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6:59:2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中日關係

趙雨樂博士:日本積極爭取外交自主 對華為何仍充滿敵意? RCEP發展上軌道 中日韓自貿區為什麼進展緩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3
日本積極爭取外交自主,對華為何仍充滿敵意? RCEP發展上軌道,中日韓自貿區為什麼進展緩慢?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從石破茂想到50年前的三木武夫
作者:關品方2025-02-14
石破茂繼承三木武夫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一個中國」的立場。50年前三木執政,正值中日友好時期。本文回顧三木生平及政治理念,冀望石破茂能改善中日關係,恢復兩國正常往來。
關品方:中日人民怎樣傳承共同文化財產? 首相石破茂親華傾向與田中角榮有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8
中日兩國人民怎樣傳承共同的文化財產? 石破茂親華傾向與田中角榮有關?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中日外長「雙毅」會談帶來重大突破
作者:關品方2025-01-03
如今日本終於初步覺醒,能否開啟中日關係新的一頁?筆者認為還需要看清日本的表現,因為日本的民族特性是利己主義、欺善怕惡、易走極端、飄忽無定。
日本外相岩屋毅訪華對兩國關係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12-30
岩屋毅訪京之行意義重大,正當特朗普下月將重返白宮之際,中日關係改善可以為惡化的中美關係降溫。
石破茂接任日本首相 日中關係面臨新拐點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03
石破茂要想實現建立亞洲版北約這一構想,首先需要找到平衡經濟與安全利益的有效路徑,同時還須處理好亞洲國家之間的內部矛盾。
岸田文雄千日功業糟糕
作者:張建雄2024-09-23
岸田千日,並未擺脫讓日本社會遭殃的結構,一事無成,成為最糟糕的首相,也不為過。
文化交流活力長久
作者:何漢權2024-06-14
文化傳播,無分你我,相親相愛,東亞乃至世界文化就是如此持續向前,才是人類發展最彌足珍貴,卻又不可取代的軟實力。
關品方:中日之間有什麼恩仇? 日本歷史上怎樣由師承到否定中國? 若不調整敵對態度 中日將在台海發生正面衝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9
遠在盛唐時期,日本一直在學習中國的文化,後來開始挑戰中國的冊封體制。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回顧中日兩國的恩仇。
與拜登會談兩小時 習近平:衝突對抗後果大家都不能承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16
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世界經濟開始復甦,但動力不足。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要放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來思考和謀劃,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
沒有公理 只有強權
作者:陳景祥2023-09-08
福島核電站排放的不是「核污染水」是什麼?難道是清潔水?可飲用水?有些為日本政府辯解的專家硬說排放的核污水無害,甚至可飲用。
日本政客仍欲改寫二戰歷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10
以安倍為代表的日本自民黨領導人近年來用各種手段拒絕直面歷史,影響了中日關係的發展。另一方面,前幾年中國的電視劇等文化產品也出現過反日浪潮,這對中日文化交流毫無益處。
日排核廢水 威脅全球生態安全
作者:關品方2023-07-07
「鳥之行空,魚之在水,江湖相忘,雲天得志,知恩報恩,以直報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筆者認為,這應該是中日民間世世代代友好的基本立場。
從麥克阿瑟看美日同盟的未來
作者:張建雄2023-04-24
在美國老白男眼中,日本仍是那個能力低下和未及成年的12歲小孩,日本能夠接受嗎?
坂本龍一病逝 外交部表哀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03
以電影《末代皇帝溥儀》(1987)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的日本作曲家坂本龍一,3月28日在東京因癌病逝世,享年71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坂本龍一去世表示哀悼。
林芳正訪華對中日關係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3-04-03
美國及其盟友與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鬥爭,使東京幾乎沒有外交迴旋餘地,加上日本曾經統治台灣,在這些複雜的地緣政治形勢下,中日關係進一步發展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制約。
從急赴日本遊玩講起
作者:黃冬柏2023-01-20
疫情放緩政策改動,赴日旅遊重回生活後常聽到人們不諱言,把「去日本旅行」稱作「返鄉下」。本來當作一句戲言並不成問題,但真正問題是,他們講的時候是很認真的!
中國自信的軍事外交
作者:盧兆興2022-11-28
反霸權主義、主張多邊主義和反對外部干涉的主題是中國自信的軍事外交特點。中國國防部長在他所訪問的國家試圖增進相互了解,鞏固反霸權紐帶,從某種意義上說,開展了統一戰線工作。
習近平與岸田文雄會談 同意加強國際地區事務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8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7日(周四)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談。這是中日首腦約3年來再次面對面會談,對岸田而言則是首次。習近平與岸田能否推動停滯的中日關係向前發展成為會談的焦點。
從毛澤東贈書田中角榮《楚辭集注》談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01
毛澤東為什麼「隨手」就送田中角榮《楚辭集注》呢 ? 是臨時把正在閱讀的書送給外賓嗎 ? 美國總統尼克遜還沒有這個待遇呢!多年以後,這個謎由外交部禮賓司前參贊馬保奉揭開。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 兩國關係卻處在十字路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9
儘管中日雙方都尋求在今年內舉行領袖會談的可能,但是,兩國關係中要克服的問題不少,北京如何跟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打交道,無疑考驗領導人的外交智慧。
國防大學教授:解放軍台島以東設靶場 迫退美航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05
8月4日至7日,解放軍在台灣島周邊海空域進行重要軍事演訓行動,並組織實彈射擊。東盟發表聲明,警告一旦台海局勢出現誤判,將引致大國之間的嚴重對抗,包括公開衝突和不可測的後果,東盟準備好發揮建設性作用。
安倍晉三為中日關係留下的遺產
作者:盧兆興2022-07-11
日本的對華政策已經感受到了安倍的遺產:在未來幾十年裏,在一個自信和「野心勃勃」的中國,以及日美和日本與西方同盟之下,與中國進行務實接觸,並逐步進行軍事重整。
習近平向日揆致唁電 讚安倍致力改善中日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09
國家主席習近平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個人名義,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致唁電,對安倍晉三突遭不幸辭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安倍晉三親屬表示慰問。
本港學者黃天著作《琉球沖繩交替考》獲納入《中華學術文庫》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21
黃天的著作《琉球沖繩交替考》以「釣魚島之爭還看琉球」作提起,論證琉球王國並未擁有釣魚島,獲納入《中華學術文庫》向全球發行。
安倍晉三的「台灣有事」暗示觸動北京敏感神經?
作者:朱雲漢2021-12-21
安倍有關軍事介入的暗示,對北京產生不了多少嚇阻效果,他的暗示反而觸動了中國最敏感的神經,而且逼使共軍做足應變備案,必要時一併拔除日本自衛隊的攻擊能力。
日政局現微妙變化 改善中日關係符兩國根本利益
作者:關品方2021-11-15
日本政治派閥之間今後的競爭,應該就是岸田派和安倍派之間的對壘。關鍵是日本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怎樣尋求新的平衡點。
東亞地緣政治或再起風雲
作者:郭一鳴2021-07-02
日本當局打破慣例公開干預台灣問題,固然與美國的拉攏甚至施壓有直接關係,是配合美國圍堵、抑制中國的全球戰略,而實際上,菅義偉此舉也有其內在原因。
緬懷辛亥革命成功110年
作者:廖書蘭2021-05-06
沿着辛亥革命的足跡,一路上我看見孫中山後裔和康德黎教授孫子、曾孫親切交談;看着這位宮崎老太太,我想着中日關係……本是最好的鄰居,但又成了最可恨的鄰居。
拜登:美中會「激烈競爭」 唯不必衝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2-08
美國總統拜登警告,在他任內,中國應預期美國的「激烈競爭」,但不必發生衝突。他表示自從1月20日就任以來,尚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過話,但指兩人過去曾多次見面,他自己很了解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