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校

一起午飯的日子
作者:陳月平2023-10-24
我們是身處在同一社群之中,必定未能樣樣盡如己意,重要的是要互相明白和體諒,學習易地而處,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考慮。即使我買了他們喜歡的雪糕作為甜品,但我相信一定未能滿足所有人的口味,這就是現實的局限。
「他只是個孩子」
作者:徐區懿華2023-07-11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任何違法行為都應該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孩子的行為和發展需要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和引導,保護和關愛孩子的同時,也需要對其進行約束和教育,幫助其健康成長。
概括思維之重要
作者:程介明2022-05-06
今天的學校教育,概括性思維有它特殊的地位。近日接觸的很多學校,假如有特色,校長都有一套概括性的想法,除了校長自己堅信不疑,還把這些想法傳播到整所學校,甚至傳染到全校的學生。
解散操守議會!禍兮?福兮?
作者:鄒秉恩2022-02-14
沒有了操守議會,是否就代表教師的操守行為沒有了規範,沒有一個監察或制衡的機制?從教師教育的角度看,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公祭日風波的折射
作者:劉鴻輝2022-01-12
圍繞公祭日引起的風波,既突顯出教局與學校欠默契,更透視出人心未穩、反動蟄伏。政策上,確立中文的價值是建構身份認同的可行辦法。過程中,可預想必然遇上反彈,但無須忌諱強硬,必要時其他政策需讓路亦在所不惜。
平凡的多元學習節,一班不平凡的學生
作者:楊佩珊2021-12-10
學校為着想豐盛學生在疫情下的校園生活,特意定期安排了一節多元學習節,希望幫助同學成長和讓同學們留一點校園的回憶。
疫情下,我在學校最想做的五件事
作者:蔡世鴻2021-12-03
求學不單是求分數,課外活動也是很重要,但教育局為了安全,不准學校在課後開辦課外活動,令學生的生活也變得枯燥,精力也無從發洩。
設計思維初探
作者:翁美茵2021-11-22
設計思維是有系統地思考出創新的計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以需求者的需要為核心。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及合作,重新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再共建解決方案。
新常態下的夢
作者:楊佩珊2021-07-12
夢想能否成真還要看社會、老師及同學能否一起調節心態,共同進行範式轉向,我們能否放下對課時或學時的執着、着眼看學生的學習成效及需要。
Cherie 探索廢棄天主教學校 Cherie Explores Deserted Catholic School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6-05
Cherie 熱愛行山及城市探險,進入一所廢棄的天主教學校探索。學校始建於1958年,1968年遷入此樓,2011年搬遷至另一新校園後荒廢,成為塗鴉藝術家的遊樂場。 小教堂位於頂樓。
Cherie 探索荒廢百年大宅 Cherie Explores Deserted Century-old Mansion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5-31
熱愛行山和城市探險的 Cherie,進入一座廢棄的3層高百年大宅,後來被改造成一所學校。建於1902至1903年間,自2012年以來一直被荒廢,內部幾乎完全清空。 2019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在家學習」的啟示
作者:程介明2021-01-29
疫情之下,我們的孩子變成了part-time學生,只有部分時間在學校;大部分時間在家。即使在網上上課,要做學校安排的作業,也往往需要家長從旁輔助。
教育新生態:動力、阻力、潛力
作者:程介明2021-01-01
學校感到需要把學生送到更寬廣的天地去學習,是校長和辦學團體的眼光與理念。既沒有政策的硬性驅動,也沒有任何的金錢誘因,有的也許是學校之間的互相促進、互相呼應。學校與辦學團體的這種動力,不可小覷。
一封家書
作者:梁桂英2020-12-24
我從事教育多年,目睹不同的父母對教育的看法,他們對孩子的教導方式,影響孩子最為深遠。很多家長會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尤其品格教育,全部交託學校,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形態·常態·生態
作者:程介明2020-12-11
傳統的工業社會正在逐漸離我們而去,工業社會教育體系的支柱──學歷──的認受性也正在不知不覺地遭到衝擊。教育必須反璞歸真,從「學歷」的緊頭箍釋放出來,回到「學習」。
學校的牆逐漸消失
作者:程介明2020-12-04
疫情使傳統的教育理念受到衝擊,新興的教學方式正在形成。網課雖不能達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卻無庸置疑地打破了學校的「牆」,使教學更加的現實化和社會化。
學校會變成怎樣?
作者:程介明2020-11-27
假如學校的功能就在於供應訊息,豈非遲早會被廢除?那麼,剝除了訊息的傳輸功能,學校的功能到底是什麼?
情緒智慧教育在由家庭及學校開始
作者:康羅賜珍2020-09-16
情緒智慧是把智慧加添在與生俱來的情緒。提升情緒智慧是提升人生成功的因素,邁向快樂的人生泉源。學校及家庭是情緒教育的起步點,第一個教室,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
重啟教育改革從家長做起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23
校有校訓,家有家訓。我們要從家庭教育做起,不要以為讓孩子上學校,就可以把責任全推給學校領導和老師。
停課與復課:失與得
作者:程介明2020-04-10
聽到了一些運用在線學習的特點,創造機會,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慣性。非常生動,都有實踐的案例。可見,在線學習,固然有「失」,也可以有「得」。
校外教育Extra-schooling在港可行嗎?
作者:邱國光2020-04-07
6至15歲孩子要強逼入學,是否表示這些歲數的孩子不在學校學習是違反香港法例?這又未必盡然。因法例又容許家長可按實際情況向教育局申請在家學習。
學校從成功到卓越的本事
作者:鄒秉恩2020-02-19
筆者用Carswell的「從成功到卓越」為文題,純因許多學校管理人都想自己管理的學校持續進步,能把學校從「成功」發展到「卓越」的境界!
校長如何兼顧日常校務中塑造學校文化
作者:朱啟榮2020-01-09
Deal and Peterson提醒校長在處理日常校務時可以兼顧如何建立學校文化。學校在放暑假前安排一些活動,以預備學年結束,過渡新學年,而不只是等着放假──這些安排可以帶來雙重效益。
學校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答案?
作者:陳章華2019-12-27
學校明明沒有教孩子做不對的事情,但最後總是要學校承擔後果。每逢有人提出學校應加強什麼什麼教育,我就會想像學校給外界是否提供了一個好事不做,誤人子弟的犯罪中心的形象?
從「設計思維」看未來的夥伴協作與學校改進
作者:黃顯華2019-10-19
一向以來,學者多從教育的角度去探討學校課題。在本文,筆者嘗試從一個頗有影響力的商業管理角度(即「設計思維」),論述通過夥伴協作以促進學校改進的努力。
孩子是可改變的,我們不會忘記
作者:鄒秉恩2019-07-03
今天年輕人的表現,是否與他們在成長期所經歷的遭遇,無不令他們感到社會欠缺公義,成年人長期忽視他們的訴求有關?
家長不能妒忌老師
作者:彭智華2019-04-09
家長不應將自己與老師的影響作出比較,更不宜挑戰子女為何聽老師的話,也不聽自己的話,否則這些醋意的說話影響了子女對自己的信任。
創造品格2019教育峰會:德育如何回應世界劇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3-04
中小學需要對德育重視,關心學生的全人成長,而大學亦要配合,先助後領,先輔後導,以身作則,在家庭及社會都需要秉持道德標準。
教育的目的:塑造學生的品格
作者:鄒秉恩2019-02-08
品格發展的過程需要被栽培者、學校和社會整體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應責無旁貸,而家長的參與也屬必然!
學校領導如何塑造良好文化
作者:朱啟榮2019-01-28
學校領導理解學校文化,便可以評估是否需要重塑或強化學校文化?學校文化哪些方面值得加強?哪些方面發現有問題需要介入以恢復學校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