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計算,中美貿易爭端,由3月22日起計,三個月內,上海、深圳股市市值跌了超過1萬億美元,同期美國股市市值增加約2萬億美元。6月底以來,A股跌幅更大。
相對於4,000億美元一年的中國對美商品貿易順差,中美貿易摩擦帶來中國經濟的金融損失巨大。若考慮到服務貿易美國的順差,美國企業在華投資和貿易的龐大利潤,貿易關係裏,中國是虧,美國是賺。由貿易摩擦引致的金融波動,美國更是大賺特賺。若包括香港股市跌市損失,美國是賺到盆滿缽滿。當然,不是中國虧的錢都跑了出國,跑往美國,但其數合法與非法的均不少。人民幣大貶值反映資金外流,同時顯示出在匯率變動、資金流轉中,中國損失更大。
如果我們願意算帳,當可發現美國爭的不是外貿順差、逆差的問題,而是借題發揮。在談判中取得勝利,減少中國所得商品貿易順差,美國是淨賺。談判膠着,對立加強,美國金融投機更可乘亂操控,加強投機,配合特朗普政府的不按牌理出牌,卻是洞悉先機,金融市場高槓桿化的隱蔽投機,美國主導的國際輿論推波助瀾,不但對中國在金融上取得大利,也橫掃其他國家的金融,賺取美國在戰場、貿易市場上取不到的暴利。這樣的金融掠奪正在開始,還有一段時間讓美國施虐。中國金融管理層學的是美國金融教科書和學術研究的那一套,但美國政府執行的卻是另一套,不知己不知彼,肯定任人魚肉,還以為人民幣貶值可以對抗美國!
美國衝擊全球 中國呼朋喚友還擊
中國還有國際義務,且金融已經是全球化,即使中國不完全開放金融,還可以退守家門,若其他國家受金融衝擊,直接、間接也早晚影響到中國。在國際性金融危機中,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不出手救泰國,危機蔓延,中國至少也在香港有大損失。2008年越南受金融衝擊,中國援手,止住了第二次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反使美國引火自焚。
中國堅拒競爭性貶值,屬被動的避免加重對其他受衝擊國家的壓力。但是,被動是沒法作有效防禦,也沒法支援別國抗拒金融投機的擴大和滾雪球式的連續攻擊。
美國用強美元來衝擊全球,中國或許應呼朋喚友還擊。一是過往危機時設立的區域外匯資金池和貨幣互換等安排,為什麼不主動積極地發動起來支撐各國受壓的貨幣?二是一帶一路建設是支援發展中國家,為什麼不在這個危急時候擴大投資來幫助這些國家大發展,用以抵銷美國強美元帶來對世界經濟的緊縮壓力?中國應救委內瑞拉,支援伊朗,重建敍利亞、阿富汗,以此作為重點抗衡美國破壞世界的行動。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不是退縮,但當然要進可攻、退可守。一是守住香港這個中國金融第一道防線,特別是守住人民幣離岸市場。二是守住中國內地A股市場,以免人心惶惶,被美國有機可乘。三是不要再說開放金融市場,倒不如說要依國家利益維護國家金融穩定,不能一切都聽美國的話,討好美國。
實施逐步去美元化的原則
若人民幣與歐元合作抗衡美元霸權,並不需要公開結盟,只需各自努力,免給美國反撲針對的藉口。
隨着國際上如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等國,乃至歐洲傳統的經濟勢力範圍多用歐元來替代美元,中國的策略不是硬推人民幣,用人民幣來替代美元,而是在現有的雙邊結算體系裏,除用各自本幣外,可多用人民幣,也可多用歐元;對第三國的經貿投資方面,逐步以歐元與人民幣替代美元。尤其是歐元,既屬國際流通貨幣,國際信用亦勝於美元,易受各國接納,也減低個別國家對人民幣的猜忌。
例如,中國主導的亞洲基建投資銀行不應單以美元計價,而應改採一籃子貨幣的原則,由受投資國來決定,盡可能捨美元用歐元。中國參與的區域開發銀行也應盡量提高歐元計價的比重。至於中國本國的絲路基金及其他雙邊多邊援助基金,乃至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的貸款更有大的空間,去美元改以歐元和人民幣來替代。
中國政府和金融機構應在政策上實施逐步去美元化的原則,務求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爭取主動,減輕受美國的威脅和金融掠奪。支持歐元與美元抗衡是順勢而為,以歐盟歐元抗衡美國美元,施加牽制,正可減輕美國對中國的壓力,爭取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加快推動中國的復興,以立不敗之地。
在這個過程中,香港是變成美國攻擊中國的平台,衝擊內地金融與經濟,抑或是變成中國退可守、進可攻的前沿陣地?
原刊於《東方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