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怎樣教?

品德教育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香港這個繁忙的大都市,家長往往親子時間有限,因此我們更加強調品德教育是可以透過日常及生活化的情境培育。

品德教育看似簡單,可是未知大家會否有點無從入手的感覺。 究竟怎樣才能「教」得好?是孩子乖乖坐着聽教訓?還是孩子靜靜地聽道理?權威式的教導可以令孩子聽懂教誨或認同說話的含意嗎?品德必須要透過經歷而體會,我們又可以用什麼的方法讓孩子輕輕鬆鬆地培養出良好的品德呢?

參考中、西各地培育孩子品德教育的資料,主要可以分為三大方向:認知層面、情感層面及實踐層面。這三個層面可以說是引導孩子先「知道」和「喜愛」,從而再「活出」良好的品德。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聽到需要「以身作則」之外,其實還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嗎?一定有,有很多方法是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品德的。因此,我將嘗試從以上三個角度分述培育品德的例子:

認知層面

不可少看「故事」的威力

故事不只是用來哄哄小孩子和提昇孩子學習的能力,更可以藉着故事把一些隱含的比喻和寓言放進孩子的潛意識之中。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他們可以把想像與生活連繫。這就正如為人所熟悉的《三隻小豬》,內容既是有趣,令孩子看完又看、聽完又聽,而當中隱含的喻意卻帶着「勤奮」的重要元素。這對孩子來說,他們既能理解故事情節,亦能從故事中漸漸認識到良好品格的重要。

身教的另一層次

一般而言,我們都不難理解家長及教師都應該要對孩子在品德教育上作出身教的榜樣,可是我們更需要留意到在家庭及學校以外,還有其他隱藏着的人與事。這些可以包括影視藝人、政治人物、劇集人物及從新聞而了解到的社會事件。

家長不可以輕看這些隱藏的人與事,因為這正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這些人與事既有故事性,亦令孩子產生好奇心,很容易令孩子產生認同感。因此,如果孩子所接觸的是「正面的例子」,這當然可以有助我們在教育上事半功倍,可是如果當中所接觸的是會帶動孩子負面行為的話,則我們將需要付上更多的時間及方法把孩子的價值觀再培養過來。

情感層面

很多時候情感層面都是從實踐層面中帶動出來的,但單在情感層面方面,家長可以多留意孩子如何管理他的情緒表達。舉個例子:當孩子感到憤怒或嫉妒的時候,他們的反應是怎樣的呢?孩子有情緒及有反應是正常的,可是如果這些情緒會令他們衍生出不良的行為,我們就需要協助他們學習處理情緒。家長在平日可以幫助孩子多利用「情緒面譜」(註:可在互聯網上容易找到)的詞彙來表達,期望孩子能在需要時利用合適的用詞來說明感受。

實踐層面

實踐層面亦即在真實的情境中,實踐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家長可以安排一些具有觀察和體驗的經歷讓孩子參與。很簡單的,實踐經驗由家開始。家長可以安排孩子在晚餐前預備負責擺放碗筷,而在用膳的時候加以分享及鼓勵孩子這些的好行為,同時強調因這些好行為帶給了家人怎樣的良好感受,久而久之便能幫助他們塑造及強化出良好的品德。

除了家庭層面之外,家長亦可以參與社區的運動。家長可以考慮善用社區的資源,例如參加社區中心或地區團體所舉辦的義工活動,如親子探訪老人院和義賣籌款等。這些活動可使家庭發揮內在的能量,透過社區資源,幫助孩子從個人感受延伸到關懷他人。透過與別人的分享及體會他人的經歷,可以讓孩子更珍惜與人的關係,體會關愛的重要。

總結

品德教育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香港這個繁忙的大都市,家長往往親子時間有限,因此我們更加強調品德教育是可以透過日常及生活化的情境培育,以實踐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翁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