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11 2025 05:36:5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習近平

談談習主席對港的四點希望
作者:施永青2022-07-06
習主席出席香港回歸25周年的慶典時,對香港提出了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四個必須昨天已經談過,今天續談四點希望。
如何理解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必須」
作者:施永青2022-07-05
習主席在參加慶典時發表了重要講話,為香港提出了「四個必須」與「四點希望」。今天在這裏先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四個必須」的意義所在。
習近平對香港未來25年重要講話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2-07-04
習近平的講話對於香港是高度正面的,香港應繼續認識到改善和提升治理水平、解決民生問題、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利益,釋放創造力和維持經濟動力,以增強香港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習近平講話為港府指明路向 攜手各界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專資會深信,在祖國的堅實後盾支持下,香港得以排除萬難,砥礪前行。冀望在新一屆政府的帶領下,共建關愛共融的社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再現東方之珠的光芒。
中聯辦座談習近平講話 駱惠寧:香港要把握發展機遇 「蘇州過後無艇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02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一錘定音,給香港派了一顆「定心丸」,增強港人和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信心,讓擔憂一國兩制方針會改變的朋友可以安心,讓抹黑謠言不攻自破。
視察科大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 習近平:盡快將成果轉化應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02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6月30日)抵達香港後,隨即前往視察位於科學園的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他對研究成果表示肯定,並表示有重要意義,勉勵科大人員盡快將科研成果轉化成應用。
習近平訪港: 香港歷經風雨浴火重生 證明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30
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周四(6月30日)下午3時乘搭高鐵專列抵達香港,並在高鐵西九龍站發表講話,形容香港歷經風雨,浴火重生,呈現出蓬勃的生機。
官媒:《香港國安法》築牢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屏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29
內地官媒《人民日報》發表記者集體署名文章,指出只要不忘初心,始終牢記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一國兩制的正確方向,務實有為、開拓進取,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必將繼續取得更大的成功。
離任在即 依依不捨 林鄭月娥:期待習近平為香港指明方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28
即將卸任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28日)在她的官方社交平台上發表最後一則帖文。她表示,期待習近平主席在慶回歸25周年之際的重要講話,為特區指明方向,助香港再上新征程。
欣喜國家主席習近平關懷香港 鼓勵各界同開新篇
專資會冀望在國家支持下,特區政府能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作為內地「走出去」、「引進來」雙向平台角色,締造下一個繁榮昌盛的黃金時期。
習近平將出席香港慶回歸大會暨第六屆政府就職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25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自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是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保障。習近平出席慶回歸大會暨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正值香港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意義重大。
曾鈺成:習近平主席一錘定音 香港選舉制度從此不需改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3
香港選舉制度改革後,不少市民擔心從此不再改變,與普選無緣。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改變與否關鍵在保證「愛國者治港」,而人大常委也可以按香港需要修改制度。至於為何要加倍珍惜新制度?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從李家超北京之行到港府主要官員選拔
作者:盧兆興2022-06-06
李家超北京之行反映,新政府領導下的香港,不僅要堅持維護國家安全,更要提升治理和改善民生,令受到疫情削弱的香港經濟恢復繁榮。如果疫情真的在香港得到控制,內地與香港通關便是指日可待。
李克強真的回升嗎?
作者:劉銳紹2022-05-30
外傳李克強趁機釐清自己跟經濟衰退無關,大有明哲保身之勢。不過,在中國,功過不是自己定的,而是權力來源定的。眼前,唯一可確定的是,習近平仍然很穩固,所以毋須過分緊張,自亂陣腳,製造內傷。
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2-05-16
法國實行的獨立外交政策與中國實行的外交政策有很多共通之處。人們普遍預計,馬克龍政府將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和戰略夥伴關係。菲律賓亦可能與中國建立更友好的關係,同時與美國保持軍事同盟。
羅文華:香港城市治理面臨的挑戰
作者:編輯精選2022-04-25
進入21世紀,隨着經濟全球全球化,急劇的市場競爭、資本的快速流動、緊絀的公共財政、互聯網社交媒體興起,香港面臨哪些城市治理問題?
習近平:堅持對話協商拒雙標 反對「長臂管轄」濫制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21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周四(4月21日)上午在海南博鰲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題演講,強調各國要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只會破壞全球和平框架,中方願提出全球安全倡議。
徐是雄教授:中國模式可否超越西方模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05
徐是雄教授力作《中國模式+話語權 vs 西方模式+話語權》翻譯成英文版,提供論據分析中國模式和西方模式競爭的過程中,誰最終會勝出抑或可以長期共存發展?並對中國如何奪回話語權作出論述。
疫情未止  曾鈺成:特首選舉有可能、有辦法再押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6
曾鈺成認為,習近平指示特區政府要「將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很難完全排除進一步押後選舉的可能性。但前提是押後的日子不能遲於今年7月1日,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日。
棄全民檢測顯「智慧」 不提抗疫戰姿態躺平
作者:阮紀宏2022-03-23
林鄭不再提抗疫戰,估計原因是因為外國輿論不斷說,香港在處置疫情時跟隨內地的做法,是允許中央藉疫情介入香港的「內部事務」,這是林鄭一直以來最忌諱的說法。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 國家隊18金20銀23銅掄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4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如《環球時報》社評所言:「世界再次看到一個有溫度的北京和一個有擔當的中國,並向一個動盪的世界展示出人類團結的美好模樣。」
俄烏戰爭進入外交斡旋階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9
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周,各西方國家紛紛祭出相關制裁,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8日(周二)下午在北京,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舉行視像峰會,尋求外交談判途徑解決危機。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邁向自然受益型經濟模式
中國現正發展生態文明理念,實踐「雙碳」目標,我們該如何落實自然受益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促進企業轉型?
「延選」無礙 中央話事
作者:陳景祥2022-02-24
以香港的政治格局,不管誰當特首,都難逃弱勢宿命,故此再猜誰會出來參選已沒有多大意義,押後選舉也不會令選情突變,因為形勢已經明朗。
香港抗擊變種新冠病毒之戰
作者:盧兆興2022-02-21
針對第5波疫情的戰爭已經在香港打響。儘管香港在檢測能力、隔離措施和住院方面存在嚴重不足,但前景仍然謹慎樂觀,主要是由於中央政府的堅定和綜合支持,以及全力動員廣東省和深圳市有關部門。
駱惠寧:抗擊疫情最迫切的是行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8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強調,抗擊疫情最寶貴的是信心,最重要的是團結,最迫切的是行動。今天一起會商,就是要推出一批同心抗疫的實際行動。
《財政預算案》的期盼
作者:胡孟青2022-02-17
只盼政府體察民情,推出紓解民困的措施,再次發放電子消費券肯定是最直接振興經濟的方法。更長遠重啟經濟策略,政府應善用財政儲備,推出新一輪針對性「保就業」計劃。
習近平指示特區政府:盡快穩控疫情是壓倒一切的任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6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委託副總理韓正,向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轉達對香港疫情的高度關切,強調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
習近平中國:商鞅路線的回歸與再實踐
作者:袁彌昌2022-02-16
現在習近平重新將中國引領到法家治國的路上,使中國社會與人民再一次暴露於這種周期性震盪與系統性危機之中,究竟是否有必要和值得?
中國阿根廷聯合聲明及其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2-02-14
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6日在北京會見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雙方簽署關於深化未來50年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及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顯示中阿兩國未來將在眾多領域深化合作,對兩國關係具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