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經典開始──「宋詞三首」之李清照《聲聲慢》賞析

李清照,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以婉約風格著稱,代表作有《聲聲慢》、《如夢令》和《醉花陰》等。

在「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中,宋詞選了三首,其中一首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聲聲慢‧秋情》,也是12篇「指定材料」中,唯一的一位女作家作品。

李清照《聲聲慢》

秋情

尋尋覓覓(1),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2),最難將息(3)

三盃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4)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5),如今有誰堪摘(6)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7)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8)

注釋:

  1. 尋尋覓覓:謂如有所失想把它找回來似的。表示內心的空虛。
  2. 乍暖還寒:剛剛還很暖和,很快又變冷,指深秋天氣變化無常。
  3. 將息:養息,保養。
  4. 雁過也三句:作者此時流寓江南,丈夫趙明誠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感到傷心。表示悼亡和懷舊的意思。
  5. 憔悴損:指菊花凋謝枯萎。
  6. 有誰堪摘:誰,什麼。一指菊花;也有一說指人,謂有誰堪與共摘。
  7. 怎生得黑:怎生,怎麼。黑:指天黑。
  8. 這次第二句:次第,光景、情形。了得,指概括得了。這種況味,一個「愁」字怎能說得盡哩!

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她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濃厚的家庭,其父藏書甚豐,從小家學薰陶,才華過人。18歲與太學生趙明誠成婚。夫婦情投意合,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文物收藏。金兵入侵中原後,兩人南渡,不久趙明誠病逝。她歷盡磨難,晚年寓居臨安(杭州),境遇孤苦。

李清照在中國詞壇上,佔重要席位,著有《漱玉詞》。她早年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是宋代重要詞論,也是她創作的理論依據。李清照詞的風格以婉約為主,人稱「婉約詞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沈謙《填詞雜說》更將李清照與李後主相提並論:「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其詞前期以寫閨情為主,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詞風清新明麗;後期多寫國破家亡後的淒慘境遇,悲歎身世,情調感傷,詞風淒愴悲涼。

*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

寫作背景

南渡之後,李清照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大受打擊。她晚年定居於臨安期間,是南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在這種環境之中,李清照的心情是無限淒涼的。這首《聲聲慢》,一題《秋情》,是李清照晚年最傑出之作,內容主要是抒發她在動亂年代,無可排遣的的愁懷和孤寂,當作於趙明誠病故之後。

內容及藝術特色

詞的開頭,落筆見奇,起首三句連用七組疊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第一句,「尋」和「覓」都是尋找、尋求的意思。「尋尋覓覓」寫出了詞人心神不定、若有所失的空虛落寞之情。究竟尋覓什麼?大抵她自己也不清楚。這種尋覓,也許是嘗盡艱辛、歷盡滄桑後的一種企盼。事實上,她失去了的一切,是尋也尋不回來的。

緊接着的第二句,「冷冷清清」四字寫出了深秋的氣氛,也突出了詞人的空虛寂寞。孑然一身,孤寂難耐,終於轉為第三句的直抒愁腸——「淒淒慘慘戚戚」,道出了愁苦不堪的心境。難盡的愁思,於此延展而出。

巧用疊字,是古典詩歌創作常的手法,詩經中也常用疊字,例如《蒹葭》的第一句「蒹葭蒼蒼」便用了疊字。這種手法,在歷代的詩歌中也屢見不鮮,但像李清照般在詞的開首,連用十四個疊字,這種大膽創新,實在前所未有,故歷來受到評論家激賞,張端義《貴耳集》云:「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

李清照以14個疊字,道出淒愴苦悶的情懷後,接着便進一步抒寫愁情。滿懷愁苦的日子,本來就難以排遣,更何況「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秋天的天氣忽冷忽熱,身體最難適應,即使喝上兩三杯淡酒,也抵受不了晚上淒緊的秋風,但真正敵不過的,應是內心的淒寒。秋天愁苦難熬,心境更顯得淒冷,筆法含蓄,情在詞外。

正傷心之際,驀然看到一行征雁飛過長空——「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遂引起詞人浮想聯翩。雁可用以傳遞書信,她在早年的詞中也經常寫到大雁,如《一剪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那時的大雁,能帶來丈夫的消息;如今,這群似曾相識的大雁又飛來了,但丈夫已與世長辭,正是「物是人非」。大雁從北方故鄉飛來,現在中原淪陷,詞人流落南方,已無法重返故土,眼前的大雁,不禁勾起故國之思。況且,唯一的舊相識——大雁竟一掠而過,卻沒留下片言隻語,端的教人黯然神傷,更添愁緒。

上闋由疊字頓入,寫秋寒,寫薄酒,寫過雁,頓挫淒絕,字裏行間,處處含愁。下闋緊承上闋,繼續鋪寫愁情。「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此句,呈現了菊花的枯萎、凋謝,而零落的花瓣堆積滿地,已無法摘取。有人認為「如今有誰堪摘」解作「如今還有誰可和她一起來摘取呢?」這表達了她對亡夫的懷念,亦可。「憔悴損」三字可指花的衰落,也可指人的憔悴。李清照晚景淒涼、身心疲憊,與黃花的憔悴極其相似,她以菊花自況,箇中感慨,不言而喻。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面對傷心秋景,獨自守着寒窗,實在難熬。彭孫遹《金栗詞話》以為此二句「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並工,閨情絕調。」。張端義《貴耳集》則云:「更有一奇字……『黑』字不許第二人押。」。此處韻腳,用「黑」字,屬險韻,詩家罕用,足見易安居士功力深厚。

獨守寒窗,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黃昏,偏偏又下起綿綿秋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三句是名句,除了再用疊詞之外,還暗用了白居易《長恨歌》中「秋雨梧桐葉落時」的詩意,以抒寫個人的愁懷,感染力很強。連綿細雨,不斷地打在梧桐葉上,淅淅瀝瀝、無盡無休,正如元代白樸在雜劇《梧桐雨》中所說:「驚魂破夢,助恨添愁,徹夜連宵」。欲避無從,只能「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正因如此,詞人終於發出了絕望的聲響:「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千種憂愁,萬般苦楚,從筆端噴薄而出——這種種不如意的景況,豈是一個「愁」字所能概括得了的!結尾傳神之筆,與起首三句相呼應,既總括了全篇的內容,也點明了題旨。清代陳廷焯盛讚此詞「後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雲韶集》)。

讀罷此詞,李清照晚年孤苦無依的形象,躍現眼前,反映了詞人獨到的藝術功力。全詞佈局周密,句句寫愁,由愁及景,因景生情。通觀全詞,幾乎全是直抒胸臆的訴說,在「嗟怨」和「反問」中,景致盡現。易安長於白描,本篇語言淺易,多用口語,寫來婉轉含蓄、曲折盡致,全詞押入聲險韻,加上大量的疊字,以及雙聲、疊韻、舌齒音的交替使用,讀來聲情並茂,音韻流轉,實在是詞家少有的經心之作。

楊慎《詞品》稱「《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其詞云……山谷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確是至評。

原刊於《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修訂於2020年12月2日,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馮珍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