運、零售、珠寶、飲食、酒店、廣告、商舖租賃……,骨牌效應的也影響了其他行業,只以航空為例:燃油、維修、機長、服務員、地勤、餐飲準備者、食材、酒水材料供應、機鐵、巴士、的士……再數下去?太悶了。

沒了畫展,緣慳一面

筆者離休後以書畫度日,與中大的國畫同學本擬作畢業十年回顧展,2018年初申請場地,幾經周折,2019年才獲通知,可於2020年3月舉行。動亂時,展覽已經常受阻,能順利開幕的,也時斷時續的間歇開停,來捧場的多是老朋友,也有的一個微信寒暄兩句,打個招呼作數。12月疫情爆發,總望兩、三個月可受控,展覽可如期進行,奈何不從人願,展覽告吹,更傳來畫友噩耗,原欲一聚,豈知天意弄人,徒呼荷荷。原意畫展時回港見面的畫友也緣慳一面,只能虛空交流,網頁相見。

呆在家中,自得其樂

限聚令下,在家的時間多了,家人相聚也多,往日清閑的灶頭便忙碌起來,沒做過的菜可從網上惡補,蒸煮炸焗、早午晚與下午茶,天天不同,倒也愜意。一個多月下來,再愜意也有點失落,困坐四壁,廳房廚廁,來回走動,也過不了三數小時,日久已能閉目暢行而無踫撞矣。煮食多了,到街市的日子也多起來,與逛超市又有不同的體驗,那處的新鮮,何方的便宜,豬牛雞魚、醬酢麵蛋、指點挑剔、討價還價,是人生,也是樂趣。

呆在家中,除了書畫遣興,臨老學吹打,找到古琴老師,一償心願,三弦七徽、挑剔勾抺、綽注掐罨,三個月學了一曲良宵引,雖然未精,樂在其中,沉吟自娛。老師是旗人,先祖在廣東為官,極好古琴,推廣不遺餘力,把所學廣陵派演奏風格融於嶺南派琴藝中,著譜授徒,其後人移居香港,也把琴藝帶來,本港很多古琴名家也出自門下。我學書出自琴書閣,琴書閣主陳老師文傑是揚琴(亦稱蝴蝶琴)高手,曾與盧家熾老師等樂壇大家為名伶新馬師曾、紅線女等拍和,我今學古琴,也不失為琴書門下矣。

書法竅門 融會貫通

疫情肆虐下,很多比賽活動都要推遲,甚或停辦,全港性的書法比賽每年都有很多,去年因動亂而耽擱,今年因病毒而延誤,希望來年一切順利。書法是一項自我挑戰,趑趄成長的寂寞磨練。一管筆,半硯墨,整個天地便在白紙、黑線中混沌沉浮;得乎手,應乎心,當然滿懷喜悅,但秃筆半塚,墨九缸,仍然一無所得,又當如何自處?千帆過盡,情怠手闌,平正險絕,問何時得變而學有所成?陳老師常勉勵學生要嫻熟掌握三數碑帖,再融而合之,便能自成面貌。九分苦練,一分領悟,能掌握各種筆法橫、豎、撇、捺、勾、折、挑,再看各體書家用筆方法,順逆藏露、頓挫駐轉,能領悟則心手相應,意與神會,規矩在懷,由是從心所欲,出入自得,能控制筆墨,自能使轉自如,自成一體。近日多了些學書者,自己也不能怠惰,能書者如何把自己的學習心得講得清楚,教得明白,是書道傳承的一些關鍵。

疫情何時受控?香港何時能恢復過來?希望總在明天。

鄧兆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