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務實 延續「一國兩制」跨派共識

香港市民對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國民責任並不重視,有其歷史因素,需要時間化解。相信這個矛盾終有緩解,社會的尖銳對抗也將降溫。

《基本法》承諾「一國兩制」50年不變,2047年後是否繼續實行「一國兩制」乃關乎香港前途的關鍵議題。雖然《基本法》也未明言50年後必須轉變,不過懸而未決的「二次前途問題」日漸逼近,引發民間不同的想像。一個極端是鼓吹「港獨」,實行完全自治,另一個極端則是追求「一國一制」,由中國直接管轄。不少人相信兩者皆屬小眾想法,是以我們嘗試透過民調去認清社會共識。

民主思路在香港回歸20年之際推出「一國兩制指數」,定期追蹤一國兩制的概況,並每半年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隨機抽樣的電話調查,自2017年中迄今已完成4輪民調。在2018年12月最新一輪民調,提出兩條新題目去衡量市民對2047年後繼續實行「一國兩制」的取態,結果見表1和表2。

77%支持 2047年後續行一國兩制

表1是香港市民認為應否於2047年後繼續實行「一國兩制」的意見。絕大部分市民(76.5%)表示同意,只有少數不同意(8.1%),其餘人士(15.4%)表示「不知道」,證明2047年後繼續實行一國兩制得到廣泛支持。

民調也詢問市民的政治傾向,發現溫和派、非建制派、建制派依次佔成年人口的64.1%、21.7%及11.3%;非建制派可進一步細分為民主派及其他非建制派(主要為本土派和自決派),依次佔成年人口的16.6%以及5.1%。從民調結果可見,溫和派代表社會大多數,非建制派和建制派皆為小眾。

一國兩制 成香港前途希望所寄

就是按政治傾向區分,不同派別對繼續實行「一國兩制」的支持度依然高企。從表1可見,建制派、溫和派和民主派對此的支持度極之相近,介乎77%至79%之間。縱使本土派和自決派對「一國兩制」常有批評,以這兩派別為主的「其他非建制派」仍然有71.9%同意繼續實行「一國兩制」,為數可觀。

2047年後繼續實行「一國兩制」是香港整個政治光譜的共同目標。

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曾於2016年及2017年進行兩輪電話調查,關注2047年後的香港前途問題,詢問市民支持或反對香港維持「一國兩制」,支持度由69.5%微升至71.2%。雖然這項民調與民主思路的問卷用字有所不同,結果不宜直接比較,但兩者均反映「一國兩制」是多數市民對香港前途問題所期望的答案。

在民主思路的調查中,如果市民同意於2047年後繼續實行一國兩制,訪問員會進一步邀請他們從下列清單中選出有利於2047年後繼續實行一國兩制的條件,包括:「維持高度自治」、「經濟維持繁榮穩定」、「政制進一步民主化」、「完成23條立法」及其他(可選擇多於一項)。

有利條件 維持高度自治繁榮穩定

表2按政治傾向,顯示市民選擇各條件的比例。整體市民的選擇頗為務實,「維持高度自治」(33.6%)和「經濟維持繁榮穩定」(31.3%)為首兩個選項,支持度非常接近。「政制進一步民主化」(19.5%)是相對次要的第三個選項。「完成23條立法」(6.5%)排列最後。

如按政治傾向劃分,市民的選擇則呈不同的分布。「維持高度自治」為民主派(35.1%)及溫和派(35.1%)的首要選擇。然而對建制派而言,「經濟維持繁榮穩定」(38.2%)比「維持高度自治」(21.9%)更重要。

「政制進一步民主化」是以本土派和自決派為主的「其他非建制派」之首要選項(40.4%),但也是建制派排列最後的選項(10.7%)。「完成23條立法」為溫和派(5.5%)及民主派(0.6%)排列最後的選項,但較受建制派重視(21.7%)。

「維持高度自治」及「經濟維持繁榮穩定」為不同政治派別的牢固共識,而「政制進一步民主化」及「完成23條立法」則較具爭議性。

溫和派是大多數,他們的選擇代表社會主流價值。他們重視「維持高度自治」(35.1%)及「經濟維持繁榮穩定」(32.7%),次要選項是「政制進一步民主化」(17.6%),「完成23條立法」則遠遠屈居榜尾(5.5%),說明主流民意並不重視維護國家安全;就是對建制派來說,「經濟維持繁榮穩定」(38.2%)也明顯比「完成23條立法」(21.7%)重要。

維護國家安全 建制與非建制矛盾

香港經歷了150多年的殖民地統治,歷史上香港人是「化外之民」,市民並不重視維護國家安全;不過,對於任何國家的國民,維護國家安全是基本的國民責任。維護國家安全,是「一國」與「兩制」及建制派與非建制派之間的重要矛盾;國歌法立法、修訂逃犯移交條例,以及完成23條立法眾多爭議的核心正是維護國家安全。

無論激進抑或保守,所有政治派別的主流期望均為延續「一國兩制」,不過我們的調查同時發現,市民對現時「一國兩制」的現況評價並不高:按0分至10分的尺度,市民的綜合評分只有4.84分,稍低於中位數5分。

正如任何史無前例的制度一樣,「一國兩制」實踐時遇到困難與挑戰實屬意料之中。為何市民對「一國兩制」的現況有保留的同時,仍然廣泛認同於2047年後延續這樣的制度?顯然香港市民取態務實,清楚知道其他選項並不可行,不過他們對現狀的憂慮亦不容忽視,情況值得執政者警惕。

香港市民對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國民責任並不重視,有其歷史因素,需要時間化解。相信這個矛盾終有緩解,社會的尖銳對抗也將降溫。佔中的案件判刑,標誌一個歷史階段已經過去:違反者承擔罪責,是法治社會的起碼要求;對抗爭者來說,也是求仁得仁。香港社會需要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尋找前路,超越佔中迄今長達5年的對抗。

展望未來,離「2047大限」尚餘不足30年,延續「一國兩制」既然是跨派別的共識,各政黨應該本着「求大同、存大異」的精神,莫讓討論失焦,專注營造有利於2047年後繼續實行「一國兩制」的條件。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宋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