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創作的領域裏,每一位作者在他的新一篇作品裏,必須以新的姿態出現。
今時今日,大家科款,想吃一頓好的,還是容易的。想一桌子的人聚在一起,仍然是相見歡,有共同話題,說一個晚上都說不完,可不容易了。
當天阿仁對我說:「有一個西西空間,讓更多喜愛閱書的年輕一代,有機會接觸西西的作品。」一直以來,阿仁為了西西,比誰都多走了幾步。他說得好:「首先西西是非常非常好的人,然後是作家中的作家。」
一個又一個的生活片段加起來,就是時代的記錄。面對人生和生活上的愁緒,人情味是五味架上的調味料,也是馬戲班演員走綱線時用的平衡杆,更是調節壓力和情緒的生活醫生。
西西最後一首詩《疲乏》,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會。人來到某個時刻,再也走不動了。眼、耳都累了,腦袋也疲乏了:「千千萬個問號/是非對錯,一直如影隨形/撕裂着你我的神經」。腦袋,一如眼、耳,都想休息了。
年初問何福仁:「西西講足球的文章,可以結集成書呀。」「字數不夠出一本書。」半年過去,《港島吾愛》出版了,第一部分講足球,是為《再看足球》。西西談「看足球」,讓我們也看出人生道理來。
2023年的香港書展在7月19日揭幕,本年度主題為「兒童及青少年文學」。香港中華書局因應大會主題,推出相應的新書和文化活動,新書内容涵蓋人文社科、香港專題、流行讀物和少兒讀物等。
西西為我們打開一扇又一扇窗,她用文字,讓我們看到,她經營出來的世界,包括香港,原來這樣美麗動人的。
萬物自有生命,要喚醒不單是這些有趣的店的靈魂,我們生活在香港,修讀中國語文科,也應該喚醒更多在描刻香港的香港文學作品,使之成為範文經典,以不愧對前人作家數輩以來狀寫香港的努力!
由素葉出版社同人組成的素葉工作坊在Facebook表示,著名作家西西12月18日(周日)晨早8時15分因心臟衰竭,在醫院安詳離世,享年85歲。去世時家人、作家何福仁、梁滇瑛陪伴在側。
為了向重要的香港作家西西致敬,中華書局、一本 My Book One 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將合辦西西專題展覽與講座。香港中華還將舉辦似曾相識的香港,讓參加者遨遊香港歷史和文化的情懷海。
20年前,小思老師(盧瑋鑾教授)捐了兩萬多冊藏書和研究資料給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圖書館特別為此成立了香港文學特藏。20年來,各界捐贈的圖書數量倍增,中大的香港文學特藏也就成為香港文學研究的寶庫。
讀西西作品,有兩大亮點,一是創意,二是文字,這兩個優勢,在《欽天監》再次感受到。
在香港,可以自由閱讀、自由書寫。西西說珍惜這種自由:「開放是很重要的,即使你不寫作……香港作家,因為文化語境獨特,視野、思維、表達方式都和其他華語的地方不同,對華文世界肯定是一種增益。」
《石頭與桃花》書名的「石頭」應綴自其中的〈石頭述異〉,「桃花」則是〈桃花塢〉。不過,植物可以勇敢地從困難的石隙茁長,我們又何妨運用聯想,桃花從石頭裏舒伸。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5本書籍,成功入選2021年美國大學出版社協會書籍設計展,是首次有香港出版機構同時以多本書籍獲此榮譽。其中有4本屬於「香港文學英譯系列」。
看劉偉聰(Lawrence)專欄結集成書《北狩人間:少年遊》,談及不少人和事,都是與「我城」有關。
以前睇報紙很喜歡把自己愛讀的文章剪下,儲存起來方便日後重溫。如果是名家的小說或文章,幾十年後仍然能夠保存下來的,到今天可謂彌足珍貴。
「我們的文學,我們的歷史,我們的過去,是可以分享的。」陳國球教授強調,編纂《香港文學大系》,目的就是重新建立香港文學的歷史。
前幾天,接到何福仁的電郵。傳來10月8日西西獲得第六屆紐曼華語文學獎(詩歌獎)的消息。她是這個獎的第三位女性獲獎者,也是香港首個獲獎作家。
一眾作家寫西西,下筆不見沉重,是與西西作品遙遙呼應了。
想多了,幸福便成泡。
我們怎樣找一棵榕樹去給他們說故事呢?我們怎樣去說今天的故事?
文學沒有工具價值 卻有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