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灼見名家」7周年論壇,指出過去四年多擔任行政長官的感受是,「香港同時受到這麼多的衝擊,的確是很嚴重。現在正是復原、重生的機會。」
泛民政黨的出路不外兩個選擇,一是另組政黨,改弦易轍,和過去的泛民政治立場徹底「脫鈎」,重新處理和北京及特區政府的關係,如此方能生存。不走政黨路線,另一選擇是重返1970 、1980年代。
「電梯大王」、菱電發展創辦人胡法光博士的兒子胡曉明博士為父親立傳,上周三(9月29日)舉行新書發布會,多位政商界人士出席,訴說胡法光先生的良好家風 ,以及如何承擔社會責任的故事。
香港新思維主席狄志遠自稱「非建制派」,最終當選社會福利界選委。他在選舉當日接受秦玥專訪,指出未來兩年大家應該集中精神搞好民生工作,而不是衝擊政府。香港需要一個和而不同的社會,只有這樣民主才能日漸開闊。
按中央依法治港的最高指示,要求退休公務員宣誓效忠,違者被褫奪退休金等建議,需要修改法例才能實施,筆者無異議。
特區政府和參與施政的愛國者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嚴厲打擊一切破壞一國兩制的分子,雖是應有之舉,卻不是中央期望的全部。
人們始終依靠中央而不是主動在經濟上或政治上活躍;政治重心在一個只對君主負責的混亂官僚制度中──改革後的香港最多亦只會變成這樣子,精英們斷不會出現中央所希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近年國際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而重大的變化。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亦無法獨善其身,不排除類似葉劉淑儀出席國際論壇面對的情況日後可能重演,政治人物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作為教育工作者,為國家育人,不會不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理,校長應在自己的崗位上盡點責任。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自古以來」的,而是外向型、複合型,且多元複雜的。在「新香港」下,這些觀點和討論會否繼續延續下去?還是會定於一尊呢?對於往後香港的身份認同培育,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有人擔心愛國者的定義模糊不清,其實愛國者的底線是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那是每個市民應有之義。
新的選舉制度將讓更多親北京的精英和團體從基層進入立法會,他們或許有更「社會主義」或「福利主義」的倡議來糾正香港資本主義的剝削。因此,這不單單對建制派有所影響。
長期受「娛樂至死」的愚民政策傳播學薰陶,標準美國人接收的,不外就是色情、暴力、飲食、運動比賽和購物,只關心身邊發生的事物。
換言之,大政決策日後將在北京,香港特區政府受命執行,特首的權力範圍只限於業務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