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希臘國會大選,執政黨大敗,反緊縮政策的激進左翼聯盟則大勝,其頭領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坐上總理之位。此一政府大執位引起歐洲政經的頗大震動,各種問題其實集中反映了歐盟和歐羅所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並非只適用於希臘。爭議涉及希臘(或其他部分歐盟成員)應否脫離歐羅區、德國等債權國應否強迫欠債的希臘或其他借貸者遵守財政紀律、限制她們政府的用度、緊縮政策是否合理等等,當中也包含各國複雜的博弈策略。我自己相信希臘脫歐的機會不大,歐羅區的歷史任務還未完結,解體不易出現。
希臘經濟現況
要明白各國關注的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希臘的現況。希臘經濟自2008年起已開始出現衰退,到去年則共已收縮了26%,失業率自2009年開始攀升,現時失業率25.8%,青年失業率更高達49.6%。在私營企業工作的人名義薪酬下降了16%,但因公營部門減薪嚴重,全國人民薪酬共跌了23.5%。政府為了緊縮開支,已開除19%員工。
這些數字背後代表着深重而長期的經濟蕭條,其根源是政府過去揮霍無道,欠下巨債,至今總欠債率仍達 GDP 的174%,尚幸政府自己也擁有不少資產,若扣除這些資產,淨欠債只有 GDP 的1.2 至1.3 倍,比意大利稍好。
陷入困境 不懂自省
希臘加入了歐羅區後,有些針對債務的可用政策便不再可用。首先,政府不能自印鈔票還債,這方法雖會製造通脹,使人民的購買力下降,等於變相抽稅,但也不失為可用的方法之一,但既然希臘留在歐羅區,便失去印鈔票的權力了。其二是不能通過貨幣貶值去增加出口,減少入口消費,希臘若要靠貿易盈餘去還債,便只能大幅降低自己的勞動成本,亦即要人民減薪,使出口便宜,而且人民因減薪而購買力下降,入口也會減少。這些步驟自然會帶來巨大痛苦,比貶值所帶來的,更使人民難以承受。
不能印鈔票,又不能貶值,剩下的方法便唯有靠借債,但別人眼見她早已債台高築,年年財政赤字若居高不下,除非希臘可保證自己會洗心革面,從此不再揮霍,誰會再肯把錢借出?在債主臨門、破產在即的條件下,希臘唯有聽三頭馬車(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之命,嚴厲推行緊縮政策。此政策雖然帶來極大的痛苦,但已初見成效,若不計算支付債務的利息,去年希臘政府已錄得等於 GDP 1.5%左右的輕微財政盈餘,若把利息支付也算進去,赤字可能仍有 GDP 的2.7%左右。
從上述可見,在形勢比人強的局面下,希臘不得不接受其人民視為國恥的條款,不得不一改過去大手大腳亂花錢的習慣,現在形勢雖稍好了一點,但他們不滿緊縮政策之心也十分強烈,這在高舉反緊縮旗幟的激進左翼聯盟能夠大勝已可看出端倪。其實,在西班牙此等要面對同一困局的國家中也一樣出現強大的反緊縮情緒。在人民陷入經濟困境時,他們很少會反省自己過去是否過度開支,以致造成此局面,他們反而會屢找藉口埋怨別人。
只想賴債 不肯緊縮
但欠下的巨債遠未還清,新的執政黨又不再願意節衣縮食,那麼希臘便只能靠再借新債才能支撐下去,但誰會肯借錢給她?其政府的策略,竟是要求債主免去其欠債的一大部分。 此等不繼續借錢,她便會賴債的行徑自然會引起德國等的憤怒,希臘又可用什麼方法自我答辯?在理論上,就算她不訴諸於譴責資本主義經濟強國靠借債去脅迫其就範所涉及的「不義」,亦可辯稱緊縮政策只會使其還錢更加難以實現。
此等凱恩斯思維,是指政府增加開支才能刺激經濟,從而失業率下降,政府的收入增加,赤字消失,盈餘出現,自然有錢可還,而緊縮政策是反其道而行,所以一定要終止。這「理據」在債權人眼中,可能只是鬼話連篇,她們會反問,過去你們為什麼會累積到巨債,還不是因為你們政府以為開支可刺激經濟,用錢時絕不手軟嗎?在先使未來錢之時,大家有錢消費,自然高興歡欣,但世上沒有免費午餐,過去的紀錄,已證明大手用錢不但不會減債,只會製造短暫的虛假繁榮,接踵而來的便是今天的痛苦。
在實際運作上,免債其實也減輕不了希臘的多少負擔。三頭馬車在過去因為害怕希臘破產,所以一直對她呵護備至,借貸時只要求極低的利率,縱然現在希臘政府欠債高達 GDP 的174%,但有人估計,今年她的利息負擔可能只是 GDP 的1.5%左右,十分輕微。
若此說屬實,就算債權國真的肯免債,只要希臘政府如其揚言般不再緊縮,赤字也是難以避免,欠債只會愈來愈多。
美歐情況 不能類比
既然希臘新政府根本拿不出一套合理說詞去說服債權人免其債項而又甘心作冤大頭借更多的錢給她,那麼她憑什麼可以「聲大夾惡」?她依靠的可能是知道歐盟各國並不願見到希臘脫離歐羅區,怕這會引起連鎖反應,其他受財困所擾的國家如西班牙、意大利等相繼效尤,則歐羅危矣!
但這個「威脅」倒是並不可信。沒錯,德國法國等的主流思想當然是不希望歐羅瓦解,也不希望有些國家脫離歐羅區,但希臘自己肯離開嗎?若不再用歐羅,希臘的確可重拾貨幣的自主權,靠通脹靠貶值去脫離危機,但若然如此,歐羅區諸國便再也沒有道理援助她,不再肯繼續借錢給她;對長期依靠別人借貸才能生存的人而言,要他們下定決心真正自力更生,是一件陳義過高的事,希臘新政府也表示要留在歐羅區,她要求的只是賴債及不肯再緊縮而已。
以德國為代表的債權國如何面對此近乎無賴的行為?若她們被希臘成功脅迫,西班牙等國也許會模仿。德國內部早有聲音認為應放棄希臘,讓她自生自滅。經不少專家的計算,希臘若現在脫離歐羅區,其可能引致的金融市場震盪,比起幾年前會大大不如,蓋因財金界對此早有預期而加以防範。不過,統一貨幣把歐盟各國連成一起,仍是歐洲不少人的夢想,因這樣做足以使歐盟的經濟實力可與美國抗衡,她們不會輕易放棄此夢想。
既然希臘自己不想走,歐洲諸國也不願趕走她,但又不願無限量支持她,剩下的便只是靠小修小補維繫着的暫時均衡,希臘的一些債項到期時或許不用立時償還,可以得到延期,其利率高低大家可商議等等。問題是,若希臘政府繼續做大花筒,危機只會又再重複,最終德國等也許要引刀成一快,與希臘割裂,除非其新政府倒台或面對現實改正政策。
歐羅區的先天性缺陷
上述情由,全都源自歐盟及歐羅區的設計本身便存在先天性缺陷。歐盟的基本概念,是用同一的貨幣變相把多個歷史經濟背景不同的國家組成邦聯,各國之間又可自由貿易、人民自由來往工作等等, 這使到歐盟幾乎便如美國般變成一個國家,歐洲在世界的影響力也大振。問題是,這些成員國雖然都失去各自發行貨幣的權利,但各國政府的財政開支都各自獨立;若有某政府赤字連年,須要借貸,自會推高利率,但其他國家卻又不一定希望見到利率高企。更有甚者,便會出現歐豬五國的情況,她們因揮霍無道,面臨破產危機,其他國家卻不得不真金白銀去救她們於水火之中,這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局面。
美國不也有不同的州政府,她們之間不也是各自有獨立的財政嗎?美國的州不也是沒有鑄幣權?各州人民又可自由流動,與歐洲一樣嗎?沒錯,但當中還是有頗大的不同。美國各州的開支與聯邦政府相比,在比例上差別很大,美國人納的稅,主要是交到聯邦政府手上;美國有強大的聯邦政府,歐洲則只得個無多大權力的歐盟委員會。況且美國各州財政獨立但無鈔票發行權,並非沒有構成問題,有些州政府,如伊利諾州、加州等,也屢屢如歐豬國般面臨破產危機。
在歐盟今天的體制下,她們如何才能維持長期的財政穩定性,因而能保持大一統的局面?她們沒有如美國聯邦政府般能號令天下的盟主,頂多能夠有德法般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後者能做的,便是在別國要向她們借貸時強制其簽訂城下之盟,迫使借貸國要謹遵理財紀律。德國正是要扮演大阿哥角色,監管各國看其有無犯規(本來的確有規條,歐盟成員國每年的財政赤字有上限,但最終大多國家都不理會,規條已名存實亡)。不過,這些大阿哥實力又不足以使其成為盟主,大家隨時可不聽她們指揮,希臘不再搞緊縮,又想賴債,正是這些問題的具體體現。既有希臘在先,我們怎可保證其他國家將來不會也這樣做?歐盟及歐羅區的困局,可能會沒完沒了。
原文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