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雖無緣登上奧運跑道,但嚮應盛事在香港自發環校跑。繼中大、科大後,本月初與4位跑步發燒友完成港大校園跑,又一「成就解鎖」。
港大醫學院21日舉行新春傳媒茶聚,新任院長劉澤星帶領6位領導層亮相,展望6年內完成所有擴建及重建工程、增加宿位,並吸納更多本地及海外教授加入團隊,應對醫學生名額增加。
當然還債是辛苦,但幸好香港已經歷過新冠疫症大流行,懂得如何在還債時保護自己,家人及我們的社群,例如在人群密集及係封閉空間時戴口罩,故此我們現在還能如常生活、上學上班。
青年興則香港興,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大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讓香港學生更有國際視野;主張發揚傳統學術教育同時,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地位,把香港專上教育提到更高台階。
心因性猝死(SCD)每年奪走全球400至500萬人的性命,35歲以下猝死者多為表面正常的健康人。港大醫學院夥《刺針》減少全球心因性猝死委員會磨劍3年,推出首份報告,籲以科技及篩查降低SCD致命風險。
今年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成立100周年誌慶,為隆重其事,內科學系於5月13日(周六)舉行百周年慶祝活動啟動禮。
港大團隊發現開發相關抗癌新藥的關鍵因素,在生物學領域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團隊有關新冠病毒的一篇論文被權威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選為曾在該刊發表、醫學史200年來具里程碑地位的論文。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 使用其中任何一款新冠口服藥的住院病人, 較沒有使用口服藥的病人死亡風險降低76%;門診病人經急症室入院次數亦減少88%。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5年成立了國際抗生素耐藥性病菌監測系統,目標是透過國際合作有系統地收集監視數據。香港作為其中一個合作單位,可以多參與發展,建立一個能夠與國際接軌的架構以進行監測。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聯同多方研究發現,中藥雞血藤的提取物對多種病毒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活性,有潛質開發成為預防新冠病毒的藥物。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一種讓牙髓組織再生的方法,利用低氧環境激發用作移植的牙髓幹細胞的保護性反應─氧化應激反應,用以增強幹細胞移植到牙根管後的適應能力,重新生長成活組織令牙齒回復健康。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研究人員發現冠狀病毒如沙士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等,皆可反利用人體抗病毒免疫屏障促進自身複製。
香港大學眼科中心7月4日(周一)正式開幕,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期望,中心可以成為地區上眼科醫療創新與科技的樞紐,以及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護理的優秀平台。
呂大樂教授斷言,「一套不能首尾呼應、貫徹始終的安排和做法,最後一定會出問題。發生問題之後才追究責任,恐怕為時已晚」。
梁卓偉認為,香港未來抗疫前路將會面臨兩個選擇:「動態清零」或「走向風土病」,從醫學角度看,兩個選項最終都會「殊途同歸」。
本港新增1407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核酸及快速檢測個案均已跌破千宗,疫情高峰以來已是第2日回落至2000宗以下。政府認為,全民快測已有效找出社區無病徵人士。
港大醫學院以400萬人染疫來計算病死率僅0.18%,這是基於1月至3月的病死率。香港每年自然死亡率約0.7%,那麼3個月的死亡率約為0.175%。顯然,港大醫學院模型遠遠高估染疫人數。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系主任劉澤星教授將於8月接替梁卓偉教授,暫任港大醫學院院長,直至完成全球招聘新任院長並到任。
本港新增6211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6208宗為本地確診個案。另外,政府昨日共接收8013宗感染情報,截至昨天凌晨共接獲9369宗初步陽性個案。
香港大學研究發現,Omicron 變種病毒的病毒複製能力和致病性較其他新冠病毒變種低。研究負責人袁國勇教授表示,希望Omicron 繼續遵循這一進化軌跡,成為一種溫和只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證實已向港大校方請辭。據悉,梁卓偉將獲委任為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董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早前亦增選梁卓偉為表演藝術委員會成員。
立法會周四(10月21日)三讀通過全面禁止另類吸煙產品,包括加熱煙及電子煙。政府指基於公共資源寶貴,採取禁止而非規管;有部分議員和關注組織則表示非科學、「一刀切」處理,代表政府管制手段的倒退。
相較同身材、年紀的西方人,亞洲人的身體脂肪比例普遍較高,因此港人更加需要積極減去腰圍。港大研究發現,有恆常參與太極活動的人相較沒有運動的人,好膽固醇水平更高,有利減少腰圍。
作為眼科醫生,Baig說:「我很關心病人,而最重要的是,你要care他們的感受。Showing concern,就是care,他們是知道的。」
自由選擇接種是不能妥協的原則,我們只能不斷解說,增加接種的誘因,讓市民自行理性選擇,才是上策。若接種率達70%,即成功達至群體免疫,不只能全面復課,恢復通商旅遊,社會也能恢復元氣。
港大醫學院黃志基教授在香港電台《香港家書》節目中指出,衛生署和香港大學有一個大型監察機制,主動尋找並監察接種疫苗後的異常事件,並主動作出跟進,市民無須擔心接種疫苗後的副作用。以下為書信全文。
港大醫學院負責營運的鴨脷洲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將於16日(下周二)開始為公眾接種。
港大醫學院最新研究指出,即使在接種疫苗後,仍需要保持戴口罩和清潔雙手的習慣,才能有效阻止病毒傳播。
港大在2021年1月18至20日,透過電話訪問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只有45.9%的市民表示有意接種新冠疫苗。政府採購的三款疫苗中,最多人接受德國BioNTech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