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書院曹希銓校長:孩子沒抗逆力,父母有責任

曹希銓校長指出很多父母「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孩子表面上有個好父母,亦深信他們是好父母,但他們的行為令孩子難以成長,毫無抗逆力。

編按:2018年2月2日,灼見名家教室連同Oh!爸媽邀請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的曹希銓校長作專題演講,題為「不做港孩,提升孩子抗逆力」,分享他對培養孩子品格,和建立孩子抗逆能力的經驗和心得。本社將會分兩篇刊登,以下為第一篇。

如何幫助孩子抗逆?

作為中國人的父母,我有很深的體會。我是中國人,在美國讀書多年,發覺美國人很愛說這句說話:「做孩子,要做美國人,但做老年人,千萬不要做美國人。」美國是孩子的天堂,老年人的地獄。因為美國人的價值觀,與我們中國人受孔夫子教育的影響不同。美國人會訓練子女獨立,以金錢鼓勵孩子做家務。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不是事事都用金錢打動孩子。其實今天孩子出了問題,都是價值觀出現問題。

有抗逆力的人,自己反思一下,不是因為你很棒,只是你有時候不得不抗逆,面對無理的指責,只能忍氣吞聲。當你的孩子抗逆力低的時候,不要怪責他。如果一個人沒拍過拖,不知道失戀的痛苦,是很正常的。你的孩子在你祝福下,很小的年紀就坐飛機或吃牛扒,他們沒有抗逆力也是正常的,是你們造成的。您們別再責怪孩子沒有抗逆力,因為他們沒有經歷。

孩子沒有抗逆力是應該的,我們如何幫助他們?抗逆力很重要,有些人天生有缺陷,但他們快樂、成功。所以我們期望下一代,沒有必要與Bill Gates、馬雲比較。你的孩子獨立、快樂、助人、正直,其實就是成功。誰人給子女這麼多壓力?是父母!你們整天跟子女說:「跟那位同學學習吧!他讀書成功,又進入校隊!你真沒用!」誰人給子女這麼多壓力?父母不如反省一下自己吧!可能我們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

還有另外一類,我們做父母的小時候受苦,希望我們的子女不要受苦。不想他們辛苦,他們會長大嗎?

逆境尋寶──回彈力

如果我們想過一個無痛的人生,這是沒可能的事。有位年輕人自殺,他成長生活富裕,但有痛苦。因為別人不知道他的內心想什麼。既然無痛的人生是個謊言,我們應該思考和建立一種能力。在困難面前,堅持做一些什麼,或改變一些什麼,最後使自己不畏縮。憑着像不倒翁的毅力,即是被推倒後能重新站立,使自己成功。成功不是有金錢、有地位、有學問,而是你的生命活得精彩。如果你的生命,令別人回應:「能認識你真好!」你就成功。我們的生命就會快樂,因為我們的快樂不再與一些事掛勾,例如是否考入大學。我的兒子快26歲,正在讀大學本科一年級,生命很多挫折。父母對子女的態度,會影響子女。

什麼是回彈力?

如果太保護子女,保護他們不遇到逆境,是否可以做到?人生裏不利的際遇中,人們都有一種不放棄,堅持在挫敗中恢復鬥志。你可以沉寂,但要從幽谷裏走出來。尋求進步的毅力便是回彈力。例如有一些沒有上肢的朋友,因憑着回彈力,終於練成了用雙腳來繪畫的藝術家。

孩子做到較難的事,比順手得來的事更快樂。所以你的孩子不快樂,因為他們想要的東西都從你們手中隨手得來。孩子有少少進步,父母就送大禮給他們。

我分享一個好消息。抗逆力是一個長途耐力賽。人生經常遇到困難,是一場長跑。我們必須付出相當艱苦的努力。我們可以透過學習去掌握它,任誰都有能力去改變,使自己學得愈來愈好;但最關鍵的,還是思想上的改變。所謂萬事成敗,只在一念之間。抗逆力人人都有,但如果沒訓練,就會萎縮或從未發展。家長(或老師)要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有這「天生」的能力,並努力幫助他們,開始這奇妙的改變旅程。

人生裏不利的際遇中,人們都有一種不放棄,堅持在挫敗中恢復鬥志。尋求進步的毅力便是回彈力。
人生裏不利的際遇中,人們都有一種不放棄,堅持在挫敗中恢復鬥志。尋求進步的毅力便是回彈力。

心靈上的連結

人有抑鬱,因為沒有連結。如果人人排擠你,你就沒連結。父母使孩子與他人有心靈上的連結。心靈上的連結就是心靈上與另一個心靈有順暢的交往,一起感受苦樂。我們怎樣學?就是教導他們對朋友友善,也要學習同理心。一個強力的家庭支援網絡能幫助他們面對失意和挫敗的經歷。支援是從家裏學起,然後將心靈擴散,外面的人應該寬容和友善。一個家庭解體,整個社會都會解體。一個社會制度令家庭解體,就要反對這種社會制度。

幫助他人

其實最偉大的老師是幼稚園的老師,因為他教導人的一切真理,例如與人分享,樂於助人。人長大了,一些父母也口不對心。父母在孩子小時候,要他們誠實,但孩子長大後,卻說:「忠忠直直,終須乞食。」為什麼父母不能教導子女正確價值觀?因為父母也扭曲了,社會的下一代如何正常?幫助別人能加強自己的抗逆力,孩子便知道自己是有用處。讓孩子承擔義務工作,以及家庭中的一些雜務。

養成好習慣

我經常與別人說:「成也習慣,敗也習慣。」你有沒有好的習慣?習慣要一段時間形成。有些心理學家說要六星期。我的兒子讀書不成功,連續三年讀中學三年級,他更在深夜街上流連。我很想幫他,但不懂怎樣幫助他。後來我寫字條,貼在兒子的衣櫃上,字條寫着:「兒子,你要外出沒問題,不過要叫醒爸爸,因為爸爸擔心你的安全。我陪你一起外出。」我陪了他42天,我成功改了兒子這個習慣。記着你的成功因為你有好習慣,你的失敗因為你有壞習慣。

父母使孩子與他人有心靈上的連結。心靈上的連結就是心靈上與另一個心靈有順暢的交往,一起感受苦樂。
父母使孩子與他人有心靈上的連結。心靈上的連結就是心靈上與另一個心靈有順暢的交往,一起感受苦樂。

建立常規

常規很重要。父母幫助孩子建立常規,例如起居生活的時間表,直到孩子自己也懂得建立。困難的事,有常規就容易解決,所以常規使他們有安全感。

要斷開恐懼

人需要一些斷開的時間。有些父母愛操控子女,例如催促子女讀書或做一些事,父母已界定孩子要做什麼才得到快樂。我們要教導孩子要有斷開時間。為什麼?因為憂慮或恐懼是人的常態,當你不肯與人分享你的恐懼,你的恐懼會增加,因為你不肯告訴他人你是一個人。父母教導孩子要看「全局」的感覺,幫助他們去發現平凡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令人喜悅的事情和經歷。如果新聞、互聯網、智能手機會令他們感到焦慮與不安,就要教導他們遠離,要適時「與它們斷線」。

孩子自己照顧自己

很多父母「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孩子表面上有個好父母,亦深信他們是好父母,但他們令孩子難以成長。我看到菲傭幫子女背書包,就責罵父母,為什麼不給孩子背?孩子只是背幾分鐘,就算略為重,又如何?他人代孩子背書包,這些孩子日後會沒骨氣。所以父母要教導孩子懂得自立,教導他們照顧自己身心的需要,如吃得健康,安排時間做運動和從事一些有趣的活動。孩子要懂得照顧自己、知識上的需要、靈性上的平安感等,這些都能幫助他們增強面對逆境的能力。

「不做港孩,提升孩子抗逆力」之一

本系列文章:

真道書院曹希銓校長:如何提升孩子的抗逆力?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