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心,令氣血相和,心脈有生氣

夏為心火,主苦。夏季宜減苦味之食,而增辛味食物,以此滋養肺金,因心盛則易剋肺。故,平心火而補肺金,乃夏季食養之法。

上期談到養生要應於季節,合於臟腑。時值盛夏,夏季是陽氣修長,萬物茂盛之季節。夏季之養生,在於吸收夏長華實之氣,宣通華秀之陽氣,疏瀉肌膚腠理,促進氣血周流,增強臟腑活動,以應夏氣之煦養。心屬火,於季節為夏,在形體為血。炎夏宜強化心脈之生機,促進血液之輸布,貫通血脈之暢達。

一、   飲食宜選安神、健脾,清熱,明目之物

方劑:小麥50克,蓮子50克,菊花15朵。

蓮子、小麥,共入砂鍋內,加水5小飯碗,武火煎開,文火煎至八成熟時,加入菊花,煎至可飲為度。每日服1次,每次服三分之二碗。每服5日,停服5日。

小麥,歸心、脾、腎經;蓮子,歸心、脾、腎經;菊花,歸肝、肺經。三味相合,具有滋養心、肝,安神、健脾,清熱,明目,益肝之功效。

二、不宜貪吃冰涼、生冷,以免濕熱滯經脈

炎日盛暑,當戒之陰濕而養生,此乃增益生機之要。春去夏來,因暖春季節,乃陽氣上升而溫暖,進入酷夏,則陽氣熾盛,人常帶暑熱汗濕,燜煩之勞而度日生息。故,夏月飲食,難以調理。盛暑,人喜冷涼之飲,人偏於雜食。但長夏潛伏陰氣,飲膳則宜少食生冷,防入秋多患腹瀉痢疾。因之,夏季不宜貪吃冰涼、生冷,以免濕熱淤滯於經脈。生冷熱炙,藴結於臟腑,以至誘發秋痢。善食素淡以健脾和胃,節食酸味,以通利運化;少食炙膩,以戒濕熱,此乃應季節進食而健身益體之法。

1.藕:性涼,味甘。補益脾胃,消熱除煩,生津止渴。

2.茭白:性涼,味甘、淡。調脾胃,除煩熱,利尿除濕。

3.茄子:性寒,味甘。清熱,涼血,散瘀,利尿,解毒。

4.黃瓜:性涼,味甘。清熱利水,生津止渴,清火解毒。

5.草菇:性涼,味甘。補脾益氣,和胃清熱,解暑熱。

6.小麥:性涼,味甘。養肝益脾,補中益氣,止渴。

7.粟米:性涼,味甘。除胃熱,益脾養胃,止消渴。

8.綠豆:性涼,味甘。除煩渴,解暑熱,利尿除濕,解毒。

9.西瓜:性寒,味甘。健脾和胃,清熱解暑,生津止渴,除煩利水。

10.八月瓜:性寒,味甘。益脾胃,疏肝氣,散淤結,清熱生津,利尿。

11.牛肉:性平,味甘。補脾土,和胃氣,益氣血。

12.鯽魚:性微熱,味甘。健胃補脾,利水除濕。

13.蘿蔔:味辛、甘,性涼。益脾和胃,清熱順氣,消食生津,潤肺化痰。

14.大頭菜:性平,味辛、甘。健脾開胃,利水除濕。

15.茼蒿:性平(生食性涼),味辛、甘。安心氣,養脾胃,清暑熱,利小便。

16.芹菜:性涼,味辛、甘。清熱,平肝,利尿,健胃。

17.菠菜:性涼,味甘。清熱養肝,生津止渴,滑腸潤燥。

18.百合:性寒,味甘。補中益氣,清心安神,潤肺止咳。

19.香蕈:性平,味甘。益脾胃,補肺氣散瘀結。

20.木耳:性平,味甘。潤肺養胃,涼血滑腸。

平心火補肺金 夏季食養之法

飲食之道,求食物性味歸入臟腑而生益,求臟腑氣血受納食物而得養,方利於健康。心主味苦,苦甚則傷肺;肺傷,氣機之輸布則失調。故,安心而養肺,乃夏季保健之要。暑夏,乃生長之季,盛夏之時令。化濕熱之結,以利運化;健脾和胃,以益精微之輸布,此乃夏季養生之要。

夏屬心火,其食味苦,飲食五味,合於五臟,食味與臟氣則相和而養身體;飲食五味不宜五臟,食味於臟氣相剋則損健康。故,飲食求養生,方合飲膳之道。《周禮‧食醫》曰:「夏月,宜減苦味,而增辛味,以餐肺。」夏為心火,主苦。夏季宜減苦味之食,而增辛味食物,以此滋養肺金,因心盛則易剋肺。故,平心火而補肺金,乃夏季食養之法。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