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讀者曾否聽說過,本港有某些學校在上午上課期間,直至午膳時間仍有許多學生尚未回校上課?原因離不開欠缺上課動力、家庭無力管教、學生厭倦學習,甚至賴床不起,有些更大膽曠課!筆者曾於某中學服務時,某天發現許多學生缺席,於是負責訓導的同工馬上到學生熱門蒲點巡查,結果在附近電子遊戲機中心尋回大部分學生。另外,亦有部分學生經常逃學,寧願在街上流連或在公園聚集也不肯回校上課。結果,該段日子的個別班級出席率,下跌至只得約50%同學上課。據說這個情況,在高中學校愈來愈普遍,甚至有蔓延至初中呢!最極端的一個例子,是有校長在某天早上9時巡堂時,發現其中一班中五課室,竟然是「零」學生上課,只得老師在課室內守候!看見這些真實故事,大家有何感想?
公開考試制度增加學生壓力
自2012年推行新高中中學文憑考試(簡稱DSE)至今,每年8月中便是大學聯招放榜的日期。到了這天一定有人快樂、有人愁,因為本年在21,205名已取得最低入讀本地大學資格(3 3 2 2 2成績)的日校學生當中,只有約1.2萬至1.25萬的學生可透過聯招分配方式取得教資會學士學位名額(上述人數會略有出入是因為有人會透過非聯招途徑取得學位有關)。然而每年都會有一批又一批學生被本地教資會資助的本地大學拒諸門外,加上傳媒和大眾焦點只投放在那些取得許多科優異5**成績的狀元、探花或榜眼的尖子考生身上,並且詳盡報道他們個別成功之道,但卻從未關注那些成績不逮學生的去向,以及探討該等陪跑生失敗的原因!其實據筆者的認知,大部分學生都曾努力為DSE考試認真準備及拼搏,只不過他們的起步點較低或前期的學習準備不足,甚或因他們各核心科目的實際水平與收生門檻有距離,成為「跛腳鴨」;雖然有個別同學在各選修科成績已達4、5甚或高至達5*以上水平,但可惜其中一科語文科不達3或因數學科不達2級的水平,結果導致該等學生無法取得入讀大學最低條件,有關例子真的多得不勝枚舉。對於這等學生,政府可有考慮給予他們另類機會,學界又可為他們做些什麼?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當然根據筆者在過去多年在教育現場實際參與經驗所見,要一般學生考獲3 3 2 2 2的成績並不難,但要確保所有學生能取得相關資格,以致能被獲選進入教資會轄下的大學學位是頗不容易之事。其實實況中無論是所謂「Band 1, 2, 3」的學校都有一些成績稍遜或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他們都會成為制度下的犧牲品,據說有許多學校因為要向校董會及持份者交代,當不合格人數愈多,學校老師的壓力就愈大,於是便造成「操練、操練、再操練」的情況出現,許多學生亦因此導致壓力太大而自殘、長期焦慮至抑鬱,甚至更有人因此而自毀輕生!
老師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今天許多新生代的學生家庭照顧比較好,父母管教方式比較放任,因此學生從小便有倚賴性,甚至部分更有港孩之特質:任性、自我、抗逆力低和欠自理能力等;有高理想,對自己有要求,但卻沒實質行動或計劃去實踐。可惜,也有部分青少年人,就算資質並不愚魯,但持久力低,興趣多而不專精,學習又不用心,長期自我放縱導致成績不斷下降。雖然有個別學生或許曾是小學或初中時期的精英或高材生,但可惜因種種原因,例如成長出現情緒而影響學習態度、青少年進入反叛期、家庭環境突變、父母婚姻破裂、長期在朋輩間被欺凌,情緒低落至抑鬱;或因誤交損友,沉淪毒海;或因結黨生事、打架破壞、搗亂秩序等。結果,在不得已情況下,中途輟學或被逼離校。
雖沒統計,但按筆者在直資高中學校服務時所見,每年招收插班生當中,有80%或以上是基於上述原因轉校。約70%在中四入學時已超過18歲,普遍學業成績水平不高,沒學習動機,就算曾表示願意重新造人及努力改變陋習,但沒多久便故態復萌,遲到早退,甚或經常曠課。另有約一半學生是需兼職以尋找生活費;有長期拖欠學費者,到最後撇帳者約20%,至於學校需動用學費資助計劃的情況,一般學校最多需使用學費收入的10%,但筆者曾任的學校卻需撥備高至約學費收入的20%。在這類接收最多成績薄弱學生的學校裏,資金津貼反而不難處理,最大的問題卻是學生秩序和學習動機的問題,因為他們是長期的失敗者,對學習抗拒、對人不信任,情緒較不穩定;正因為他們已失去學習尊嚴,所以要如何改變他們對生命的態度、重訂學習目標、由負能量到對己對人都有希望等,都是所有老師的關切的東西,也是最大的使命!
至於在高中文憑試成績表現方面,所遇到的問題都頗為一致,就算學校如何剪裁課程,拔尖保底,加班加練,成績也不外如是,而且大部分學生皆很難取得3 3 2 2 2的DSE成績。就算取得5科2,包括中英文的學生人數也不多,故此學校成績低落,收生不足,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進取的學校裏,雖或仍有不少永不放棄學生的有心人,例如老師不計勞苦,每天額外加時輔導學生,由中四開始已為他們惡補勤操及加練,而學生又肯努力奮鬥迎戰,但結果全校也只得約10個至8個學生能勉強達致上述成績,要考入教資會資助的學士學位人數更是難之又難!
政府從教育入手 化解青年怒氣
有何出路?有政策制訂人員說,政府已為該等成績不逮的學生尋找多元出路,有職訓局的不同課程、有新毅進文憑課程、有國內、國外升學途徑……這種自說自話不理現況危機的人,根本不了解問題的嚴重性。試想想,若果香港每年大量製造一些無心向學的青年人,而他們又看見香港前境每況愈下,經濟衰落,樓價飆升,社會福利根本照顧不到他們,特別是他們大部分都會很快變成雙失,甚至三失青年,對自己無希望,對讀書工作沒希望,對社會沒希望,對未來前境感到迷惘,大家會認為他們會將這些怒氣往哪裏發洩呢?
既然青年人對政府或現況不滿的怒氣一觸即發,所以不及早從教育入手去改變這個可能現象是不行的,因為長此下去,社會一定會動亂不安,所以筆者在幾年前,便與一班有心的教育同工們,特別為這些迷失的青年人設計了一個校本課程改革計劃,目的是還他們尊嚴並給予他們機會去選擇自己前路和命運!這便是「單元學分制」(註1)先導計劃誕生的前因!
註1:該校用了18個月時間去設計這個「單元學分制」校本課程,經試行和與教育局不同部門同工長期交換意見及磋商後,最終於2017年6月正式批准可進行3年的先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