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功夫──內功日常篇

寫作寫得好,多見聞多閱歷肯定會有所幫助。孩子遊歷不同的地方,才能刺激他們的觀察力。

日常中多加練習

說到寫作的能力,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練習。上一篇我們討論到動機,這次我們說一說練習,究竟如何在日常中練習寫作呢?請不要誤會,說的不是做寫作練習,而是培養寫作內涵的方法。

寫作源自生活

寫作源自生活,不少作家的著名作品,很多時都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藍本,輔以想像力,以及個人巧思而成的。

在平日和孩子郊遊,或是參與了一個活動之後,有沒有和孩子作一簡單的傾談,總結當天的生活經驗呢?例如星期六我和女兒參與了一個賣旗籌款的活動,在活動前,我和女兒談論為什麼要這樣做,賣旗籌錢有什麼目的。到了活動的前一天,我告訴女兒賣旗會出現不同的可能,怎樣回應支持和拒絕的人。活動後也詢問她的感受,引導她總結經驗。這個過程重要性在於教導孩子組織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培養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組織力,以及在平日中學習選取敍事重點的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當天的感受總結。

就地取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搜集寫作素材,以往的語文老師經常叫我們寫日記或周記,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我們把生活的深刻片段記錄下來,成為較長期的記憶,從而轉化成寫作的材料。但是,由於寫作方式純粹靠個人的動機,因此要有很深刻的經驗或高寫作動機才能完成。現代的社交媒體,某程度上鼓勵了人們分享生活經驗,提高了個人的寫作動機。例如在現時很多人也會在社交網站上載一張旅遊景點的圖片,然後配以一段文字,說說感受。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引起孩子的寫作動機,如能夠在經歷了充實的一天時,可以善用社交媒體,上載一張相片,加一兩句描述,思考如何吸引他人欣賞也是很好的簡單練習,當然這是引起動機的入門方法。

觀察入微

文章寫得好,當中定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或是因為觀察入微,道出別人看不到之處。

近日有留意木棉的飄絮嗎?孩子也許會問為什麼會有這些木棉花絮在飛呢?當孩子這樣問的時候,有那麼好的觀察力的時候,我們怎樣給予一個合適的答案呢?是一個科學的答案,還是文學的答案呢?小孩子的觀察力肯定比我們好,重要的是我們怎樣看待他們的提問和觀察。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和獨特的觸角,只要加以引導,他們自然會繼續尋找自己的答案。走在街上,可以觀察到的事物十分之多,從招牌中可看出文字的不同形態,從廣告文字中可能看出語文的使用,如押韻、語帶相關的特點。另外,就是人生百態的觀察,如在港鐵車的眾生相,又如街道上汗流浹背的地盤工人,又或是默默耕耘的捨荒者?

孩子能夠具備上述的觀察力,才能把文章寫得仔細,以及培養出關懷社會,具人文精神的洞察力。這種能力如能積累於心,假以時日,孩子如習得良好的寫作方法,文章自然寫得好。

增廣見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作,也需配合見聞。現在互聯網太方便了,很多時找寫作素材時只要從網上搜尋,便有不少圖片,根本不用親身到達就能得到資料。但是寫作寫得好,多見聞多閱歷肯定會有所幫助。孩子遊歷不同的地方,才能刺激他們的觀察力。多見不同的風貌人物,會引起他們的聯想力、想像力和好奇心,這些都是喜歡寫作的條件。

培養孩子 並非為了寫作

然而,說到最後,假如我們是為了寫作而讓孩子循上述的方法去做,其實是捉錯用神的。我們之所以要這樣培養孩子,是因為我們知道,生活就是孩子發生學習的最佳場所,我們希望孩子具備敏銳的觸角,關心社會的心,增廣見聞,能將所見所聞組織起來,反映於他們的文字當中。長大後,能夠改變社會,使社會進步的,就是擁有這些涵養的孩子。

陳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