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內房和地方債務危機,以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國經濟一直難以實現疫情後的強勁復甦。這令市場關注明年中國領導人將如何處理貨幣、財政和各種產業政策。

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強調,越南是國際社會的朋友、信任夥伴和積極、負責任的成員。越南將發展對華關係視為首要優先和戰略選擇;支持中國發展強大,為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作出日益重要的貢獻。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起(12日)一連兩天訪問越南,美國芯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周末恰好訪越,擬在此設立基地。其實全球科技界人同此心,由英特爾到微軟都對越南各有自己的小算盤。

不僅菲律賓與中國近期在南海衝突升溫,中越雙方在南海問題上仍然有爭議。習近平訪越前,在越南《人民報》上撰文指出,要擴大中越命運共同體共識基礎。雙方要妥善管控海上分歧,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8年前奧巴馬聽不進去的「新型大國關係」,但到目前,美國要聽的是「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唯有些事是自然而然。

中歐峰會周四(12月7日)登場,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晤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預期雙方將就經貿關係開展對話合作,推動雙邊關係更上層樓。

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稱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稱「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上海的發展,對上海這個我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寄予厚望」。

習近平對美國的印象便正是這個善良好客的家庭;這種認知十分重要,足以影響中國對美的政策。與美國政客針鋒相對,但又爭取美國民間的友誼,讓他們不為美政客所騙,應是當前的國策。

美國努力向中國示好,但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中美元首會面未必帶來完全和解,因為美國的承諾並不可信。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今晚(21日)在北京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就以巴問題舉行的特別視像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這邊廂,習主席和拜登漫步花園,那邊廂美國本土繼續有一些新的經濟打壓中國手段,例如美國聯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退出香港市場。

美國還會幻想中國由「戰狼外交」改為「綿羊外交」嗎?中國對美國的「緩和」,也會有所警惕。可見,未來最重要的是重建互信,解決「不相信」和「失信」的問題,但這又談何容易呢?

陳茂波在總結行程時,特別提到他向向習近平匯報了香港的經濟和社會情況,習近平很留心聆聽他的匯報,亦了解特區政府的工作。

拜登在會面後答美國記者提問,還是要指控習近平為「獨裁者」,在私反映拜登對中國的態度還是仇視,會面時作讓步後忿忿不平;在公反映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根本沒有改變,只是暫時作出技術調整,沒有誠意。

美國努力向中國示好,但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中美元首會面未必帶來完全和解,因為美國的承諾並不可信。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美兩國元首剛剛會面,美國急於和中國示好,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特首政策組社會發展專家組成員陳宗彝分析背後的四大原因。

國家主席習近平關於美方須停止武裝台灣的言論措辭強硬,暗示美國對台灣軍事的支持,無論現在和將來都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障礙。因此,美方必須深入思考如何促進海峽兩岸探討各種政治解決方案。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參加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會議中他向習近平提及,拼經濟和改善民生是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的首要工作。在新階段中,特區政府採取積極有為的政策措施,尤其集中搶企業、搶人才。

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16日在美國三藩市會見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秘魯傳統上美國的「後花園」。為什麼會「捨近圖遠」,不跟美國合作,反而萬里迢迢找上中國呢?

在1972年美中外交關係正常化前,北京曾向華盛頓國家動物園贈送一對大貓熊,作為兩國友誼的象徵,自此大熊貓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存在幾乎沒有中斷過。

一年過去,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訪問,分享特區政府的最新工作,以及如何將習主席的期望落到實處。

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世界經濟開始復甦,但動力不足。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要放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來思考和謀劃,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

儘管外界對中美領導人會面不存厚望,但外交政策網站評論文章認為,雙方仍有可能在四個領域取得一些進展。首先是中國出口的芬太尼、就監管人工智能技術展開對話,重啟軍事溝通渠道,以及對華先進技術的出口禁制。

是自我審查乎?是掌權劃的紅線劃得太模糊乎?在內地可以買到的書,在香港買不到?我很早便曾經在專欄說「何妨京官治港」,也許掌權的人多一點自信,反而會多留一點空間與百姓。

沙利文期望,恢復軍事關係可以從高階領導層、戰術以至作戰等各層面上進行,也可以在「印太地區的海域和空域」上進行。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布,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習近平將於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國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應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30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中國在現今世界形勢的處境如何?有什麼機遇和挑戰?自百年前八國聯軍到近年八大工業國組織冒起,世界經濟總量一直集中於八國之手,整個20世紀的世界格局變化不大。但如今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該如何做?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訪美的訊息由中國外交部公布,反映中美商貿談判已經由商務部的層次,提升至中美領導人的級數,或許這是中美商業破冰帶來正面的訊息。

值得注意的是,澳方曾表示,阿爾巴尼斯這次訪華是紀念前總理惠特拉姆訪華50周年。工黨政府上台,總理阿爾巴尼斯作風比較務實,儘管仍然需要向美國「表忠」,但中澳關係確實是有向好的變化。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自去年中上台以來,試圖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友善的外交和商業聯繫,和美國抗衡北京在亞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中間保持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