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在中國內地肆虐,因禍得福?

中國的幸運是疫情早起,也防治得宜,正逐步置於控制之下,經濟亦開始恢復。中國的優勢是全球的生產中心,本身市場亦大。國際經濟出現問題,部分來自生產癱瘓,中國恢復生產正好補上,助己助人。

疫情發展至今天,形勢大變。

今次新冠肺炎在中國內地肆虐,打擊的是中國內地經濟和香港經濟,影響也涉及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的國家和地區。總的來說,是中國的疫情、中國的損失。

但如今疫症擴散,日韓和意大利都近乎失控,雖有中國源頭因素,卻已進入它們國內感染,便不能歸咎於中國。日韓因疫情令經濟受挫的程度,端視疫情發展的嚴重性,日韓政府的防治對策,若倣效中國內地的封關封城,對經濟的打擊便大。日韓經濟已經處於衰退邊緣,日本還有東京奧運,一旦要以封城封關對付疫症,經濟便難免衰退。同樣地,意大利已經實施部分封城封區,疫情拖延下去,亦會令經濟大傷元氣,還可能影響其他歐洲國家,乃至北非,風險極大。

中國的損失是幾個月至半年,以中國的實力,經濟增長減緩而不會跌落負數。中國的市場規模大,資金雄厚,政府協調動員能力強,疫情之後,經濟依靠內需(投資與消費)重拾增長勢頭並不難。

相對而言,日韓和歐盟經濟增長已十分吃力,歐盟可能稍勝,因為體積大、迴旋空間廣,且德法荷未受牽連,但卻不可能像中國那樣依靠本身條件在疫後迅速提升經濟。

但當前全球經濟最關鍵的是美國經濟。依靠內需,美國已無再擴大的餘地,債務危機風險嚴重。進口可減,但出口擴張的能力有限。本企圖借中國市場來提振經濟,但受疫症打擊,中國亦未必會遵守中美貿易協議的不平等要求。

美國的危機在於新冠肺炎疫症會否在國內擴散。若美國一如日韓或意大利那樣失守,部分城市要封城的話,地方經濟會百上加斤,財政和醫療體系支撐不了,此所以美國聯邦政府要急急撥巨款對付疫情。不過,一旦各州蔓延,美國政府會顧此失彼,而一旦主要金融中心如紐約、芝加哥爆發疫情的話,一方面迅即打擊美國最重要的金融業,且會掀起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大變動;另一方面,多會引發市場上的恐慌,心理預期變得驚恐和脆弱,外來資金逃走,容易由金融市場危機而引發整體經濟危機。

由於美國金融主宰全球經濟,美國的危機便會隨即演變成全球的危機。美國更會為救自身經濟而把危機嫁禍他國,一如金融海嘯時期。美國防疫失守的金融危機會再次如金融海嘯那樣席捲全球。倖免者當然會是中國,依賴未完全開放的金融體制和政府統籌力量抵禦來自美國的金融衝擊。

這樣的話,中國便因禍得福,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的大發展。

內地疫情開始受控

往昔,與故友劉迺強討論國事,感嘆內地用人不臧,諸策失誤,最後總是以國運昌隆互相安慰。這不是無奈之語,而是慶幸中國發展能夠趨吉避凶,一時失誤,卻可帶來教訓,更新改革。無論從歷史或現代社會科學均可解釋形勢逆轉,但盡是事後孔明,或是穿鑿附會之輩。我們或許可得知循環大勢趨向,具體的轉折卻無從猜度。

中國的發展面對眾多困難,也不停犯錯;可是,別的國家,特別是與中國爭雄的歐美,犯的錯誤更大。中國與之比較,犯的錯誤較少,也迅速改正。因而,從二十世紀開始,中國可以從歷史谷底回升,帶出今天的中國夢。代表中國社會的反抗力量,共產黨可以節節勝利。我們的學問有助看到大勢,看到具體的困難與阻礙,可無法預測具體時與地的轉變。難以解釋為什麼,只能說中國國運昌隆,正因國運昌隆,我們才可滿懷信心地努力,也在逆境中可以知其不可以而為之,因有國運扶持。這不是迷信,我們對個人和世界實在知之極有限。

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在內地爆發,形勢比沙士惡劣,且發生在中美矛盾之時,不但遭貿易制裁,在國際輿論上,中國也被肆意妖魔化,疫情起自內地讓外國製造更多藉口,作出如「亞洲真正病夫」的誣衊。疫情嚴重,全國不少地方封城,停產停市停課,防治支出龐大,經濟損失嚴重,人心惶然,這使得內外敵對勢力可以造謠說中國經濟瀕於崩潰、政治不穩、領導分裂等。這群人在香港似乎也支持港獨人士的「支爆」論,大大助長內外反對勢力的聲威。

可是不過數月,形勢便逆轉。內地疫情開始受控,體現政府的強大組織動員和執行力,以及中國的實際科技與生產能力。內地趨穩,一切謠言被攻破,反增添國內外對政府、對中國發展的信心。

更出人意表的是日、韓、歐洲以至美國開始陷入疫症災情之中,也似有失控的可能性。一時之間,國際上風聲鶴唳,聞疫色變,從起初的推諉中國,到它們社區爆發,專家也指出疫情源頭可能不在中國。

在防治之策上,各國有條件的都是倣效中國,也有部分邀請中國協助,中國與世界便因無國界的大疫症而再度合作起來,互相依靠,扭轉疫情之前對華的妖魔化。即使妖魔化中國的禍首美國,政治干擾防治,疫情大有失控之嫌。疫情也會暴露出美國社會制度的缺陷,觸發股市危機,以及借總統選舉之爭的政治衝突。自顧不暇,美國怎樣對付中國呢?

這是我指出的中國因禍得福。

中國正可藉機擴張

美國即使以不檢測輕症者的方法來減少新冠肺炎確診數目,製造疫情不重的假象,華爾街股市亦一度恐慌大跌。聯儲局減息半厘,美債收益大跌,在在都反映金融市場對疫情的擔憂。

美國經濟以金融為主,金融市場由寡頭壟斷,干預操作性強,但觸及千家百戶,加以外國資金介入,金融亦多逆反投機,若實體經濟形勢惡劣,金融市場亦難禦衝擊,危機難免。關鍵是美國政府製造的假象可以維持多久而不會被真實疫情衝破呢?美國政府能抵受社會壓力而不去認真應對疫病?美國國內國外都開始有眾多批評,總統選戰對手亦會以此攻擊特朗普政府,決定因素是美國會否出現大批重症者病死。

疫情衝擊經濟,因為應對疫情最佳方法是隔離、封鎖,必然使經濟停頓。對於小國,或高度進口依賴的服務型經濟,疫情會抑減貿易,打擊供應。與此同時,防治成本高昂,對現有的醫療資源產生巨大壓力,若本身資源已不足,疫情會使之由資源緊缺轉為拒醫,病患失治。如美國那樣以保險替代公營醫療福利的國家,貧窮便成為疫病主要打擊的對象。

於是,不少國家受疫情連累,經濟需求與生產供應同跌,國際貿易受挫。而若疫情失控,必然使經濟問題加劇,如果政府處理不當,或真的是力有不逮,疫情爆發會集中打擊,社會與政治大有機會出現不穩,進一步使經濟情況惡化,國與國之間會有骨牌的負面效應。

現時,日本、南韓以及歐洲主要國家(德國、法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等)都陷入疫症恐慌之中,南韓和意大利已失控,連英國也作最壞打算,計劃用軍隊防疫。世界三大經濟區域,東亞與歐洲經濟已面對疫情帶來隔離和防治的大挑戰。假若美國守不住,假象被現實摧毀,怎樣造市都不可能把現時高位的股市價格挽救而不會急墮下去,2008年的金融海嘯和由此而起的大衰落情況便必然重臨,國際形勢絕對惡劣。像伊朗等久受戰禍、制裁的國家,面對疫情,損失更大。

中國的幸運是疫情早起,也防治得宜,正逐步置於控制之下,經濟亦開始恢復。中國的優勢是全球的生產中心,本身市場亦大。國際經濟出現問題,部分來自生產癱瘓,中國恢復生產正好補上,助己助人,卻使中國產品有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大好時機。中國經濟實力強,幾十萬億元的基建投資項目正在開動,遠勝金融海嘯時的4萬億元。在國際大衰落時,中國正可藉機擴張,效果更勝2008年。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