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激情

什麼是熱情?是表面的外向健談,還是對工作認真細緻和解決難題的持久忍耐?前者可以是糖衣包裝過的假熱情,後者可能才是真正的熱情,不能表面看得出來。

自小我都喜歡公開演講,無論有多疲累,一旦走上台開口演說,就有回家的感覺──很親切,像回到屬於自己的地方。

我並非立志要做「棟篤笑」、做場好戲令大家捧腹大笑。我每次演講的目標只有一個:能否讓聽眾獲得一點啟發,帶着一個takeaway離去,回家後繼續細嚼,日後還能拿出來幫自己打打氣,或對人生有不同的領悟。

這需要言之有物,也要用激情,把內容傳送出去。我甫開聲發言,腎上腺素會瞬間飈升,激情也隨之上揚,心裏的一團火不停燃燒,直至完場。我總認為如果連自己說話都提不起勁,怎樣叫坐在台下的人保持專注、抵抗睡魔?平淡無味、不帶激情的「安全」演說,如何震撼人心?

管理自己的身心靈

激情指數,是我經常進行「自我把脈」的一個重要指標。最近,我對演講出現點點鬱悶的感覺,甚至不想聽到自己的聲音。

學管理包括懂得管理自己的身心靈,以我來說,激情是我的寒暑表──如果連我最喜愛做的事情也變得黯淡無光,便要想方設法處理自己的心境。

於是,上周本來擬定去日本公幹,為自己的初創企業多找一些激情的當地人(passionate locals),但覺自己像泄了氣的氣球,如何激發對方參加我們的科網平台?我把心一橫,從寒冷的日本改道至火熱的曼谷,來一個閉關修煉!對上一次的旅行閉關,已是三年前的事了。

我想靜靜地看書和寫作,並把準備出版的新書《鋒芒筆露》作最後定稿和修改。頭一天見過一些本地朋友後,我都把自己鎖在酒店房間裏靜思、吃room service、反省,如果不是要通電話處理公事,我接近零說話。真是名副其實的閉關!

什麼是熱情?

激情、熱情、passion是近年人們喜歡掛在嘴邊的東西,我的初創企業亦將激情「體驗化」,成為共享經濟中的一個「產品」:由一個人分享令其激情的經歷或活動,啟發另一人,燃點和釋放彼此對生命的熱情。

然而,除了要振興激情,也要調節過多的激情,更要提防「假激情」。

我想起有同事完成面試後,想推薦聘用該位應徵者。我看過其履歷後,第一個反應是:「這人1年裏換過十份工作,我們為什麼要聘用這類job hopping之士?」

同事像驀然醒覺,說:「啊,對不起,我沒留意,那還是重新找人吧。」

「且慢,」我愈覺迷惘。「既然你們見過面,是否發掘了什麼特質?說來聽聽。」

「我曾對其花斑斑的履歷有所憂慮,但被他的熱情衝昏了我的頭腦。」同事說着,帶點尷尬。

「我不介意給機會浪子回頭的人,所以我特意在履歷中看他最近三年有何改變,但還是換過兩份工。」我邊分析邊教導同事如何客觀看人。

同事認為他在面試過程中表露出來的熱情,令人感到正面和願意學習新事物。聽到他第二次提出熱情,我不禁潑冷水:「什麼是熱情?是表面的外向健談,還是對工作認真細緻和解決難題的持久忍耐?前者可以是糖衣包裝過的假熱情,後者可能才是真正的熱情,不能表面看得出來,需要你多從不同角度提問,認識他的為人。」

激情是細水長流的內涵

在現實生活中,我遇過不少表面熱情四射的人,容易與人熟絡,但做起事來,三分鐘熱度,坐不定、沒耐性,故此一生人換工作和找工作的時間多過坐定定積累經驗、紮好根基。這些人似乎連自己也給蒙騙了,錯把一時的興趣當作熱情,追求到手後,一旦要經歷瑣碎繁複的磨練階段,便如夢初醒,發現不是想像中好玩和浪漫,遂容易放棄。

我跟同事說:「你看我們的會計師,不多言、不外向,但他對工作和數字卻充滿熱情!我對一個大數據提出質疑,他會不屈不撓地用上三天時間核對背後一千個數據,然後滿腔熱情地像講故事般講解錯綜複雜的原因。」

就算是真正有熱情、有衝勁的人,都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激情,才能培養寧靜的心境以琢磨問題,冷靜的頭腦以洞悉事物。激情不是霎時衝動和蠻勁,而是細水長流的內涵,需要我們悉心培養和管理,不能盲目追求,或成為逃避問題的避難所和藉口。

沒錯,現實中有許多工作令人喪失激情,不少上司或同事都令人提不起勁上班,也有數不盡的生活壓迫降低人的熱情。然而,磨人的人事糾紛卻能磨練出管理之道,繁瑣無意義的工作卻能培養專業精神和基本功,挫折和現實壓迫令人洞悉生命的真諦。最弔詭之處是,這些像是打擊激情的經歷,卻能鍛煉出有深度、有層次感、有魅力和感染力的激情!

管理自己系列四之一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何靜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