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港股表現持續低於美股,許多香港投資者選擇將資金轉向美國市場。然而,自從美國聯儲局啟動減息周期以來,投資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港股的表現反而優於美股。
中美之間一場製造與生產力主導對抗金融主導的競爭,已經展開,骰子已經擲下。今天指控中國產能過剩,可能仍被視為無稽之談;但長此下去,中國不斷刺激生產以推動增長,勢將造成產能過剩。
西方國家覺得中國人這套很難學,所以他們選擇不走這條路。問題是中國選擇的這條路令中國在自由競爭中跑了出來,令西方國家更加看中國不順眼,連中國人的美德,也視為經濟發展的邪路,非加以制約不可。
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有競爭力的企業,哪有不以全球市場的需求來衡量自己的產能潛在空間?微軟、谷哥、亞馬遜、Nvidia,哪個不是這樣做?中國會衡量自己的產能是否過剩,不用美國指手劃腳。
想當年,我這個芝加哥學派訓練出來的學生,就是質疑貨幣政策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更不相信政府大灑金錢可以挽救長遠低迷的經濟。至於結構性改革,涉及的個別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經濟學者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明指出,美國法律賦予總統對貿易很大的決定權。世界貿易的未來,全繫於一個人的心理活動;這個人愚昧無知,反覆無常,且患了妄想症。
一連兩日的亞洲金融論壇繼續在香港會展舉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及國際事務教授保羅‧克魯明(Paul Robin Krugman)在午餐會上發表演說,分析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對環球經濟的影響,並探討發展中國家擴大消費及環球貿易能否達致全球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