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系列文章由關錫堯先生撰寫,豐富資料將水務署歷史及發展娓娓道來。文中資料皆由作者從1970年代入職起及至退休後長期搜羅,最新資料亦由作者近三個月來蒐集而得。關先生動筆撰寫此系列文章原因有六,詳述於第一篇。文章共有15篇,餘下8篇將會逢周一刊出。此篇文章為「水務十怪,異於常態」一文的下篇,作者歸納了水務署有別於其他政府部門的特點,稱之為「水務十怪」。
七怪──超多而非常複雜的逾時工作
相信極少人遇過前線員工嫌逾時工作太多,有錢也不想賺的情況。1987年夏天一個早上,剛過八時,一群約十人的大喉組技工和工人帶着衝天的怨氣走進我的辦公室,個個面露疲態,雙目無神,滿眼紅絲;他們剛剛完成了通宵的候命和逾時工作,繼續上班做日常的工作。他們投訴已經差不多一個星期未見過家人了。原來自從約十天前行人路和後巷的水管維修工作全面由傍喉組轉至大喉組後,大喉組負責維修的員工的逾時工作大增,很多時連續候命及工作30小時以上,在僅餘不用當值的時間,為了爭取多一些休息的機會,只好留在廠內歇息。我研究情況,了解事件後,立刻安排大喉組以外的員工也可參加大喉組的當值候命工作,並為他們提供培訓。逾時工作得到較平均的分配,事情圓滿解決,皆大歡喜,達到多贏局面。
水務署要提供24小時的供水服務,員工必須經常逾時工作以配合部門的運作需要,不同組別的員工有不同類型的逾時工作,極度複雜,有别於一般政府部門的逾時工作,主要因員工數目間中不足或工作量的短期波動引致。濾水廠和抽水站實行三更制,假期多的月份員工可以賺取較多的逾時工作津貼。其他組別的逾時工作各有其重要性,緊急事故也有多種,例如處理爆喉、搶修設施、山坡倒塌、引水道滿溢、水質問題等。水務署對逾時工作管理十分認真,把累積經驗而達成的智慧詳細地寫在一個部門通令,長達20多頁,將逾時工作分成十類處理,遠比任何其他政府部門嚴謹;通令的內容亦不時更新,與時並進。
去年審計署提出要求水務署補償逾時工作,應以補假作償(time-off in lieu)為先,而非逾時工作津貼(Overtime Allowance)。這個要求,完全忽略了最基本的元素,水務署的員工編制,是基於正常工作時間內的工作量,如果部分員工在正常工作時間補假,日常工作就不夠人手處理,會造成服務質素及供水的穩定和安全持續下降。審計署和公務員事務局又提到可考慮增聘人手,把正常工作時間以外的工作以三更式處理,這建議又忽略了另一個基本元素,就是一個前線員工的崗位如果要分三更擔當,需要聘請四位員工,除了薪金外,還有其他福利元素的支出,總費用遠比目前付津貼給員工的安排高。此外,基於接更的問題,三更制只適合有特定工作地點如工廠和濾水廠的工種,並不適合如處理爆喉等工作地點會流動的工種。事情經過多月仍僵持不下,尚待解決,不過已經令管職雙方關係緊張和打擊員工的士氣。
水務署處理逾時工作的方法,和公務員事務局早有共識。數十年來,公務員事務局長時間容許水務署對補償不同類型的逾時工作採用獨一無二的特殊方式處理。舉例來說,在政府1986年實施上班候命津貼(Stand-by Duty Allowance)之前,由下午五時至翌晨八時的15個小時內的爆喉更,員工在指定的6個小時,無論是否需要出勤,必可收取6小時逾時工作津貼(Overtime Allowance),餘下的時間,就有出勤才有津貼;至於防漏組必須夜半進行的8個小時逾時工作,就以4小時逾時工作津貼加4小時以補假作償,這個安排十多年前才改變。此外,公務員事務局於1977年和水務署達成共識,用一個特別安排逐步把水務署獨有、遠比標準津貼高的非標準輪班津貼(Non-standard Shift Duty Allowance)規範化,結果花了32年到2009年,水務署才追隨其他部門,採用標準輪班津貼。
如果公務員事務局或審計署有人員了解水務署逾時工作的特性和數十年來的發展,就會明白水務署長期和公務員事務局合作,逐步優化逾時工作管理系統,目前的安排對政府來說是最合乎經濟效益的;而審計署就不會提出打擊士氣兼降低成效的要求,可省回大量的寶貴時間。
八怪──自願的無償超時工作
2015年發生了鉛水事件,需要大量人手處理急增的工作量,我偶然發現,一個和鉛水任務完全無關的分部的工程師,星期日也要上班,才知道水務署是全民皆兵,所有分部都要抽調壯丁,處理因鉛水事件引起的額外工作。粗略估計,水務署員工因鉛水事件引致的額外無償超時工作,超過10,000小時,其中專業人士佔了大部分,他們無資格申請逾時工作津貼,亦從不考慮依例的補假作償。
水務署員工的傳統文化,責任心甚重,非常勤力。即使沒有鉛水事件,每天有大量員工自發進行無償的超時工作,以下的個案相信可以引起大眾的興趣,更深入了解情況。
在入境事務大樓水務署總部辦公的同事,如果職級是高級工程師或以上的,周一至周五可獲派車位,每天早上七時至晚上七時可以免費泊車。在此時間以外,車位是租給公眾的,周一至周五是每半小時12元, 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則是每半小時14元;至於月租車位則是每月1,100元。有高級工程師每月付月費租車位,這反映他並非偶爾工作至超過晚上七時或於假期回辦公室工作,而是長期這樣做。如果你計算一下,連同每日下午五時半至七時免費泊車的鐘數,他每個月的超時工作,是預早肯定必會超過50小時,月租才較時租合乎經濟效益呢!要知道這些額外工作不但無償,他還要自掏荷包付車位費用呢!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個個别的情況,他只是水務署大量默默耕耘自發無償超時工作的同事,芸芸眾生中較特殊的例子而已。
九怪──由最不受歡迎變成最受歡迎
在我1974年入職的時候,大部分見習工程師都不希望在「一入喉門深似海」的水務署「上岸」。當年,我在入職的第一天抽到將會在水務署「上岸」的籤;最近十多年的制度,是見習工程師完成三年的訓練後才抽籤決定選擇次序。22個工務部門的助理工程師職位,水務署佔了4個。到了2000年代後期至2010年代初期的連續四年,我發覺其中兩年,第七籌的見習工程師選擇水務署後,水務署的4個職位已是額滿見遺;另外兩年,更是抽到第一至四籌的見習工程師,全部都選水務署。
究其原因,是2008年政府重新開始招聘公務員,在首兩個工程師招聘會中,任職於水務署的合約工程師和合約助理工程師全部成功獲得取錄,成績遠比任職於其他工務部門的同工高。在隨後的兩三年,水務署雖然成功率未能維持100%,也只是有一兩位人員失敗。
水務署的出眾成績,可歸納為三個原因:首先,加入水務署的合約工程師和合約助理工程師,會得到部門幾個主要工作範疇的訓練,包括到電話中心聽電話、到濾水廠體驗濾水過程等,他們的經驗就不只局限於狹窄的日常工作範圍,面試時就會發揮得較理想;其次,水務署有大量的署內署外活動,員工可汲取如籌備委員、司儀和導賞員等經驗,面試時可有較大信心;最重要的,就是有兩位總工程師自願定期於午飯時,為各位後輩補習準備考試。
除了上述因素外,水務署「家」的氣氛(請參閱文章系列之二)相信也是在三年訓練期間曾在水務署受訓的見習工程師後來爭相選擇這個部門的原因。只有長期全心關注同事的福祉,才能體會形勢大逆轉的成因。
十怪──比完美更好
1996年11月,水務署舉辦了第十屆國際水務協會亞太區會議及展覽,來自39個國家及地區共480人出席會議,另有來自19個國家64間公司參加展覽,展出最先進的供水設備和技術。雖然水務署之前只曾小試牛刀,在1991年舉辦過一次只有數十人的小型國際會議,但憑着將士用命,活動安排得有聲有色,所有參加者都感到賓至如歸,收穫豐富。一群來自幾個國家跑遍世界的國際水務專家在短短的時間內,利用My Bonnie的曲譜,聯合填寫了幾段歌詞,在餞别晚宴的表演環節中唱出,歌頌主辦單位的體貼安排,其中最重要的兩句為“The service has been more than perfect. Your staff they are wonderful too.”。意思是「服務比完美更好,員工表現精彩!」這兩句更勝千言萬語。
水務署文章系列十五之七
本系列文章:
水務十怪,異於常態(上)──不加費,減人手,缺首長(十五之五)
水務十怪(下)──超多逾時,自掏腰包,形勢逆轉,更勝完美(十五之七)
!doctype>作者簡介
中學就讀於伊利沙伯中學,長記校訓「修己善群」於心,擇善固執。1974年於香港大學工程系畢業後,加入政府為見習工程師,在服務水務署35年半期間,贏得230多個獎項,包括十次最佳男子運動員,2011年退休時是總工程師。他獲同事尊稱為水務百科全書及水務鐵人。
關錫堯熱愛運動和熱心公益,具備無比的幹勁和毅力。自1971年第一屆百萬行開始,他每年最少參加百萬行一次,至今參加了53年。他於1971年首度參加吐露港渡海泳賽,至今約參加過超過100次各項長途泳賽。他於1977年參加全港首屆公開馬拉松,至今未有間斷,目標是要跑足50年全馬。他自1972年開始捐血,至今總共捐了199次全血,成為香港的全血捐血王,會繼續捐血至紅十字會不再接受他捐血。2023年是他第27次參加毅行者,27年來,他累積籌得約467萬元善款。認識關錫堯的人,都尊稱他為「關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