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根本唔了解中國的文化習俗,見到新疆維吾爾族人努力生產,改善生活,學習漢語,立刻企出嚟話強迫勞動,種族滅絕。就算以後發覺並沒有種族滅絕這回事,歐美國家又會話,如果不是真的,點解當時唔反駁?
美國對中國貿易的打壓一直沒有停過,除了不斷把一些新的公司列入要制裁的實體清單內之外,還不斷威脅盟友也得跟着他們一起抵制中國。
東西方對全球疫情的態度截然不同,從價值教育看,究竟應如何面對?哪方較優勝?
進入2022年,迎來的是新一波疫情,歐美國家控制疫情明顯力不從心,民眾的不配合,令他們管治問題浮現。術數名家文相濡今集一一講解幾個大國今年將面對哪些調整。
普京遊走於灰色地帶,利用歐洲的疑忌和恐懼,在有限的時空最快謀求最大的利益,但烏克蘭爆發侵略戰爭的可能性畢竟很低。因為雙方心中另有默契,就是中國。
蘋果CEO庫克2017年曾指,你以為蘋果因內地勞工成本低來設廠嗎?內地早已不是低成本國家,這裏有的是源源不絕、技術精湛工程師,他們工藝水準符合蘋果產品超高難度要求。
香港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有關英國殖民地體制,二是有關美國霸權發展。
日本製造業近年造假醜聞沒完沒了,不良風氣更有如病毒蔓延至民間,現在有了日本這個反面教材,中國必須更警惕,慎防重蹈覆轍。
若要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及加快國內改革發展,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推動力。
「動態清零」比「群體免疫」優勝,何況中國接種疫苗兩劑者已達81.9%,美國只是60%。中國在年底達83%,亦達到「群體免疫」的水平。但死得人少,是真的「以民為本」,比「以資本為本」為勝。
中美脫鉤是一個集市場、政治、經濟、能源,以及全球化結構重組等因素多重影響的一個科學過程,不是美國想脫就脫得成,也不是中國抗拒脫就脫不成。
台灣當局忖着美國明目張膽支持「台獨」的僥倖心理,通過綁架民意來推行分裂政策,挑戰大陸兩岸統一的能力、決心和耐性。
如果日本當時將一半太平洋軍力派駐中國,或者支持中國不同地區軍閥,在中國四分五裂後再逐一擊破,今日我們可能要講日本語。
美國人要了解中國,最少要50年,甚至100年。他寫的書不必翻譯,因為目前無西方人看,他的書是為將來寫的。
美國商會有人說,如果去上海或香港,到埗後都要隔離21日的話,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去與病毒共存、不用隔離的國家做生意,這聽來不無道理。所以我亦一度懷疑,中國是否亦得採用與病毒共存的策略。
想起前《文匯報》社長李子誦的「十六字真言」——有喜報喜,有憂報憂,有善必揚,有惡不隱。值得注意的是,劉香成口述的不僅是事物的回憶,還帶出一些思考——事物總有多個角度。
大婆在場,二奶自動避席,否則會令主人家難做。今次立陶宛與台灣都不顧禮數,中國降大使級為代辦已經最低調表態。
如今世界局勢又走到一個重要轉折關頭。美國最終鎖定中國為其頭號挑戰者,於中國是被動迫不得已,於美國是深思熟慮周詳。
中國要珍惜拜登現時的政策緩和,可借機會整頓國內,修補國際關係,或許可助拜登一臂之力,但不能忘記美國對華的戰略敵視。
假如中國選擇人民幣在國際上可自由兌換,那麼滙率便會有一定的波幅。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怎麼辦?
青肉蟹鮮味比紅花蟹更出色,而且性價比高,其實用奄仔蟹也不錯,但以青膏蟹入饌現代人卻懼怕高膽固醇,如果年輕力壯還有配額又作別論。
筆者按國家過往40多年為本國人民,以及對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政績看,這次應付全球碳排放的危機,是為己為人,是能化危為機的核心力量之一。
因為文學即「人學」,文學能啟發人的性情、提升人的志向,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要先讀,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它正是其他四經的基礎。
有人同我講,美國竟然公開招募特工對付中國,連人工是幾多,要懂得什麼方言亦講到明,究竟這是什麼道理?
我們現在提倡的愛國教育必須建基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上,繼往才能開來。縱觀每一個偉大的民族的亮點都在於擁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風平浪靜之時,看不出什麼分別,若遇國難或挑戰的時候,就是拼家底的時候。
韓國國會通過禁止兩大科技巨頭谷歌及蘋果,強迫開發者使用其內部支付系統進行交易。其實早於2020年尾,歐盟、中國等地已經出現針對科技巨擘的反壟斷法案,今期作者簡介相關法規,並回望本港情況。
今天,我嘗試先從國際層面去分析一下,為何一度沒落的社會主義事業,可以重現生命力。
有些千禧一代只變成生活在無聊和無知的舒適中,不重視工作,不能自食其力,美國千禧一代的競爭力會如何?你願意發哪種夢呢?
市民不是否定國家安全的目標,國不安,家如何能安?但關鍵是,如果不得其法,也許國安而家不安,民也不會安!
有道是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美國迫不急待向剛剛把美軍趕出阿富汗的塔利班示好,而且由五角大樓兩大巨頭出面,原因可能有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