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解密:「嗚呼」、「手作」

粵詞當中有不少嘆詞,靈活生動地反應說話者的感受。原來這些嘆詞也經歷了許多個世代,傳播至今!

嗚呼(ɔ5555

「嗚呼」(又作「烏乎」)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嘆詞。粵語其實也傳承了這個詞。這個詞粵語讀書音是「wu55 fu55」,而語音其實是「ɔ5555」(音同「屙苛」)。

粵詞的嘆詞有不少,其中就有「ɔ5555」一詞。如「ɔ5555!一時大意就冇着(粵語詞彙研究所:無)(粵語詞彙研究所:咗)個黃金機會嘞!」就是「哎!一時大意就失去了一個黃金機會!」又如「ɔ5555!一場歡喜一場空!原來全部都係大話來(音「離」, 粵語詞彙研究所:來) 嘅!」就是「哎!一場歡喜一場空!原來一切都是謊言!」

「嗚(烏)」、「呼」中古都在《廣韻》.模韻(烏,哀都切;呼,荒烏切),而《廣韻》.模韻中又有「无」字(同一小韻中有「膜」、「謨」等字),釋曰︰「南无,出釋典。」就是說「南无」是佛教的用詞。「南无」今日粵讀就是「南mɔ11(音同「磨」)」,佛教徒常唸的「南无(又作「南無」)阿彌陀佛」就讀「南mɔ11阿彌陀佛」;在靈堂誦經的道士就叫「南mɔ11佬」,這些道士所用的宗教儀式與所誦經文的內容其實是攙合了佛教的相關文化。

《集韻》.模韻.蒙脯切一音下不收「无」字,卻與《廣韻》一樣,有「膜」字,釋曰︰「胡人拜稱南膜。」可見《廣韻》的「南无」即《集韻》的「南膜」。

既然與「嗚」、「呼」同在「模韻」的「无」(膜)可以讀「mɔ11」,那麼「嗚呼」讀「ɔ5555」就不出奇了。必須補充的是,雖則「嗚呼」粵語讀書音是「wu55 fu55」,但是其實《廣韻》「烏都切」的反切上字「烏」屬中古36字母中的「影」母,即「零聲母」(○);而「荒烏切」的反切上字「荒」屬「曉」母 (h-),所以語音讀「嗚」為「ɔ55」,讀「呼」為「hɔ55」就很合理了。

另外,值得參考的是閩南方言。根據李珍華、周長輯《漢字古今音表》,閩南話正讀「嗚」及「烏」為「ɔ」(陰平),讀「呼」為「hɔ」(陰平,文讀[讀書音]),又讀「乎」為「hɔ」(陽平或陰平)。由此可見,粵語口語把古代的「嗚呼」讀成「ɔ5555」是絕不出奇的。想不到,「嗚呼」這個常見於古文獻的嘆詞,現在還活着!

手作(sɐu35 dzɔk3

張勵妍、倪列懷、潘禮美等編著的《香港粵語大詞典》「手作」條︰「手工技藝。」又「手作仔」條︰「手藝人。」《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及《現代漢語詞林》均無「手作」一詞,可見此詞在現代漢語共同語當中並不存在;然而此詞實在見於古文獻。

袁賓、段曉華、徐時儀、曹澂明等編著的《宋語言詞典》「手作」條︰「手藝,本事。馬鈺《搗練子.贈李舍人》詞︰『張都料,最奔波,蓋因手作忒僂儸。』」(黃氏案︰「都料」相當於「總工匠」;「僂儸」在這裏作「幹練」、「伶俐」解)李崇興、黃樹先、邵則遂編著的《元語言詞典》「手作」條︰「徐本《鐵拐李》一[醉扶歸]︰『你問他開鋪席為經商?做甚手作?』《碧桃花》一[金盞兒]白︰『只是小官學問短淺,焉敢在小娘子跟前賣弄手作?』」

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