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一位熟悉的高小學生,在路上與他閒談,他滔滔不絶地把學校的生活逸事與我分享。就在大家談得樂也融融之際,他的面色一沉,語調變慢,更低聲地問我:「妳今天有看報紙嗎?」我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我沒有看啊!這位高小的孩子就跟我說今天老師給他們在班上看了一則倫常慘劇的報道,當中就是有關夫婦二人因某些緣故不欲再活,更不想留下一名二年級兒子在世上,因而選擇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法去一同結束了三人的生命!
所有主題都適合自由討論?
噢!我聽到後確實心裏也一沉!原是成年人的問題,現在小兒子也要白白的賠上性命!沉思一會兒後,我再追問,老師為何在班上讓你們了解此報道?一問之下得悉原來是小組討論的一部分。我再追問,如何討論?答道:「老師派發了這則報道的資料,同學們看過後就討論這對父母應否用他們『這一種』方法去結束自己和兒子的生命!」
我急不及待的再問,你們有何看法或結論?「這對父母都好呀,為兒子着想,不想留下他一人在世上。」噢!這個年約11歲的孩子認同了報道中這對父母的做法!我問:「老師有總結或在你們的思考過程中向你們提問嗎?」「沒有!老師讓我們討論,自由表達意見。」他答道。
我即時跟這孩子簡單地討論及作出回應,了結生命應該嗎?遇到困難又可以怎樣處理?孩子的生命這樣結束值得嗎……一連串的問題,目的只有一個──希望他不要這麼快就認同報道中那對父母的做法!
對話完了,大家也差不多回到自己的家,我先跟這位孩子道別,然後我也默默地朝着我家的方向走。我獨個兒繼續思考,究竟學校的教育應該如何走?價值教育如何教?自由討論真的所有主題都適合嗎?所謂的自由真的沒有立場?這年紀應該討論這則新聞內容嗎?老師的角色何在?一連串、一大埋的問題在我腦海中浮現,對這次的相遇,令我扎心!
期望小學生學習什麼?
從事件看來每當成年人有解決不了的事情時,相信都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評論或作出結論,可是如果把這議題就交給小學生討論,那麼期望他們學習的是什麼?究竟自2000年開始有「價值教育」這個概念出現時,香港課程改革下的價值教育又是如何走?筆者嘗試翻查課程文件,再次了解香港課程改革所需要的價值教育是一套怎樣的教育。
自2002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已提出香港需要培養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面的價值觀。而在2008年的《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內亦建議需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在2014年推出的課程改革2.0中更將價值教育明確地分為三個層面:認知層面、情感層面及實踐層面。當中的認知層面亦強調學生除了對事情有判斷能力之外,還需對正面的價值觀有一定的認識。就從這些資料看來,價值教育絶對不是派發一則新聞報章,讓學生「自由」討論一下就成了!價值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孩子有「正面」的價值觀。我們並非灌輸或改變學生的既有想法,但教師是必須幫助學生釐清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多角度思考,從而學習及經驗理性分析的態度。在交流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新的價值觀,過程中需要聆聽學生的表達,又要透過適當的提問引導學生分享。
因此,在課堂中派發一則新聞資料原不是問題,問題就在於教師如何透過「專業」的能力引導學生達致教育的目的。雖然,我們或會知道「灌輸價值」不是一個最好的做法,但也要切切緊記自由式無限制的討論亦不一定能夠得到最適切的效果。教師的專業就是在於如何保留傳統的價值,而又能選取最適切的方法引導學生交流建構價值。或許是灌輸、或許是自由討論,最終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人生正面的價值取向,才是價值教育的精髓。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