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經典開始——范仲淹《岳陽樓記》賞析

文章的題目為《岳陽樓記》,然而,「岳陽樓之大觀,前人之述備矣」,范仲淹在首段沒有對岳陽樓的修建進行具體闡述,而是另闢蹊徑,描寫洞庭湖的氣魄壯闊,並道出「遷客騷人」登樓所見所感,引出末段「古仁人之心」。

范仲淹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其名作《岳陽樓記》,入選「指定學習材料」,現析述如下。

《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1),滕子京(2)謫守巴陵郡(3)。越(4)明年,政通人和(5),百廢具興(6)。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7),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8)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9),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10),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11)也,前人之述備(12)矣。然則北通巫峽(13),南極瀟湘(14),遷客騷人(15),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16),連月不開;陰風怒號(17),濁浪排空(18);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19);薄暮冥冥(20),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21)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22),感極(23)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24),波瀾不驚(25),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26),錦鱗游泳,岸芷汀蘭(27),郁郁青青(28)。而或長煙一空(29),皓月千里,浮光躍金(30),靜影沉璧(31);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32),寵辱(33)皆忘,把酒臨風(34),其喜洋洋(35)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36。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7)。居廟堂之高(38),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39,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40)」歟!噫!微斯人(41),吾誰與歸(42)!

註釋:

  1. 慶曆四年︰慶曆,宋仁宗的年號。慶曆四年,即公元1044年。
  2. 滕子京︰滕子京,名宗諒,字子京,河南人,與范仲淹同科進士,彼此是朋友。
  3. 謫守巴陵郡︰謫,貶官,降職。守,此處作動詞用,出任太守。巴陵郡,即岳州(今岳陽市)。指滕子京貶官為岳州知州。
  4. 越︰及,到了。
  5. 政通人和: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6. 百廢具興:廢,這裡指荒廢的事業。具,同「俱」,全,皆。興,復興。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7. 制:規模。
  8. 屬︰同「囑」,囑託、囑咐。
  9. 勝狀︰勝,美也。狀,狀貌。勝狀,指美景。
  10. 浩浩湯湯︰浩浩,水勢廣大。湯,粵音作「商」;湯湯,水流大而急。
  11. 大觀:雄偉景象。形容景物的美觀壯盛。
  12. 備︰全也,詳盡也。
  13. 巫峽︰屬長江三峽,在四川巫山縣,位於洞庭湖西北方向。
  14. 瀟湘︰瀟,瀟水。湘,湘水,位於湖南境內,流入洞庭湖。
  15. 遷客騷人︰遷,謫遷;遷客,指降職遠調的人。騷,《離騷》簡稱;騷人,即是詩人,或指仕途失意之文人。
  16. 霪雨霏霏︰霏霏,雨細密的樣子。霪雨,連綿不斷的雨。
  17. 怒號︰怒,強勁的樣子。號,呼嘯也,粵音作「豪」。怒號,風聲激越。
  18. 排空,沖向天空。
  19. 檣傾楫摧︰檣,船桅。楫,船槳。傾,倒下。摧,折斷。桅桿倒下,船槳折斷,指船隻翻覆沉沒。
  20.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粵音作「名」。傍晚天色昏暗。
  21. 去國︰去,離開。國,國都,指京師。去國,離開京城。此處指貶往邊遠的地方。
  22. 蕭然︰蕭條冷落。
  23. 感極:感慨到了極點。
  24. 春和景明︰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景明,日光照耀。
  25. 波瀾不驚︰驚,起也、動也。湖面平靜,沒有波浪。
  26. 翔集︰翔,飛翔。集,聚集、棲息。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
  27. 岸芷汀蘭︰芷,香草也。汀,小洲,水邊平地。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
  28. 郁郁青青︰郁郁,香氣濃郁。青青,茂盛的樣子。
  29. 長煙一空︰長煙,空中水氣。空,消散。空中水氣,頓時消散。
  30. 浮光躍金︰浮光,月光浮於水面之上。躍,跳動也。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此處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1. 靜影沉璧︰影,月影也。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此處形容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32. 心曠神怡︰曠,開朗。怡,愉快。心情開朗,精神愉快。
  33. 寵辱︰寵,得寵。辱,屈辱。
  34. 把酒臨風︰把,持、執。臨,面對。端酒面對着風,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
  35. 洋洋︰高興的樣子。
  36. 或異二者之為︰或,或許。異,不同。為,此處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二者,指前兩段所述的「悲」與「喜」。
  3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為。此句互文見義,不因為外界的景物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8. 廟堂之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指在朝中做官。
  39. 江湖之遠︰江湖,指隱居之地。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意指遠離富貴。
  40.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
  41. 微斯人︰微,沒有。斯,此也。斯人,指「古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者。
  42. 吾誰與歸︰即「吾與誰歸」。歸,效法、依歸。

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北宋名臣,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幼年喪父,家境衰落,從小勤奮好學,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己任。他為人忠直,中進士後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許多革除弊政的建議,極言敢諫,因而屢遭貶斥。宋仁宗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出任參知政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重在整頓吏治,因此觸怒了權貴,范仲淹被迫離開朝廷,罷去參知政事,被貶至鄧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後病死於徐州。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反對宋初文壇的柔靡文風,上承韓、柳,提出宗經復古、文質相救、厚其風化的文學思想,主張用質樸的,有實際社會內容的作品來矯正文弊,為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奠定了基礎。范仲淹一生論著很多,詩、詞、散文都很出色,文學成就突出,著有《范文正公集》。

寫作背景

岳陽樓位於湖南岳陽市,樓高三層,下臨洞庭湖,相傳其前身為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現時的岳陽樓,則為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張説謫守岳州時,在閱兵台舊址所建。至北宋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貶到岳州巴陵郡為太守,第二年重修岳陽樓,並寫信給范仲淹,並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請他作記。范仲淹未嘗到過岳州,遂憑藉此圖,於慶曆六年9月寫成了《岳陽樓記》。當時范仲淹被貶官河南鄧州,藉此文抒發鬱悶心情,亦道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向。

內容大要

就內容而言,本文分五段。

1. 第一段:

作者在文章首段即切入正題,說明作記之緣由。作者先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接着以「謫守」二字,抒寫仕途失意的悲慨,為下文設下伏筆,復道出好友滕子京,被貶官至岳州後,政績卓著,不到一年時間,已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藉此引出重修並擴建岳陽樓,以及作記之事。

2. 第二段:

在文章的次段,作者先寫自己的看法,點出岳州的美好景色,都集中在洞庭湖之中,先從空間切入,以「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數語,極言湖面之廣闊與水勢之浩大;接着從時間着墨,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洞庭湖早晚景色的陰晴變化。然後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一語承前啟後,回應首段「刻唐賢今人詩賦」句,說明岳陽樓之大觀,已盡在前人詩賦之中,不必重覆記述。最後經「然則」一轉,帶出「遷客騷人」,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以情景交融的筆法,抒寫其「覽物之情」。

3. 第三段:

此段寫覽物而悲者,作者以「若夫」起筆,作者用四字短句,描寫惡劣天氣下陰慘悲涼的景象。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敢出行,船隻損壞;暮色沉沉,虎嘯猿啼,聲聲入耳。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眼蕭條冷落,觸景傷情,引發「去國懷鄉」的感慨,既擔心奸人的誹謗,亦害怕小人的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

4. 第四段:

以「至若」領起,此段寫覽物而喜者,作者以簡練的筆觸,描繪出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鷗鳥在天上自由翱翔,魚兒在水裏歡快泳游,岸邊的花草顏色青蔥,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夜間湖上的煙雲一掃而空,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閃耀着金光,靜靜的月影沉浸水底,有如璧玉。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帶出無邊的歡樂。這時登上岳陽樓,便會「心曠神怡」,榮辱全忘,舉杯暢飲,臨風開懷,感到無比的歡欣愉悅。

5. 第五段:

此乃全文重心之所在,以「嗟夫」開啟,提出古仁人之心,否定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提出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代的仁人,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而動搖,無論是「居廟堂」還是「處江湖」,是「進」還是「退」,都以民為先,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變,點明了文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主旨。

藝術特色

就藝術而論,本篇亦富特色。分述如下:

1. 構思精巧

文章的題目為《岳陽樓記》,然而,「岳陽樓之大觀,前人之述備矣」,范仲淹在首段沒有對岳陽樓的修建進行具體闡述,而是另闢蹊徑,描寫洞庭湖的氣魄壯闊,並道出「遷客騷人」登樓所見所感,引出末段「古仁人之心」。至三、四兩段並行而下,陰晴悲喜,兩相對照。所謂情隨景生,作者以對比的寫法,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藉着這兩段描寫,引出文章第五段的感慨,可見其為文構思之精巧。

2. 駢散互用

《岳陽樓記》以單行散句為主,卻穿插了許多駢偶短句,行文暢達、簡潔凝練。文中駢散結合,句式亦隨文章內容而有所變化。如開頭部分的敘說文字,多用散句,質樸而自然;而中間的幾段文字,寫景狀物的語句,則多用駢句,如「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日星隱曜,山岳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句麗辭暢、音韻和諧,為文章增添了色彩。至「嗟夫」一段,亦多用散句。駢散交替運用,句式多變,抑揚頓挫,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3. 精於煉字

作者煉字造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以「銜」、「吞」兩字,就將洞庭湖氣勢之浩瀚描寫得極為生動。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於句中,可謂字字有力。

全文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尤其是議論部分,精警深刻,雖然字數不多,卻道出了全文的重心,闡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拓寬了文章的境界。

原刊於《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修訂於2020年10月30日,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馮珍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