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學習,優於補習。我們導演會有一位女秘書長,似乎從第一天成立開始她已存在,總覺得她永遠是一名小女孩,幾天前在電影總會春茗才知道她已有一名12歲的女兒,說起這年齡段的女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她如一般父母憂心忡忡,就因為覺得女兒倏地換了一個面孔,原本親密關係變得有點尷尬,不太願意和父母談話,她丈夫受打擊如失戀,其實獨生子女自己也有困難,雙親的關懷不時成為她們負擔。
不過這位好媽媽其實是發牢騷,但確實有父母把子女供奉成家中神祇,為了他們「好」,再加補習。
父母對子女的愛也要多元化,還要身體力行,家庭解體的意思是父母離婚率已經達一半,兄弟姊妹眾多的世代已過去,良性競爭環境不復存在,即從生活中學習的機會不多,獨生子女也就更加孤立。
培養家庭興趣 親子如師兄弟
父母最好忘了自己是父母,因為父母時常為了子女的前途作太多計算,並且假手於人,補習、各式興趣班就是其中為了他們前途的工具。最好培養一種家庭興趣,並從中一起學習、訓練,成為師兄弟,互相鼓勵。
我在這裏多次寫過我的運動教育,這次我提出另一種方法,就是到戲院,或者買一部Apple TV回家,從中挑選,一起煲戲,一起討論。我在飛往新加坡途中看了羅拔烈福的電影All is Lost(《怒海求生》),我不知道在香港上了畫沒有,整套戲就是說一名70多歲的老人家在一次獨自海遊中, 帆船破了口,一個人如何經歷了翻船、沉船,然後被逼躲到一隻小救生船中,沒有李安少年派的華麗、虛幻,只是老人一步一步孤獨地解決問題,但問題不單沒有解決,危機愈發嚴重,但他仍是一步一步的拆解。
看戲不必說教 宜各抒感受
父母帶着小朋友觀戲,不用說教,大家只討論如果我是老人家,面對此處境應如何處理?話題打開了,小朋友知道自己也會有一天不見了父母,要一個人面對命運的洗禮,原來人是必然老去,命運的互動並不一定由自己掌握,電影的信息很正面,在要放棄的時刻,援手來了,電影對白不多於十句,但也非常緊湊,讓人深思。
大家坐下吃飯討論,不要扮大佬,就把自己切身處地的境況說點感受,也讓女兒自由發揮,不要掩蓋自己的恐懼,你的子女把你視為朋友,也會享受你的關心,也會關心你,原來他也和她一樣,時勇時衰,也會像春夏秋冬一年有四季。老師就給學生一樣功課,和父母看All is Lost,或許我們反而有得着。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