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香港

教育多元化:台灣能,香港呢?
作者:簡明宇2018-05-26
台灣的教育遠較香港多元化,其中公辦者,收費更與一般公校無疑。台灣的孩子有選擇,香港呢?
馬雲:我相信香港的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5-21
馬雲認為,香港並不只是屬於香港的,也不只屬於中國,而是屬於世界、屬於這個世紀的;香港人不應只看到香港,年輕人該放眼世界各地。
堅持「中國收回香港主權」的錯誤缺乏底氣
作者:阮紀宏2018-05-09
雖然英國確實管治了香港150 多年,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3 條條約有效論」。
歷史事實
作者:曾鈺成2018-04-26
「收回香港」是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簡單易明的描述,但「收回主權」的說法,卻帶有香港主權曾經不屬於中國的含意,不能準確反映事實。
雙重標準
作者:孫明揚2018-04-25
一方面要高舉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鮮明旗幟,另一方面又深深感到各方的國際恐怖組織利用互聯網上的便利去招募、聯絡、組織及資助各種恐怖活動,作為引致傷亡慘重的舉措。
從政府角色說到大變動
作者:呂大樂2018-04-25
依靠政策改變來主導社會經濟發展,不可以由上而下,由政府領導強勢推行嗎?但以目前所見,特區政府既未有足夠民意支持,同時也未有足夠的政治能量。
開放海南跟香港比賽融入國家大局
作者:阮紀宏2018-04-18
習近平的計劃,雖不至於石破天驚,但還是有點出人意表。
香港這個自由港的價值
作者:劉迺強2018-03-27
對中國來說,第一個問題是我們還是否需要香港這個灰色模糊地區?如需要,我們願意付出多大代價去維護這戰略迷彩?
不是戰爭的中美戰爭
作者:陳文鴻2018-03-05
美國用經濟制裁的方法打壓中國,在外聯合其他國家圍堵中國。中美關係惡化,必然殃及池魚,首先便是香港。
1960年彩色的香港
作者:林準祥2018-03-04
當今「手機快拍」氾濫,可曾想起在彩色攝影未普及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其實大部分的彩色香港影像,都是來自外地遊客在港遊歷時的快拍?他們用上35米厘膠卷相機,在不經意按下快門的一刻,已為歷史留下珍貴的定格。
香港語言
作者:國學新視野2018-01-31
香港語言受北風、西風同時吹拂,逐漸形成自己的「香港特色」,或叫「香港形式」。
港珠澳大橋的驚歎和感歎
作者:何漢權2018-01-26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年為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年,深具歷史意義。目睹大橋的宏偉是驚歎,大橋香港段建設進度落後卻令人感嘆。
香港學術職業的改變與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17
香港的學術職業正日漸老化,愈來愈不安全、問責性更強、國際化程度更高,與此同時,學術界逐漸將重心移至內地,且變得更具有靈活性。
須深思如何操作一國兩制
作者:呂大樂2018-01-15
在目前香港政治形勢底下,怎樣能有效率地在本地框架內走一轉呢?
黃鎮廷:關鍵的三板
作者:張灼祥2018-01-11
我是個進攻型球手。頭三板十分重要,那三板是:發球、接球、反擊。
再談烏龜和蠍子的故事
作者:施永青2018-01-10
香港人必須明白,中共是怎樣看待自己手上的權力的。
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作者:阮紀宏2018-01-09
實施一地兩檢才能使高鐵產生經濟效益的道理, 早就以經濟角度和實際角度說清楚。但正本清源, 修建高鐵香港段以至港珠澳大橋,都是政治問題。
也談烏龜和蠍子的故事
作者:施永青2018-01-08
在美國的政治集會上,一定不會容許有人高舉伊斯蘭國的旗幟。這不是表達自由的問題,而是政治姿態的問題。
認命 不認輸
作者:陳景祥2018-01-04
香港命運不管如何轉變,最重要的,是香港人能保持不認輸的「底氣」。
年輕人多怨氣不宜深責
作者:鄭楚雄2018-01-03
說香港的年輕人是被寵壞的一群,最喜歡引用的事例是過去社會經濟環境不佳,但人們大都埋首苦幹,任勞任怨,胼手胝足,創造發展機遇。
馮永業:加強與粵機場合作 服務灣區人流物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03
「機管局除了着力發展三跑之外,現有的兩條跑道亦有新的項目,能加強我們的貨運能力。」
回歸的歷史記載
作者:孫明揚2017-12-27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回歸是指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意即中國只是有一段時間因為種種原因散失了主權,但這個主權從未斷絕,一直存在。
衝破桎梏,開拓海外市場
作者:鍾普洋2017-12-22
發展海外業務最關鍵的一點:要真正業務全球化,第一件事是擺脫本地業務的管理方法和習慣。
以人為本,共譜智慧城市藍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15
智慧城市是以人為本,應依據市民大眾的需要來構建。
新加坡學生的升學出路
作者:朱啟榮2017-12-15
核心科目其中的中國語文科及通識教育科兩科的考試內容及方式令不少學生感到無所適從,難以有十足的把握。我估計如果學生有選擇,不少學生希望可以不用參加公開試而可以繼續升學就業,可是這在香港是不可能發生的。
香港現象補中國憲法與憲政的兩道不足
作者:洪清田2017-12-12
如果可以像開放改革初期實事求昰看中國自己、香港與世界千百年的人文全景,說不定可以在最高層次校正座標方位、輕輕撥亂反正,借助中港大同大異的互用互補取得共識共贏,世界也可能蒙其利。
易綱:內地香港經濟融合 互相增強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11
易綱認為,香港經濟與內地金融融合的發展態勢很好;內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香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內地跟香港在經濟金融方面的融合,應該是互相增強競爭力。
哈佛校長的建議:中國文革有世界含義
作者:丁學良2017-12-08
文革涉及的諸多元素是現代社會普遍面對的問題。從盡可能超越性的視野講授文革課,是我始終追求的目標。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文灼非2017-12-05
當中國有重大變革,彥山先生獨到的第三只眼可以繼續為我們撥開雲霧,洞悉局勢。
港澳合併可多方得益?
作者:莊太量2017-12-01
關鍵仍在於中央是否願意,如雙方都覺得無不妥,是可向中央建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