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頭捲髮圓臉孔大眼睛和濃密鬍鬚的愛因斯坦,應是最廣為人知的科學家。愛因斯坦(1879-1958)一生曾經持有多個國籍?
為什麼讀顧準是這樣的驚心奪魄,卻又不能不讀?
激進政黨崛起,西班牙再次組閣失敗,11月舉行了4年來第4次國會選舉,最大黨的得票率卻下滑,政局更加破碎。德國也出現類似跡象,政治癱瘓恐成西方常態。台灣沒有組閣問題,但兩黨局面也正逐漸鬆動。
儘管美國花費了巨大的努力,但所謂「自由世界秩序」不僅沒有擴張,反而變得更加脆弱。
如果你知道你的子女,入讀中學以後,很快已談戀愛,亦很快讓你知道,你會立刻阻截?
余光中比馬英九幸運,可以換場域,香港之後進入大陸這個更大的「建制世界」,備受更大尊崇榮光,馬英九不能。
人具備一種道德本性,這不是假定(assumption),而是事實。這個事實,由我們當下每一個人每一天的道德實踐來證實和呈現。我們活着的世界,由我們組成。我們在道德上較真,在政治上執着,我們的世界就有變得更加公正更加美好的可能。我們沒理由悲觀。我們非如此不可。
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思想界一個頗為根深柢固的論爭範式,就是所謂的左派與右派之爭。這裏的右,常被視為是自由主義的同義詞;至於左,則是和自由主義針鋒相對的一種立場。這樣的標籤,雖然能帶來討論上的一些便利,同時卻是問題重重,尤其是嚴重曲解了自由主義的道德基礎。
有論者認為,政治不應談道德,因為政治活動本質上只有權力和利益,希望用道德來約束政治,是範疇錯置,是天真和不成熟。如果現實主義和犬儒主義泛濫,即意味着愈來愈多公民根本不相信道德批判的可能和可取,因而也就不會基於這些批判而進行任何社會行動,甚至還會嘲弄其他公民的實踐。
當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實踐這項權利時,我們就不再是政治上的異鄉人,而是國家的主人,並以平等的身份去推動社會的道德進步。就此而言,要求正義的權利,是自由主義政治道德觀的起點。但個體為甚麼擁有這項權利,因而使得政治必須要講道德?如果要講的話,那個道德的觀點的實質內容又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