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口應積極開拓合作新機遇 助航運業擺脫寒冬

重慶作為國家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點,打造的南向通道大大提升內地西部貨物的運載力。香港貨櫃碼頭業界亦可借鑒相關經驗,共同制定一套各方均認為可行的協作方案。

編按:香港貨櫃碼頭業最近因吞吐量持續下跌,鄰近地區港口帶來的激烈競爭,以及中美貿易戰成為城中熱話焦點。有見及此,灼見名家特設「貨櫃碼頭前景」系列,邀請專家學者撰文,一同深入剖析貨櫃碼頭的現狀、挑戰及前景,並提出應對方案。

近年,重慶作為國家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點,致力從海陸兩路打通貿易物流通道,其打造的南向通道大大提升內地西部貨物到緬甸、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運載力。

南向通道以鐵路、跨境公路及海運網絡組成,由重慶開始,經四川、貴州、廣西等省份直達新加坡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節省了不少貨物運輸時間及成本,為內地物流業開拓更多商機。以重慶到新加坡為例,貨主使用南向通道,比以往運用「江海聯運」(經長江前往上海,接駁海洋運輸)節省半個月的運輸時間。

航運業要生存 不能獨善其身

反觀香港航運業總體停滯不前,又未見政府有大型新措施應對業界的挑戰。面對內地積極建設物流新通道,最近有香港貨櫃碼頭營運商把握這個極佳的契機,與重慶物流業界簽訂「南向通道」──「港渝國際鐵海聯運物流合作」框架協議,讓出口到外國的貨物,由重慶經鐵路運至廣西北部灣港,以駁船連接至香港,於葵青貨櫃碼頭上船,透過海運,轉口到亞洲、美洲及澳洲等國家。憑着香港港口地理優勢,和連接世界各地的頻繁定期班輪,香港與重慶的合作,為港口物流業提供一個將貨物快捷運往國外的通道。

然而,航運業要生存,不能獨善其身,大家必定要互相合作。在今年8月,香港恒生大學(前稱恒生管理學院)全球供應鏈政策研究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便提及港口協作的成功例子:寧波、舟山、嘉興、台州和溫州港口,在2006年結盟成為「寧波舟山港」後,吞吐規模持續上升,集裝箱吞吐量從2006年的714萬,攀升到2017年的2461萬,年均增長11.9%,排名位居全國第三、世界第四。

積極研究合作 增港口吸引力

雖然研究報告未有探討香港與鄰近內地港口應否結盟,但建議了一個較可行,並能於短期內實踐的合作方案,供香港五家貨櫃碼頭營運商考慮。報告指出,參考海外和內地港口協作的做法,香港貨櫃碼頭之間,可在共同協商和規劃下,開放它們各自的設施,讓其他營運商的船公司客戶使用任何一個泊位、吊機和堆場,減少客戶在繁忙時段長時間輪候泊位,也有助善用碼頭泊位,減少泊位閒置。

雖然海內外的港口協作模式,大多是由不同城市組成的港口聯盟為主,但香港貨櫃碼頭業界亦可借鑒它們的相關經驗,共同制定一套各方均認為可行的協作方案,提升香港港口的吸引力。要航運業擺脫寒冬,必須要業界一起同心協力,才可扭轉香港港口貨運吞吐量連年下跌的劣勢。

原刊於《思考香港》,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小題為本社編輯所加。

貨櫃碼頭前景系列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