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碳排放

把綠色元素注入建築設計  北部都會區「地」盡其用
作者:余遠騁2024-10-14
世界綠色組織为推動青少年環保教育不遺餘力,希望學生通过社會創新發明概念空間設計比賽了解可持續建築的重要性,喜見他們構想出既環保又創新的建築設計,本會盼望政府在發展北部都會區時,地盡其用。
譚新強:美國寧願犧牲地球 也不願意增加對中國綠色產品依賴? AI發明者忽視風險 核電廠死灰復燃 人類生存風險劇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18
中環資產投資基金創辦人、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認為,人類正面對四大人造存在性風險:地緣政治失控、全球碳排放失控、天然或人造大流行失控、AI超越人類智慧逐漸失控,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再不是「一糕兩用」的綠色金融
作者:張宗永2024-07-03
正是因為激情過後,大家開始回歸現實,一方面認清成本,另一方面竭力改善量度效益的工具和方法。
2023年氣候突變轉捩點,必須趕急建設韌性社群
作者:林超英2024-05-14
此刻香港見到的局面,是大家依然在忙眼前的狹義「經濟發展」,氣候變化位處政策籌劃的邊緣,各個政策局少見注視氣候變化帶來的種種重大風險和自主作出相應對策,更有甚者是重大規劃忽視氣候風險。
2024數字經濟峰會圓滿結束 陳茂波:香港須加快數字化進程以維持競爭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15
本次峰會主題為「智創無限 成就可持續未來」,一連2天舉行8場專題論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開幕式上表示,數字經濟領域瞬息萬變,香港必須加快行動才能保持領先。
環保及垃圾徵費政策欠周詳 冀完善回收網絡便利市民
目前香港的回收網絡及措施未臻完善,現有的配套難以妥善處理回收垃圾。冀望政府能分階段實施政策,先聚焦完善回收網絡,並要闡釋執行垃圾收費政策的具體細節,加強教育市民,以培養大眾的環保意識。
余遠騁博士:香港要實現碳中和 還需各界共同努力
作者:余遠騁2024-03-19
為香港實現碳中和出一分力,單憑一己之力,絕對是不足夠的,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身體力行,才能成功應對未來的氣候挑戰。政府要繼續多管齊下,投放大量資源,不斷提升香港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樞紐的地位。
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華懋綠色建築如何減少碳排放?面對香港人口老齡化問題 如何主動出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0
華懋集團為何會重視ESG?集團又如何落實發展?荃灣如心園怎樣實踐可持續發展概念?一起來聽聽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的分享。
再生農業是可持續糧食和生態系統的鑰匙?本地餐飲巨頭怎樣與農夫攜手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19
受累於疫情、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疊加,各行各業的商品供應鏈都變得不穩定。近年大型餐飲集團美心與本地農莊合作,促進再生農業發展,希望提高食品輸送系統的穩定和可持續性,成效如何?
邁向淨零發電:香港太陽能發電的未來展望
作者:商界環保協會2024-01-22
香港政府一直推動可持續發展和減少碳排放,太陽能發電亦是其中一種獲採用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但截至2020年,本港可再生能源發電僅佔總發電量的0.4%,2021年輕微上升至0.6% 。
時代的應許和挑戰 經濟學巨擘的大同理想
作者:張家偉2023-10-24
我們需要全球協作,但世界卻以民族國劃分和運作。這意味着我們的國際機構,像我效命的聯合國,是脆弱的。世界和平,有賴國家互融體諒,尤其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
商界環保協會零碳約章 攜手各界推動零碳將來
作者:商界環保協會2023-09-15
全球極端天氣事件日趨頻繁,包括暴雨、旱災、酷熱等情況越發嚴重,嚴重影響各地社會及經濟活動。不同持份者減少碳排放,調控全球氣溫升幅限制於1.5 ºC之內,對於應對氣候變化至為重要。
房地產和減碳的戰略核心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7-26
要實踐全球減碳路徑,需要考慮到全球建築物的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總量,包括直接燃燒、電力消耗、區域供暖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建築物樓面面積預測,以及全球建築物碳排放和溫室氣體強度路徑。
永續共建綠色都市使命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5-24
各界應響應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得獎者,參考低碳建築優秀且符合國際綠色建築設計建築認証的設計,一起攜手促進碳中和,為業界樹立良好典範。
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圖鑑發布 冀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3
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圖鑑跟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一樣以「碳中和」為主題,冀望推動社會及經濟改革,順應全球生態治理變革趨勢。
全球生育率低需要擔心嗎?
作者:施永青2023-04-12
人類出現出生率下降,可謂正合就業形勢轉變的需要。或許正是人類感應到宏觀大形勢出現了變化,所以才調節自己的生育率,以讓人類可以在地球上持續生活下去。
如何創造民間碳排放交易平台 為大自然盡一分力?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4-12
「碳中和」的責任不應該完全落在國家和大企業身上,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每個人也應該有所擔戴。有心人若要鼓勵市民着重環保,有什麼可行辦法?
NASA如何釐定技術的成熟程度?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3-29
綠色金融的投資者應該怎樣投資不同項目?有些會投仍在創新階段的項目,有些則會投技術成熟的項目,到底有沒有標準去釐定一套技術有多成熟?
Tesla如何賺取碳滙?
作者:邵志堯2023-03-13
美國加州早於1990年已鼓勵企業開發新能源汽車,歐盟也參考了相關機制提出限制汽車碳排放的政策,並不斷推高懲罰界線,希望早日達到碳中和。聰明的人會在其中尋找獲利空間,其中一名非馬斯克莫屬。
鄭子云教授:提供經濟誘因 推動企業將ESG納入長遠策略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27
鄭教授指出,仍然有不少公司認為推動ESG會遇到困難,尤其是唯利是圖的投資文化,成為了香港資產管理執行ESG的一個重大挑戰。 政府和監管機構須提供經濟誘因,推動企業將ESG納入長久的策略。
世界盃碳排放量算算賬
作者:邵志堯2022-12-19
世界盃這種大型活動的碳排放量驚人,估計會釋出355萬噸溫室氣體。為了實現碳中和的世界盃賽事,卡塔爾有什麼可以做的?
從香港出發與國家共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作者:黃少娟(Becky Wong)2022-05-06
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窗口,應該積極規劃並不遺餘力推動香港成為綠色金融中心,為中國做到有效的橋樑,達致與國家共融、為中國效力共建綠水青山,以及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一座金山銀山。
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小企如何把握疫後良機?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22-04-01
SG蔚為國際潮流,既主宰企業形象,也關乎企業與僱員、消費者等不同持分者的關係。做好ESG不但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更具彈性的供應鏈管理,也是長遠保持競爭力的基石。
執業界別會計師問與答:羅兵咸永道ESG服務合夥人張立君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2-03-25
羅兵咸永道ESG服務合夥人張立君(執業會計師)負責為上市公司就發展及改善ESG績效提供諮詢服務。他分享持續學習的心態如何協助他從審計行業,轉至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展。
歐美排放大國從落後國榨取利益 「新碳殖民主義」是什麼?
作者:朱雲漢2021-12-07
過去到處殖民、工業化起步較早的西方國家,100多年前就開始累積碳排,如今要全球承擔,還順勢賣減碳技術給落後國,突顯他們的自私。
偽善、雙重標準、種族優越……,為何COP26氣候峰會變了調?
作者:朱雲漢2021-11-24
象徵美國重回全球重要舞台的氣候變遷大會,拜登等元首的出席陣仗卻與會議精神背道而馳,令人質疑,以環保為名的峰會已成政治展演秀。
氣候之博弈
作者:胡孟青2021-11-16
格拉斯哥氣候峰會是否等同於雷聲大雨點小的一場「秀」,一事無成呢?似乎又未必,除了因為協議是有史以來涉及有限制煤碳使用的承諾外,在近期全球能源荒及經濟不確定的大環境下,根本不能預期協議會進取。
陶傑:「2050 碳清零」的迷濛遠景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11
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耐性,網購兩盒即用即棄的隱形眼鏡,要零售個別輸送。加上疫情一年,食物外賣和Uber叫車,碳排放加劇。
未來綠色前景──區域碳排放權交易中心
作者:余遠騁2021-11-10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有對接國際的優勢,可以更加透明、更有效監管的符合國際標準的運作方式,作為東、西方碳交易市場的交流角色。
構建標準化綠色金融體系 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8
為建設規範運營的全國性碳市場積累經驗,中國之前在八個省市建設了碳市場區域試點。7月16日,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下一步將逐步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將其提升至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