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時尚未有證據可以指控這是誰幹的「好事」,只能靠分析誰可以從中獲益去推論誰的嫌疑較大。

這些年中國往往成為世界麻煩的解決者,要增長有增長、要環保有環保、要壓制通脹可以降低成本,跟這兩年美國四出惹麻煩、迫使資本回流來「斂財」完全不同,這種對國際秩序的差異,緣於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關鍵思維。

過去5年多,自從特朗普2017年上台以來(2021年換上拜登),美國在全球範圍主動出擊挑事,世界形勢大變。隨之而來的是互聯網上假消息大量充斥,互聯網被武器化。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普京知道在烏克蘭的戰線太長,如果不放棄一些無險可守土地,他日烏克蘭大反攻,俄軍可能因為兵力不足而失去重要土地或城市。不過,普京還多做了一重工作。

觸發歐洲的通貨膨脹的近因主要是由於俄烏衝突引起的能源及食物價格上漲所致,但引起美國通貨膨脹因素的卻比較複雜,是由需求側上升、供應鏈短暫斷裂和能源及食物價格上漲所帶動。

香港的危機是當大家都習慣了Plan B的時候,走回Plan A的誘因便愈來愈低,慢慢Plan B便取代了Plan A。

近期中國、印度等國家仍然「挺俄」,但這種「挺」只是軍事政治聯盟,而不是軍事行動聯盟。前者是擺出來的合縱連橫姿態,藉以抵銷共同敵人的壓力,遠遠未到通過具體軍事合作。

9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茲別克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雙邊會談。分析認為,在俄烏戰爭背景下,中俄元首會面更具象徵意義,為接下來中國的外交政策墊下主基調。

俄烏戰爭不但影響烏克蘭,同時正影響歐洲國家。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歐洲多國元首曾勸喻烏克蘭與俄羅斯談判和解,未來事件會怎樣發展?一起聽聽黃錦輝分析。

因應俄羅斯再中斷天然氣供應,歐盟計劃推出措施,包括壓縮電力需求,價格管制,增加市場流動性,以及考慮暫停電力相關衍生市場交易。據統計,歐洲目前天然氣儲量夠應付今個冬季,但之後又如何?

西方政治領袖只顧門面的治標,努力加息和補貼,但卻把治本工作抛在腦後。英國首相一而再,再而三前往烏克蘭,繼續支持戰爭。制裁俄羅斯一再加藥,限制俄羅斯人入境。到底西方領袖服務於美國總統,還是自己人民?

俄羅斯幅員廣闊,經濟可以透過內循環而存活一段時間。一時沒有SWIFT系統可用,礙不了事。另一方面,俄羅斯的一些出口卻是其他國家所必需的。

俄烏戰爭引致全球通脹,美國以加息解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美國加息如何令俄烏戰爭雪上加霜。加息又對香港樓市有什麼影響? 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如果聯儲局去年叫大家不用擔心通脹是出口術行為,本欄認為,聯儲局今次說不惜付出痛苦代價也要把通脹壓下去,也是在出口術靠嚇。因為,聯儲局所訂的通脹目標,根本是沒有機會做到的,所以應該也是在靠嚇。

全球經濟將會是一個三分天下之局──美歐一方,中國加俄羅斯另一方,其他就是中小型經濟體在兩大陣營中游走,爭取自己最大利益。香港要站在哪一方不言而喻,現實如此,對聯匯制做好防禦以至後備方案,肯定絕對有需要

佩洛西竄台後,中美新一輪的鬥爭又進一步影響世界金融波動,下半年好有機會出現不只一次的股市大跌,加速經濟衰退。九運已經入氣,即火的效應開始了,火生土,土為坤卦,坤卦代表吝嗇,各國開始保護自己的戰略資源。

俄烏戰爭後,普京支持率維持在80至90%之間,歐洲領導人一個個下台,英國、意大利只是開始,誰更慘?俄羅斯人堅忍卓絕,歐洲人嬌生慣養,差太遠。

金磚5國已有3國有了本幣結算令,就看巴西、南非了,還有未來加入金磚國的幾個報名者。美元獨霸天下,雖不解體,也被削弱了。

回顧2022年發生的所有事情,台灣知名媒體人陳文茜認為文明共處、互相擁抱的時代已經破滅,人類將為從前埋下的錯誤一一償還,在熱浪中走向野蠻與死亡。

歐洲為了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贊成制裁普京。但是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卻認為,歐洲有四大失誤。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懦弱只會奪走我們的安全感,「潤」雖然是可以理解的個人選擇,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希望在這樣一個時刻,我們都能找到新的目標。

美國民眾知道,通過40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也不會太多,反正最終這筆援助金怎麼分配,去到哪些人的口袋,美國人是不會知道的。烏克蘭疑雲會慢慢累積,然後大爆發。

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今年書展推出兩本政論結集,中英各一。周日她與金管局前總裁、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舉辦座談,笑談香港的政經風雲。

在英國「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的政治制度之下,英國對烏克蘭戰爭的方向會不會有改變?當然要看約翰遜的繼任者是外交大臣卓慧思,還是前財政大臣辛偉誠?

歐洲政客既關心政治也關心國際社會,目光都放到其他人手上,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問題,質疑的是他國的政策,似乎選民投予的一票是讓他們向世界咆哮,本來最應該關心的本土事務卻不屑一顧。

環球政局動盪,術數名家文相濡為一眾讀者預測俄烏戰爭局勢,以及美國、英國、歐洲及中國運勢將會如何發展。

通過俄烏戰爭,中國人了解到自給自足的重要性。除了美國人外,全球對「新冷戰」缺乏興趣。和中國脫鈎不易,保持緊密聯繫吧,這是瑞士的意見。

俄烏戰爭戰爭已持續超過一個月,多次談判仍未見曙光。張建雄指出,當下如此嚴峻的情況,歐美仍趁機挑起經濟戰,說穿了這場戰爭只不過是西方國家「鬼打鬼」。

俄烏戰爭已打4個月,歐美向烏克蘭源源不斷地提供武器與彈藥,但庫存將盡。歐洲的耐心有限,如果澤倫斯基不做讓步,他們可能會選擇放棄烏克蘭。

俄烏戰爭後的2022年第二季,世界分裂成3塊,軍國主義再次興起。而早已在年初走入神壇的人物亦相繼出事,總之單極全球化已走到盡頭,在這一季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