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蔡元培

秦泗釗校長:數字時代的博雅教育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11
在數字時代,博雅教育的理念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嶺南大學作為亞洲博雅大學聯盟的創始成員,致力於成為數位時代有影響力的文理綜合研究型大學。
夜遊東堂子胡同,穿越現代史長廊
作者:郭一鳴2024-03-15
走出東堂子胡同,有一種走出時光隧道、回首已是百年身的感覺。後來上網一查,才知道一條東堂子胡同,竟是半部中國近現代史。北京大學新聞網介紹:從蔡元培故居到伍連德故居,一西一東兩座老宅恰是兩位先賢的故居。
靜聽學者和詩人的呼喊聲
作者:郭少棠2024-02-14
兩個多月猛烈的炮火,在加沙這個人口密集但又生活困難的地方,不少知識分子,包括專業人士、教師、文化工作者和記者,冒着炮火,或堅守家園,或犠牲生命之餘,只能看着像大學和其他社會組織,在炮火中消失。
十年校長生涯最難忘的時刻──專訪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6
本社日前獨家專訪即將榮休的嶺南大學鄭國漢教授,從10年校長生涯的回顧、博雅教育的看法、嶺大新發展、大學愈趨政治化的觀察乃至中美角力對香港經濟的影響等皆有觸及,今日率先刊登他最難忘的兩次政治事件。
學習中文的一流讀物──民國中文教科書
作者:施林海2021-10-22
2010年起,國內掀起了一股「民國課本熱」熱潮,100年前的民國中文教科書的市場行情如火如荼,極受家長們青睞,熱潮延續至今,為什麼呢?
倉橋直街與書聖故里──夢迴紹興之三
作者:施林海2021-07-21
紹興的老街很有味道。我很喜歡一個人獨自走在這些街道上,細看歲月的痕跡,靜聽歷史的低喃。在這些古老的街道大門前,時而坐着幾個老人,平靜地享受着黃昏時光,從他們的臉上能看到歲月的滄桑,也有江山靜好的從容。
港大愧對蔡元培
作者:劉銳紹2021-05-04
港大的行動預示未來的一個結果,就是間接激勵出一些未來的社會活動家。當年的港大學生、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就是被港英政府打壓而加速投向左派陣營的。
明德格物
作者:陳家偉2021-04-16
港大的校訓是「明德格物」。「明德」和「格物」兩詞均早自《大學》,分別是三綱領和八條目之首,反映學習的過程是有明確次序:知之為始,能得為終。
看《覺醒年代》,學中共黨史
作者:郭一鳴2021-03-12
中共黨史與中國近現代史、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是分不開的,香港的年輕人要認識國情,我推薦看這部《覺醒年代》。
中國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路徑,決定於中國現代化的三個主旋律
作者:金耀基2020-12-12
《百年中國學術與文化之變:探索中國的現代文明秩序》與《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可說是我的現代化論述的兄弟篇,二書同為我1966年出版的《從傳統到現代》的後續書寫。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完成一個人
作者:張楚勇2020-10-26
經常有人推崇大學的人文教育,本意為何?要維持大學問,學生需要什麼特質?
大學之所以為大
作者:張楚勇2020-10-24
大學之所以為大,和我上一節所說的推行人文的教育也是息息相關的。我這樣說的理由是什麼呢?
香港大學中文學會九十年滄桑
作者:文灼非2020-08-17
我在1983年11月出任港大中文學會的出版幹事,負責學會所有出版事宜,包括編輯年刊《友文》,由約稿、編輯到找印刷廠及廣告商,幾乎是一腳踢。沒想到,這一年的出版經驗,為我日後從事新聞出版行業埋下了伏筆。
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顧孟餘的清高》讀後
作者:張楚勇2020-07-17
儘管胡適和顧孟餘都可以說是一生為中國的自由民主努力不懈,但後者卻是近於被遺忘。這代表了今人在近代歷史上缺乏足夠的認知。今天《顧孟餘的清高》出版,算是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這貧乏的局面。
魯迅在香港的足跡
作者:鄭明仁2020-01-18
大家或許有興趣知道魯迅在香港留下了什麼足跡。1927年,魯迅先後3次到過香港。其中一次到港是2月,2月18日和19日連續兩天在上環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演講。
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實地考察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1-13
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語文基金撥款的「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1月4日由丁新豹教授帶領,實地考察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來自本港十多間中學約40位師生參加。
國史教育中心辦五四人物選舉 魯迅大勝胡適蔡元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20
國史教育中心繼去年後再度舉辦「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以五四運動為主題,魯迅獲選為2019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魯迅不論在中、小學得票均取得絕對優勢,獲得逾12000票。
陳學然:蔡元培胡適為何會對學生運動反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30
蔡元培是五四運動的守護者,守護北京大學的學術自由。但大家忘了他對學生運動的看法。他曾保釋32個北大學生。但他對學生的支持並非毫無底線的。學生在五四運動初興時表現的愛國大義、思想主體性等慢慢受到消解。
五四運動在香港
作者:何漢權2019-11-20
百年前的五四愛國運動在香港,英國殖民政府,祖家在英國,當會「冷靜」處理,想方設法拘捕五四發動者,英國人深諳,容許在香港反日,骨牌效應,香港的中國人,必然反英、再反列強!
「五育」中被忽略的「育」──美育
作者:梁振威2019-11-18
過去五個月的社會動盪中,學生的行為,完全反映出五育的失敗。當中「美育」的失敗,原因甚多,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是老師對「美育」的理解不足。
今天的大學
作者:鄧兆鴻2019-11-15
參與暴力的人士,不知有多少是大學生,為何今天香港有些大學生會成為暴力的追隨者,為何他們不循合法的途徑去宣洩他們的不滿?
實地考察一:五四運動與蔡元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12
「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之實地考察一「五四運動與蔡元培」現正接受報名。
年輕學子論五四 兼容並包是宗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07
一個有底蘊的文化,不會排斥外來文化,而是善於融合外來文化,使自己的國力得以提升。在21世紀的今天,對於中國文化,我們不應只停留在背誦的層面,而是要深入了解,從而反思有沒有需要改進,或者保留的地方。
讀段崇智校長公開信
作者:陳景祥2019-10-24
身為校長,如果連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學生都不做,這才算是「縮骨」吧!教育工作,不是要春風化雨的嗎?
歷史年度人物選舉 回應五四運動百周年
作者:何漢權2019-10-16
「名家系列講座」第一講,請來丁新豹教授(前排左三)、范永聰博士(前排左二),以及四位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主林俊朗、周正賢,李謙諾及梁文輝,分別撮述五四歷史人物。前排右一為陳學然博士、右四為作者。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的考驗
作者:文灼非2019-08-22
張翔上任校長一年,與學生仍未建立深厚關係,建議他在新學年開始後,定期與學生代表在官邸茶敘,聆聽年輕人的心聲。
《讀史論知人》的五點必知看法
作者:張建雄2019-07-10
筆者相信天道是在的,回顧千年,宋神宗和王安石以熱心和勇氣,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是令人敬佩,而當時的所謂君子們,欠缺了進取精神,不能與時俱進。
梁卓偉:希望社會學習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精神
作者:編輯精選2019-07-09
蔡元培先生以「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理念改革北大。93年前的今天,恰巧就是他離開北大的日子。他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他的風骨,不時提醒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張文光:自由之魂
作者:編輯精選2019-06-20
一個新時代的大變革,一個波瀾壯闊的五四,其思潮的孕育、互動、交鋒與激盪,隨自由的北大精神,早厚植於青年與人心,才能在國難當頭時,瞬間點燃國民的怒火。
蔡元培:修己以體育為本
作者:編輯精選2019-06-02
運動雖然重要,但不可以無節。既要睡眠充足,又要涵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