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國民教育

歷史序章
作者:何漢權2024-12-05
國民教育是國史、國學、國情、國安之綜合,唯有從國史發展中,方有國學可知。
國家行政學院學習有感
作者:鄭家寶2024-11-25
學校是社會的教育載體,校長應使教師具備對國際形勢的敏銳洞察力,這才能培育未來國家社會的人,讓孩子長大後導世界和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國家行政學院學習有感
作者:鄭家寶2024-11-25
學校是社會的教育載體,校長應使教師具備對國際形勢的敏銳洞察力,這才能培育未來國家社會的人,讓孩子長大後導世界和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2024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啟動
作者:何漢權2024-11-07
本年度的歷史人物選舉,以國安為主線,主題為護疆守土·安國惠民。整個選舉活動共分3部分,為投票活動、專題研習比賽以及舞台劇公演,開放予全港學校師生參與。
自由興趣多元靈活學習
作者:何漢權2024-10-18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每一位高中學生實在要享有連續3年學習中史的權利,教育局與學校合力創造獨立必修卻不用考公開試的高中中史科,是應有之義。
致愛兒
作者:劉鴻輝2024-09-04
隨着年歲增長,你一定會感受生活迫人,挫折肯定有增無減,常惦記「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全面和準確實踐
作者:劉兆佳2024-08-26
今天,在愛國者治港、行政主導和反中亂港分子被壓制的環境下,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擁有難得的機會和條件通過教育和宣傳等手段逐步肅清這種對一國兩制的另類詮釋的餘毒。不過這仍是一樁任重道遠卻又非常迫切的任務。
向培養精神西人說不
作者:劉鴻輝2024-08-13
回歸快要30年,今日國人已憑自身力量上天入海,港人還改不了崇洋媚外的意識形態,教育沒責任嗎?2019年的動亂不是這種心態作祟嗎?
奧運、國家認同與本土認同:反思與觀察
作者:盧兆興2024-08-12
內地和香港運動員在2024年奧運會上的出色表現,鞏固了香港人的中華民族認同和香港本土的認同,也為港澳國民教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悠悠天地心
作者:何漢權2024-07-12
悠悠館將設立有關律敦治先生及其家族生平的展覽,亦會包括巴斯人在香港的發展及貢獻。由此,國史教育中心將向到訪者介紹巴斯文化如何與中華文化融合,成為推廣中華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良機。
《九龍城寨之圍城》和教育的互動
作者:黃冬柏2024-06-17
城寨本身似是香港百餘年來的歷史影照,學校不妨借用電影的鋒頭,向學生講解城寨的前世今生和回歸前清拆的事情,可以成為一堂充實的國民教育課!
校本實施優化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津貼的情況
作者:温志倫2024-06-07
在學校全面加強及改善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的政策下,令幼兒深入體會中國歷史文化之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之美、民族偉大復興追夢之美,相信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素養,以美養德、崇德向善、以美育人為導向培育幼苗。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作者:何漢權2024-03-22
中史教育實在需要兩條腿走路。初中獨立必修課堅守的同時,當要於教與學作具體優化;高中在已有中英數及公民4科獨立必修必考的壓境下,中史科不宜再加入這行列。另一方面,中史同時開設獨立必修科,毋須考試。
大學應開設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學位課程
作者:梁振威2024-03-05
家庭教育,日形重要。香港教育局與民青局,是不是該携手配合「家和萬事興」這理念,支持大學開設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專業學位課程?
胡曉明教授以家族歷史 與青年學生對談家國情與夢
作者:編輯精選2024-02-06
胡曉明教授娓娓道出祖父輩自上世紀20年代起的故事,又述父親胡法光博士是如何憑藉專業知識,衝破重重難關,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王國」──菱電集團。同學們透過一個家族充滿溫度的傳奇歷史,獲得鼓勵與啟發。
立德樹人 從何說起
作者:楊佩珊2024-01-29
立德樹人在中國教育發展上可以算是舉足輕重,究竟立德樹人從何時在中國教育上冒起?中國的教育制度和課程又如何因應國家要求而改變?
港澳居民對大灣區的態度
作者:盧兆興2024-01-22
筆者希望港澳有更多的智庫、研究機構和相關團體能夠願意對公眾對大灣區的態度,進行更多的研究。此外,港澳兩地政府有必要加強對內地就業計劃的教育和宣傳工作,並給予適當津貼,鼓勵本地人到內地體驗工作和發展。
弘揚中華文化由詩入手
作者:文振球2023-12-28
中華文化上下5000年,內容浩如煙海,應如何入手?筆者認為可由唐詩入手。
基金會捐 1500 萬元支持香港 陳國基:愛國教育工作組明年初成立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27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由他領導的「憲法與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明年初將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
什麼是香港特區最大的兩個弱項?
作者:關品方2023-11-17
籌建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還有多年前由馬逢國、蔡素玉、謝炳堅等倡議的香港回歸歷史紀念館),要以特區政府為主導,實行官民合作,發動各方參與。籌建過程本身就可以是培育青少年家國情懷的重要活動之一。
何漢權校長x鄭家寶校長:學校如何善用香港豐富博物館資源?怎樣透過學生文化護照計劃做好國民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8
香港博物館資源豐富,是推動國民教育的好地方。一起聽聽教育評議會的何漢權校長和鄭家寶校長對談怎樣透過文化護照計劃,鼓勵學生善用相關資源學習。
創新科技之外更需普及科學 應為教育局長期工作重點
作者:關品方2023-11-03
在強調以創新科技引領香港特區經濟重拾升軌的同時,筆者認為,關鍵在教育局方面需要積極配合,在中小學界長期進行科學普及的工作。
點點星光 處處情義
作者:何漢權2023-10-12
我國2013年開始實施精準扶貧,卓有成就,但今天大山裏的家庭,仍然有為數不少的留守兒童,這些兒童有的為要換取一雙簇新運動鞋,申請加入要受苦練的跳繩隊,真的是「搵鞋艱難」。
小學需要國史科嗎?
作者:蔡世鴻2023-10-09
我們亦希望小一至小六每星期都有一節國史課 。為什麼?因為如我們的學生由小學到大學,中間只有中一至中三才必須學習自己國家的歷史,那實在太少了!
郵輪客人見不到的一面
作者:黃珍妮2023-10-07
良好的國民教育,便是教國民怎樣看待不懂的事情,結果決定國家能否富強。在郵輪上看着那些西方來的70、80歲的阿伯阿婆,對什麼也興致勃勃的問長問短,這便突顯了人家國家的教育制度成功之處。
長安三萬里 情繫中華上千年
作者:何漢權2023-09-22
無疑,《長安三萬里》是可用作認識歷史與文化的上佳活教材,但電檢處以刻板的評級制,將這齣電影評為IIA級,即兒童不宜,對於小學生而言,實在是錯失認知國史、國學、國情乃至國安的好機會,實感可惜。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0
作爲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張教授對於傳統文化有着濃厚興趣,更充滿感情。他認爲最好的國民教育就是學好中國文化。而文言文,則是進入文化殿堂的重要工具。至於如何學好古文,他認爲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誦。
中國的華僑文化
作者:何漢權2023-09-15
中國人往外地謀生,不管是潦倒抑或風光,卻總懷抱家鄉宗族情、國家愛的心中永恆的懸念,家庭教育傳承,自會叩問:「祖先是從哪裏來,魂的最終歸宿又往哪裏去?」這就是落葉要歸根。
9月3日
作者:何漢權2023-09-07
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終止的對話,以敬畏、尊重的心神,聆聽這些對話,是社會向前邁進的最佳動力。這是國民教育的最根本,是大原則、大課題。
中國三個連體核心
作者:何漢權2023-08-10
筆者認為「一國」要有三個連體核心,即文化文明5000年連綿不斷,世界獨有的中國;多元民族搏成的,早在唐朝已是民族融和,不斷發展的中國;以及具法理基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