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9:59:0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首頁
Tag: 教育政綱
Tag: 教育政綱
教評心事
選後教育發展前望
作者:
黃冬柏
2017-04-07
教育本來就是為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手段,青年人今天的表現如有令人不滿的話,教育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教評心事
林鄭教育抱負初探
作者:
曹啟樂
2017-03-23
早前與十位教育界朋友與林鄭月娥女士談了個多小時,參與者有中小學、幼兒教育校長,更有國際學校老師、年青合約老師等等。席間當然提出了多項建議供她參考,她也罕有地講述她的教育抱負,值得一記。 先賣過關子,大家有沒有2017行政長官選舉政綱?粉藍以同行We connect作封面標題的那本,政綱是硬的,那軟性的呢?便是以她名字為題,附上案頭相片,及金句的個人故事書了。金句云何?即「香港人很優秀,香港底子也很好,只要認準方向,團結一致,我們一定可以再創輝煌。」 難得感性的時刻 林太常予人硬朗感覺,「好打得」之名讓她予人「硬」、「冷漠」、「乏人氣」的印象。這本故事書展示她難得感性一面,首章已講其出身,核心是家中支柱——母親的堅毅角色。其後是求學階段,在天主教修女辦的學校學到要「力行仁愛,實踐真理」,當時的校長李永援修女說她「希望在畢業後服務社會,透過接觸市民去理解他們的困境,從而解決他們的生活難題。」因此,看到香港電台劇集「北斗星」,深受劉松仁演的社工啟發,升讀港大社工系,立志要成為一位社工,也事出有因吧。 故事書特撥一章名為「快樂時光」,述說她在英國劍橋進修,車禍住院,與丈夫林兆波結緣,以至誕下兩位兒子的生活片斷,更有一些難得一見的家庭生活照。 教育理念沿於經歷 筆者以為,上述小書不期然而多次觸及教育,例如林太的成長、立志、投身公務員行列,與她所受天主教修會學校、港大社工系的教育、赴內地參觀等不可分割。在英國偶遇未來丈夫,願降職往英陪伴在彼邦讀書的兒子,也顯示她重視家庭教育的一面。這些經歷也許會影響她的教育理念吧。 林太見我們時,特別提到自己在公務員生涯中,沒有直接在教育部門任職,卻心理上情鍾教育。在1998年時任財政司梁錦松要減各部門財政10%,林太時任庫務局局長,便提出要豁免在基礎教育上的資源調整,理由是教育的成本組成是十分基本的,沒有水份可言。 林太提到倘她當選,每年額外多撥50億元予教育,具體展示她重視基礎教育,並即席向席間各位諮詢撥款用途。她提出要為幼師訂定薪酬架構表,但亦提醒一旦納入政府資助系統內,政府的管制便會加強,因用的都是公帑。 近年學生人數極為波動,甚至可以用「過山車」來形容,林太提出對治之道,是需要有大動作的,大刀闊斧的所謂有重大影響(major impact)的政策。 在教育的優先次序方面,林太表示已聽取了業界不少意見,大體已掌握問題所在。教師編制的調整,加強輔導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例如設定特殊學習學生的統籌老師(SEN co-ordinator),培育「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的人才等等,都十分重要。至於大學方面,林太主要關注自資院校的發展,期望可批多些自資院校資助學位課程,讓文憑試學生可獲多一些資助大學學位課程選擇,而同時,盡量覓地,免地價,以至貸款予院校建新的學生宿舍。 無論教育政策如何對頭,也需要有教育熱誠,著緊學生利益的官員去落實之。我想林太宜應尋找一位同樣具教育抱負,內心有一團火的人士擔任教育局局長。 林太一直予人高高在上,以至有點「離地」的印象,但她在政綱中提出每年一度的教育界高峯會議,她會親自出席,聽取教師、校長的意見。而在這次會面中,亦有一位年青合約老師,向她透露工作了多年,由教學助理做到中文老師及圖書館主任,但仍未能納入常額編制內。他初則站立發言,林太很快便請坐下來慢慢說。而預算一個小時的會議,準時開始,卻延長了十多分鐘才結束。 不錯,加強親和力,盡心聽取意見,重視各界溝通,並適時作出改變,是林太應做的事,正如她以「同行」為競選口號,再引申為關心、聆聽、行動。如果是日後施政的依循的話,這是香港人所樂於看到的。
權在教育
天佑香港 教育要有明天
作者:
何漢權
2017-03-16
三位候選人都說教育重要,但如何有效投資教育,而教育政策怎樣配合,這在三人的政綱裏,都難窺究竟。
細說文教
香港教育的核心價值
作者:
鄭楚雄
2017-03-15
教學除了是灌入之外,也還需要消化,更需要吸收。
按類別瀏覽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灼見視頻
臨證說中醫
法治隨想
狀元會客室
堇塘漫錄
天天有玄機
邵志堯傾傾傾
教·學元宇宙
乙巳蛇年運程
市建‧智見
藏富於美
齊物論
點碳成金
點一盞燈
黃框的影像故事
黃官一分鐘
鹽鐵說
高思在雲
高和分享
高力洞察
騎筆飛翔
馬國川專欄
香港高等教育透視
香港願景
香港第三只眼
香港新思維
香港教育3.0
香港史志
香港1973
香島浮萍錄
飛鴻踏雪泥
飛花擲葉
風水輪流轉
韻諫春秋
韜光哲語
面對面
非同梵響
靜心觀海
青出於藍
雙修別集
隔洋筆談
陳校長的夢想校園
陳德霖觀點
陳弘毅的法學世界
陳家廚坊
闖出教室
閒談中藥
閒旅人手記
鑑古知今
錦麟觀察
錢學讀札
金錢文化
金融觀察
金融百事通
金融影像
金玉良言
醫外之音
逢場作戲
造物大觀
農圃雜說
路從心上起
路上
贏銷0與1
貪新念舊
貨櫃碼頭前景
財與理
財經解碼
財經薈萃
財經縱橫
財新觀察
負面「冇」市場!
議國談香
論盡媽媽
談玄集
調查報道
說聞解字
說東道西
說文解字
誦讀天地
語文現代化
詩詞畫意
詠翔展翅
詠春傳承
訪談錄
言足遷行
解讀中國經濟奇蹟
觀宇宙
觀世錄
觀世界
觀上海
西窗燭
褚簡寧專欄
表哥招呼你
行看雲起
行攝時光
蘭薰軒誌
藝趣談 Art Uncovered
藝術香港
藝思人生
藍色候鳥
蒙養之道
萱草地
草雲居
茶香深處
茶味小集
英雨春風
英語通識
英倫新事
芳間樓傳
色空本無殊
舒立觀察
舒目與舒懷
舊日足跡
與領袖同「恒」
自由行
腹有詩書
股海觀瀾
聲顯名揚
聚秀一方
翔話短說
義不容辭
美中不足
縱觀金融
緬懷南師
緣繫敦煌
網絡電視風雲
綠林好看
經貿研究
經營文化
經濟透視
經濟論壇
經濟學人
經濟及投資論壇
經典雋語
細說美股
細說文教
細介琦聞
純慧集
紐約書札
紅樓一夢
精算情懷
精彩閱讀
粵語古趣談
管領有道
管理與營銷
等閒人語
童話世界
童畫未來
童心未泯
科技與大健康
科技人間
私募風投生態圈
禪意日常
神州視野
知識遊牧者
瞥未居胡言
眼底天下
真假李小龍
盡言篇
盛世忠言
益行游藝
百歲人生
白先勇專欄
甲辰龍年運程
用經濟學做眼睛
生活詩意
生命教育
環球遠見
環球經濟
環保睿見
瑰麗時空
瑰樂琦心
理想政體的追求
理大輝煌
球財之道
珠海商評
玩物益志
玩AV 悟商道
王文華專欄
獨眼讀看
獨家評論
獨家報道
狂瀾集
特首網誌
熊孩子
煒論經濟
焦點觀察
無煙企業專輯
無問西東
焉知非福?
為香港寫個讚
為理詮釋
灼見體育
灼見養生
灼見金融
灼見醫療
灼見評論
灼見經濟
灼見科技
灼見生活
灼見活動
灼見會籍
灼見文化
灼見教育
灼見政治
灼見投資
灼見專輯
灼見專訪
灼見報道
灼見地產
灼見商業
灼見創科
灼見健康
灼見來論
火鳥縱橫
澄鏡臺
潮.生活.文化
清華EMBA學堂
清淨源流
清心啟智
海角龍吟
流金歲月
活在當下
洪無範筆記:香港學 Plus
洗耳恭聽
泰然自曰
法律新思維
法外逍遙
治本醫學
治本清癌
沛理論
沈鑒治隨筆
求知集
民間對話
民心雕龍
民主中國
歷史內外
歐洲看世界
權在教育
權傾網絡
樂遊聲色藝
樂言回首
樂樂集
樂樂新集
桴浮隨筆
校長專訪
東西南北集
東北亞風向
東亞潮研
杜田農夫
杏林英傑
杏林舊事
杏林世家
李小加網誌
朱鶴亭養生錦囊
朱鶴亭養生智慧
未完未善集
望遠鏡
會計群彥
書海尋珍
書林漫步
書寫新界情懷
智行 · 筏可北遊記
智美慧香
智睿情真
晉城集
時空之門
時政風雲
星級假期
易大象傳淺說
明見萬里
明心明僧
明「策」秋毫
施永青觀點
方略品評
新詞舊語
新政新挑戰
新國富論
斯仁集
文章摘萃
文明路幸福路
文明的地圖
文字因緣
文化點滴
文化清泉
數據那點事
數據智能
敢說亮話
敢言集
教.學一席談
教養女王
教評心事
教育論壇
教育評論
教育眼
教育心線牽
教育大同
教大新藍圖
政見
政治與人文
政治學視野
攝‧寫‧文人2019
攝·寫·文人2021/2023
攏袖觀棋
拆局造王
投資通識
投資掠影
投知何解
抒情香港
戰略觀點
懸壺濟世
懷念陳明銶教授
懷念羅啟銳特輯
懷念劉紹銘教授
憑欄瑣記
慧眼看西畫
慚言宏論
感創航道
感創共學
愛生活,更健康
愛教養
意氣揚揚
情陷探戈
悅閱童心
悅己者容
息息「商」關
恒生經濟月報
思潮交鋒
心有靈犀
心寬自在
微言大義
循環與隨機
從「融」自在
得閒去飲茶
彌合兩個香港
張口八方
張五常書室
弈耕者言
庠序聞見
幼教新視野
幸福槓桿
幸福來敲門
常降甘霖
常與善人
巾幗經綸
嶺南芬芳
山城內外
屠龍記
小培解百病
小培保健錦囊
對症不下藥
尋找趨勢
尋找前沿醫療
尋常百味
專病專治
射鵰解謎
寰宇追蹤
寰宇視野
家長教室
家貓與家健
家國天下事
客家情懷
安得廣厦
安之若素
守望家國
宇宙心情
學習智富
學研文化
學海無涯
學書漫筆
學壇角落
學人睿見
孩子這樣教
孩子大不同
字旅相逢
威水香港
妙手仁心
妍而有信
如是我觀
如是因如是緣
奇門看古今
夫子自唱
天光雲影
天人/古今
大音希聲
大醫精誠
大觀園
大洋彼岸聲
大師論教育
大師見聞錄
大學風景
大學的理念
大學校長視野
大問於市
大中華視野
夢想大學堂
壺思集
壹學者
墨路緣
場景與探索
城市考古
坐綠苔
坐忘書
地產論壇
在舊書堆裏
圖片故事
國際金融評論
國際連線
國際觀
國際特派員實戰錄
國事港情
嚴浩健康錦囊
嘉言懿行
商業歷史
商情
唐言雋語
品酒文化
品評四方
品味歷史
周遊蘇格蘭
周遊世界
呦呦鹿鳴
吐露廣場
名校巡禮
名家論教育
名家觀點
名家演講錄
名家教室
名勝楹聯
司長隨筆
台海風雲
台海西望
台北觀點
可持續旅遊
古董漫談
古董收藏
古文漫讀
古今藝粹
反修例風暴
危機公關
博雅教育
博海論壇
博弈論
千禧風雲
千年.瞬間
十大校長論壇
十大校長訪談錄
劍橋不是夢
創造·轉化
創科錦言
創科智慧
創科人語
創新拿鐵
創思.慧行
剖析政治
前瞻未來世界
刺與樑
刹那芳華
初生之學
冷思熱話
冠域觀點
再思·香港
共享共嘗
兩極之間
兩京粵通
全球房東
免費早餐
傳媒觀察
健體縱橫
健康大解碼
保險事務所
佳文共賞
佩韋放言集
何無有之鄉
似水流年
企業教練
以善致富
以史為鑑
今天與時光隧道
仁愛滿香江
仁人之見
人間攝手
人生跑道
人生職場GPS
人生如畫
人物志
人文經濟學會
人文天地
人事擂台
京港觀點
互聯網經濟
互聯網新思維
乜乜物物
中銀經濟評論
中醫御膚道
中華藝文
中華智慧與人生管理
中美聚焦
中美博弈下的香港新出路
中環新譚
中港政經評論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經濟月報
中國熱點
中原薈《薈訊CentaLife》
中南海政局
世界靈敏度
世界觀 Vision
不平則鳴
下里文人
上下求索
三好三願
一門超出
一片天文稿
一帶一路新思維
一字記之曰
MPF攻略
Let’s Power Up
ForeSight 智瞻
Economic Kaleidoscope
DSE範文賞析
ABR經濟
2024書展巡禮
2024十大校長論壇
2023書展巡禮
2022書展巡禮
2021書展巡禮
2019書展檢閱
2018書展檢閱
2017書展檢閱
2016年台灣大選
政局
熱門文章
長和賣港口風波──做足功課 理智應對
黃賢
一身傲骨 三千詞作夜點睛 76歲詞聖盧國沾告別戲劇人生
本社編輯部
關品方:長和一筆交易牽動國際棋局 中方如何突圍免受美箝制?港口布局只求經濟利益 還是攸關國安戰略?
本社編輯部
冷戰與國際秩序的變化:美式霸權的動態演化
鄭永年
「可以選,我選自由自在」──專訪黃修平導演
馮珍今
長和繼續爭取出售港口 學者籲交易雙方須顧及中方商業利益
本社編輯部
國際生愛香港國際化、港大英語教學、大灣區多工作機遇
本社編輯部
邵志堯博士:長和賣港口餘波未了 事前未深思政治風險?商業物業市場未回暖 可引導內地平錢來港?港交所換女CEO後 港股有運行?
本社編輯部
杜寶玉貼地氣的水墨情
益行
香港《財政預算案》是一盤帳還是兩盤帳?
羅祥國
科大入學處處長:科大着重創造知識 而不只是傳授知識
本社編輯部
葉秀亮教授:美國步步進逼 巴拿馬運河會花落誰家? 長和不配合北京 將有什麼嚴重後果?
本社編輯部
律師夢見特朗普 引粵劇名師龍貫天:做人「三要」和「三不要」
李偉民
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張灼祥
感懷「新」世:兒時‧光陰
李偉民
何志平:特朗普為何急須霸佔巴拿馬運河? 中國怎樣透過多元運輸戰略 不受美國牽制?
本社編輯部
幸福和報告無關?
張建雄
如何做一個愛國企業家?
陳景祥
AI是跨學科研究催化劑 卸任後專注AI for Science──專訪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
本社編輯部
特朗普向全球汽車業宣戰 進口車徵25%關稅 習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陳鳳翔
雷鼎鳴
趙靈敏
廖書蘭
尹瑞麟
謝祖墀
袁彌昌
崔少明
馮穎匡
傅瑰琦
何志平
劉兆佳
提示訊息
您已成功加入電子報名單.
Launch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