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功夫──外功框架之時地篇

「時間」其實是一個判定我們生活日常的定語,也可能是一篇經世文章的起始。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如何利用最簡單的句子(人+事)二素句來建立學生的敍事技巧,來今次我們將會說及其他寫作的元素﹕時和地。在小學語文課中,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學生最常接觸的就是記敍文。如何把時地人事這四個要素寫得好,以及慢慢建構成為結構嚴謹,流暢有致的文章,就成為了我們教導孩子的責任。

容易為人所忽略的兩個要素

說到時間和地點,這兩個要素可說簡單不過,因此也容易為人所忽略。筆者曾經辦過一些家長或老師工作坊,先給予家長一圖畫,讓他們描述人物的活動,然後逐一要求他們說一說時間素。曾經試過會場有超過60、70人,這個測試令大家都「提心吊膽」,究竟輪到自己時還有沒有「時間」可言?開始時人們都只用了「早上」、「中午」、「晚上」務求過關,後來大家慢慢思考,互相引導,便漸漸轉移至「寒冬裏」、「夏日炎炎的盛夏」、「風光明媚的清晨」,然後再升華至「那是個可一不可再的時刻」、「令人無限懷念的季節」……如是者,活動最後說出了超過40個例子,誰說「時間素」簡單呢?「時間」其實是一個判定我們生活日常的定語,也可能是一篇經世文章的起始,君不見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在為《雙城記》的開首寫下「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的語句,為當時動盪的大時代劃下了一個小說大局的框架,往後各個人物的發展就在此大時代下鋪陳展開,成為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時間」是故事的重要背景,一切情節的衍生、人物間的張力皆由此而生。例如經典電影《回到未來》,所把玩的就是「時間」這個重要元素,電影中主角回到過去和父母親相遇,並展開了緊張刺激的劇情。說到這裏可能太遠了,在此希望強調的是時間素也需要敏銳的觸覺,從簡單的早上醒來,到最後能否練就成寫出「就好的時代」的文筆,就需要對從「時間」到「時代」的仔細觀察了,這也是曾提及到的觀察力的一種。

多告知孩子簡單的地理常識

至於「地點」,它限定了可活動的範圍,也是孕育無數可能的地方。例如「爸爸在家裏吃飯」,自然是合乎常理。但如改換地點變成洗手間,則可能鬧出笑話了。因此,在最初讓孩子練習時,多跟孩子說活動時,可向他們提問「在哪裏?怎樣做?」的問題,將活動跟地點習慣作有聯繫的思考。另外,在平日也要多告知孩子簡單的地理常識,如港鐵的不同路線的車站,香港的各個地區和離島,平日經過目睹的不同路牌,豐富孩子的地點詞彙,更重要的自然是多帶他們到處走走。

還記得以往老師只要一說到遊記,或是外遊的文章,通常只能夠寫海洋公園,以及一些郊野公園而已。於是來來去去不過是玩機動遊戲,吃了些快餐,然後依依不捨地離開,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地方可寫了。現在的孩子可去的地方可多了,不但有不少的博物館,也有不少遊玩的好去處,他們可以參與的活動、展覽、比賽、體驗、工作坊、表演、比我們小時候更多元化,可寫的地方就更多了。學生以往在寫作上經常出現的是無論去什麼地點,活動都是千篇一律的那幾項,這個問題,有時候是因為欠缺描寫細緻行為活動的機會,所以,如有機會,可以讓孩子純粹描寫單項的活動,有時候讓他們集中精力處理一個活動的細寫,扣連地點也是不錯的練習。

總括而言,時間、地點、人物、活動都是構成句子的基本要素,然後慢慢延長擴充,加入修辭技巧,整體鋪排文章脈絡,就能寫出不錯的文章了。

陳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