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恩重難報經》裏有一段故事:有一天,佛陀與阿難尊者行經一處,路旁有一堆白骨。佛陀見到這堆白骨,便以虔誠的心,恭敬地膜拜、頂禮。
阿難覺得奇怪,請示佛陀:「您是四生慈父,人天導師,為何禮拜這堆白骨?」佛陀回答:「這堆白骨都是我過去生的父母。眾生之間累生累世互為父母子女,所以每個人無不都是我過去生或是未來生的父母。」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彼此皆是六親眷屬。我們於生生世世互為父母,互為師徒,所以無論面對何人,都要生起慈愛之心。
素食以護生 守戒以止惡
釋迦牟尼在成佛前,也曾於畜生道轉生為各種動物;《慈悲三昧水懺》說:「出生入死,改形易報,不復相識。而今興害,食噉其肉,傷慈之甚!」因為一切生靈皆於六道輾轉受生,所以畜生道的眾生,應該也和我們有過因緣。我們若能視眾如親,就是同體大悲。
《地藏菩薩本願經》裏有則「光目女救母」的故事。光目女的母親平時愛吃小魚,僅僅一餐就呑食萬千生靈。她知道母親造作許多惡業,往生後恐怕會墮入地獄,所以不斷布施,想要彌補母親過去的過錯;為了消除母親的惡業而求佛,並發願度盡地獄眾生。
我們極力推動素食,就是護生、愛護天下眾生生命。素食不只對身體有益,也讓心靈更健康。素食者大多個性溫和、待人謙恭,做事如律如儀,循規蹈矩而較少犯錯。我們呼籲人們戒除菸酒,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守戒可防非止惡。佛教徒要遵守的根本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為了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更是孝順的根本。
不抽菸,是保護身體不受傷害;不飲酒,是希望常保心智清醒,不至說錯話、做錯事。
遠離菸酒 重獲和樂家庭
很多人加入慈濟以前,大量地抽菸喝酒,脾氣暴躁。有位林居士,從前是大老闆,事業成功,非常風光。他認為應酬才談得成生意,所以整天喝酒交際,總是醉茫茫,也常常不由自主地將脾氣出在家人身上。
後來景氣不好,公司經營不善而負債;為了償還債務,他的兄弟姊妹誤以為他花光父親的家產。他曾經想要輕生,但出於對三個兒女的責任感,還有太太以智慧從旁輔導,總算放下大老闆的身段,到彰化榮民之家工作。
在榮民之家,他看到人生百態,從而體悟到:健康的身體不應該只用在應酬、賺錢,還可以做好事,為人間付出。所以林居士投入慈濟,開始見習、培訓,成為慈誠隊的一員。
加入慈誠隊後,林居士想到自己的父親年紀已大,雖然有兄弟姊妹輪流照顧,但為了回報養育之恩,他自告奮勇,一個星期照顧父親五天,兄弟姊妹才開始對他改觀。他不但在兄弟姊妹間,重建自己的形象;在父親心目中,更是「撿回來」的孝子。
家中若有人沉迷於酒精,宛如有顆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發生憾事?特別是為人父母者要時時警惕自己,做兒女的好榜樣;不能有不當的行為,讓家中天天如颳颱風,不得安寧。期盼人人齋戒,遠離菸酒,戒除習氣,讓社會上充滿和樂的家庭。
原刊於《孝的真諦──幸福人生第一堂課》,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