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登任副總統期間出任其智囊的拉特納表示,如果美國要與同盟強化關係、一同對抗中國挑戰,必須拋棄特朗普「美國優先」的策略;他還說,台灣問題是美中關係的首要事務,處理不當會成為重大問題。
美國不斷打壓華為,目的阻止華為發展5G。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美國指華為安全系統漏洞指責屬子虛烏有,華為大力投放科研擁有多5G IP。一齊聽聽黃教授精闢的分析。
這個「淨網計劃」是把近年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的科網行動有系統地串連起來,以期達致在科網領域上與中國徹底切割的終極目標。
各路媒體和政府將中國科技巨頭描繪成潛在的威脅,中國科技公司的全球化雄心很可能因此受阻。對中國持續的抨擊已經玷污了這些公司的品牌形象,因此他們在嘗試國際化營運時,將會面臨一場艱苦戰鬥。
美國正着手切斷與中國的聯繫,並要求他的盟友亦盡可能去中國化。此舉勢必令中國的對外經濟無法如以前那樣順暢循環,生生不息。
科技及金融戰固然是經濟戰的升級,金融戰是否已經開打及其影響,完全是難以預料,肯定殺傷力相當。至於科技戰,5G之外,華為受影響之後,美國已開始或計劃再向一批內地科技企業動手。
國家「新基建」計劃之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建設施例如衛星、5G等通訊網絡,「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促進國家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發等「創新」活動。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14日)稱,簽署《香港自治法案》成法,並簽署一項行政命令,終止香港的特殊待遇。中國外交部予以強烈譴責。
筆者不了解芯片,但設計與否,跟能否具備生產能力是兩回事,似乎內地欠缺的是生產技術。可是,在中國製造的前提下,似乎愈來愈多內地公司會主動發布這個突破,以及哪方面取得突破。
通訊商的易位就是市場變化最大指標。中國通訊業由1G時代的無存,到2G的追隨,3G的突破,4G的平頭,5G不敢說引領,但已可以自主。
外商會否大批撤離中國,將它們的供應鏈「去中國化」近期備受關注。我們的理解,外商公司的高管對中國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會基於對疫情後全球秩序重構情況的判斷,而絕大部分高管和董事會對此還未有清晰和一致的觀點。
5G技術有助促進政府再工業化及發展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科學及智慧城市等四大創新及科技範疇。
美國要力爭5G市場,但卻欠10萬技術工人建5G基站,國內尚如此,到2026年也無法完成,又限制移民,但人才庫在中國,只要中國人不去,就無可奈何!
若然普羅市民仍堅持以現常態去分析個人私隱保障的利與弊的話,香港創新及科技便難以跳出框框,發展步伐自然會被拖慢,而區內其他城市將會比香港更加有「智慧」。
近期,將政策憧憬推上如入無人之境,其中一項是有關潛在約25萬億元人民幣投資項目計劃。當年4萬億元短時間推高經濟,今次20多萬億元,難道更為之壯觀,但後遺症更大?
5G核心網絡將成為新的無線接入技術,以及現有固定和無線網絡的共同核心網絡。
5G已是一個人所共談的大題材,正因如此,就連電訊商近日都鹹魚翻生了。
數據如果作為一種產品,很難用成本定價,因為數據的價值更大取決於決策的效果,而邊際成本會隨着重複使用愈多而降低。
互聯網正由「消費型互聯網」轉向「生產型互聯網」,未來網絡不但速度更快,安全性也更高,並能針對不同的領域,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科技供應鏈下一階段要留意,是蘋果為首的手機訂單製造。從人口,土地等作為甄選的話,相信印度、越南及泰國極有可能成為受惠生產線轉移的高科技生產鏈重鎮,其中最快可能是印度。
11月21日,英國《經濟學人》發行年度特刊「The World in 2020」,前瞻下一年度及未來趨勢。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在年刊發表署名文章《我們處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
Todd Eckert透露《生命》的製作費達150萬美元,至於這部劃時代作品能否收支平衡,他說:「投資者相信我們做的事及負責製作費,錢以後自然會來的。」
在科技的時代,我們就像是「技術移民」,我們懂得不如「原住民」多,適應不如他們快,但是這是個讓「老師」更像老師的契機,我們可以介紹和組織資源給學生。現時只要回答:你的藝術教育裏,科技出席了嗎?
今天,中國企業能在世界商業舞台上佔一席位的,除了體積龐大的銀行和能源國企外,便是得益於中國的人口紅利和封閉市場的互聯網公司,真正打入國際市場與同業激烈競爭的,唯有華為。
特朗普大動作封殺華為之前,不僅低估其市佔率,還忽略了華為的科技實力與背後撐腰的中國;但更沒料到的是,竟還激起對方滿滿的勝負欲。
華為汲取中興的教訓,加大力度發展自家品牌的晶片製造技術。華為及旗下海思半導體分別以內部信件的方式通知員工,指公司早有防備。且看這家中國通訊龍頭企業如何度過這個難關。
外界普遍相信內地5G今年未必面對零件供應問題,明年尚待確定。或調轉問,提早出5G,會否令美國解禁華為更缺乏下台階?
必須緊密結合人工智慧,將「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智造」,使製造業從傳統的製造層面全面升級到高端智慧製造層面,因此對高端製造行業人才也提出了新的挑戰與需求。
大灣區對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領域和高科創領域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為標桿的新興領域,決定了未來大灣區的引才趨勢和產業升級轉型方向。
在美國看來,華為等中國公司產品進入的網絡空間愈大,表明美國所佔份額的減少;華為所佔網絡空間愈大,美國所能收集到的信息就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