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國際學校

港建國際教育樞紐 為經濟注活力
作者:香港中國金融協會2024-12-10
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擁有獨特的地理及文化優勢,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為進一步強化這一地位,香港應結合其在金融、貿易等領域的優勢,開設針對國際市場的特色課程,如綠色金融和數字資產等。
失落的精神
作者:列家誠2024-05-09
我們是不是太過專注於舊有的方式,以至於最終失去了我們真正想追求的事?
有需要開設新的國際學校?
作者:曹啟樂2024-01-10
過去5年,就讀國際學校的非本地生人數不斷下跌。未來國際學校的需求是不是這般高,以至於在學生數目不升反降的情況下,仍然需要增設兩所學校?
澳洲幼教機構到日本 尋覓幼教人才
作者:余錦明2023-01-30
隨着機構不斷增長及機構的多元文化政策落實,我們在澳洲的幼教場所需要開拓更多招攬人才的渠道,包括有興趣到澳洲從事幼教工作的日本朋友。他們的背景比想像中多元化。
新冠後遺症──國際學校的起與落
作者:張海暘2022-11-11
來越南已四年,在這個經濟飛速增長的國度中,疫情過後的影響也在逐漸浮現:有些學校因為經營不善,資金周轉出現了嚴重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學生。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海外留學的不歸路
作者:張海暘2022-04-20
離鄉背井固然有無奈的一面,但也是亂世中的一條出路,關鍵在於一旦踏上此路,便不要隨便回頭;因為回頭的代價,往往比離開的一刻來得更大。
校規
作者:黃珍妮2022-04-16
學生穿了校服,便是向社會代表了學校,也要注重點形象。
英國教育知多少
作者:李慧敏2022-01-04
英國生活比較悠閑,大部分工作5天,且能準時下班,下班後亦不需把工作帶回家,因此有較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餐桌談心、一起看電視、玩桌遊、學整蛋糕、甜品等,給原本沒有太多交流的家庭增加了很多溝通機會。
內地國際學校步入寒冬?
作者:曹啟樂2021-12-17
中國教育部2021年3月向包括雙語私立學校在內的學校發出指示,必須安排中國學生接受「全國統一的必修課程」。其實這種加強規管的措施,是針對過往10多年以來外國教育機構在內地開辦學校的失序現象。
國際學校學生 如何學習中國文化?
作者:莊太量2021-11-27
新亞書院是錢穆先生所創的中國文化的基地,所以在中國文化方面有一定的基礎。我希望現在的國際學校學生,可以透過新亞多點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經濟。
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升學如何選擇?
作者:邱國光2021-11-12
大灣區發展方興未艾,不少港人也希望盡早趕上這趟高速列車;但在人生事業拼搏之餘,子女教育不容忽視!多點理解,早點籌謀,日後就會減少後悔抉擇的機會!
國際學校與本地學校,家長如何選擇?
作者:蔡國光2021-11-11
學校文化、教與學的資源及策略、考核執行、教師工作條件與表現、學生朋輩、家長背景等,國際學校與公營學校各有不同;因為多方面的不同,學生表現自然各有分別。
離開本行和小圈子──給香港同行的忠告
作者:張海暘2021-08-31
有遠見和胸襟的同行,一般都不會把自己工作的機構設想成「業內第一」,遇到類似的情況也不過會說這裏不太合適某某,把話說得太滿,把別人看得太低,其實就是一種無知。
「愉快型」國際幼稚園 = 得個玩字?= 成績不好?
作者:柯欣彤2021-04-29
近年,有許多家長不想自己的孩子從小便承受過多壓力,所以選擇「愉快學習型」的的國際幼稚園,不過也有人擔心將來難適應主流小學。
教大中國語言學系十周年──承傳與創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24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中國語言學系慶祝成立十周年,系主任施仲謀教授表示,學系過去十年致力推動中文教育的國際化及現代化,基本實現了成為亞太地區中文教育研究樞紐的願景,期望未來在教學及研究更攀高峰。
官津直私 何者為先
作者:曹啟樂2020-10-14
官立、津貼、直資、私立四類學校,各有特色,都能提供優質教育,培養社會各方面的人才,是沒有所謂優次選擇問題存在的。家長最重要的是為自己的子女選中合適他們就讀的學校。
楊潤雄:國際學校、幼稚園不早於8月17日開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20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宣布,幼稚園和國際學校不早於8月17日開學。新學年只會安排升中四至中六的跨境學生回港上課。
疫情之下的教育營運
作者:程介明2020-05-01
疫情過後,教育界會遇到怎樣的情況,未可逆料。照道理,學校的學生是一個固定的數目,各級學校「服務對象」是一個不變的數目,不會因為疫症就增加或者減少了學生。但又不然。下面就純粹從營運的角度,嘗試猜測一下。
怎樣才會like中文?
作者:鄭楚雄2020-01-22
現在不重視文言文,這個語文的基礎學習和提升的過程給阻隔了,學生連基本的古典知識也沒有,怎能融會入個人的表達之中?
更多自主權,換來更大責任──記國際學校營運點滴
作者:陳偉倫2019-07-05
在日常工作中,國際學校的教師享有較本地學校較大的自主權,同時也負有更大的責任。
就讀國際學校 讓子女掌握升學選擇權
作者:邱美婷2019-05-09
國際學校與本地學校最大差別在於教育理念,國際學校較關注學生們的獨特性以及積極性。
怎樣才會有主動學習者?
作者:程介明2019-04-19
讓學生有自己塑造學習的空間。也就是讓學生可以定下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方向,自己去探索學習的途徑,自己去制訂和承擔學習的成敗與得失。
人口結構不尋常,教育應如何應對?
作者:鄭楚雄2019-03-06
讀大學和賺錢掛鉤,可以說是失敗多成功少。學習以興趣為尚,從前說是很灑脫,現在則是不能不面對的現實。現今世代,可能讀些專業證書文憑之類,找工作會更順利。如以一生人來統計,事業的成就未必會差過大學畢業生。
從香港到泰國和越南──一位香港老師求職有感
作者:張海暘2018-11-20
作為一個旅遊名地,泰國儘管毀譽參半;但不能否認的是,那邊的國際學校一點都不比香港的遜色。
教育與投資
作者:張堅庭2018-10-28
一個喬布斯創造了幾萬億的巿值;兩個丹麥和瑞典人建立了Skype電話系統;瑞士人建立了IB文憑課程,他們都在影響世界,我們卻仍在國教紛爭中喘息,擔教育大旗的人自己活得像老鼠,你不擔心嗎?
IB和AL可以共存嗎?
作者:曹啟樂2018-10-19
在直資或國際學校爭相開設國際文憑課程(IB)之際,AL價值何在?只報讀英國大學有利?與IB相比,有何利弊?
知難而退,勇往直前──一位香港老師的自白
作者:張海暘2018-10-18
中國人有句老生常談,叫「知難而退」,這跟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放手,具有異曲同工的功效。
家長對待子女要稱讚還是責罵?
作者:張堅庭2018-10-11
我們的家長對子女似乎只有兩種方法,舊式的以責難當作鼓勵,新式的稱讚不停,究竟哪一種才是正路?
擺脫應試模式 開闊學生眼界 才能協助本地生升學
作者:陳偉倫2018-09-18
IBDP給予學生較高的自主性,並培育學他們的國際意識,而DSE始終擺脫不了我出題目你應試的考核模式。要在DSE取得佳績,學生無不花精力在捉題目和操練答題技巧上 。
中英教學大不同 全人發展育良才
作者:凌羽一2018-07-19
在課程內容上,中國教育課程編排得很緊密,學科知識學習佔據了學生絕大部分的時間,可靈活編排的時間相對比較少。反觀英國教育在課程編排上就有着很高的自由度,不同的學校都有自己的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