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國安法

香港變化大 周永新籲政府多解釋 消除市民困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7
周永新表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論述過於宏觀,而且內地的創科產業早已建立起來,香港卻仍在起步階段,怎樣配合國家的發展大局及在其中發揮所長?他建議,特區政府在有關宣傳時必須多作解釋,並且以具體事例說明。
鄧炳強:立場新聞涉煽動 新聞自由未受限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09
我想指出,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有關權利和自由並非絕對,新聞從業員與其他人一樣都有義務遵守所有法律。只要不違法,傳媒評論及批評政府施政的自由並無受到限制。
煽動罪劃出了什麼紅線?
作者:陳景祥2024-09-09
是否「蓄意」、「罔顧後果」,倘要檢控,應要有嚴謹及清的舉證標準,令新聞界和公眾有所依循。新聞工作的守則是追尋真相;但真相一旦公諸於眾會引起什麼後果,很多時候都不是新聞工作者可以控制。
崔建春晤梅儒瑞 就對方涉港言行申立場 盧兆興:中美政治文化迥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08
港府發言人指美國一直漠視香港2019年發生重創香港社會民生經濟的暴亂,惡意詆毀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相關法律,對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的香港特區肆意攻擊,「其虛偽『雙標』表露無遺。」
香港國安法守護了特區政治架構和政治秩序
作者:劉兆佳2024-05-31
筆者認為,香港國安法是一個較為溫和、務實和明智的手段打擊內外敵對勢力,也為日後香港選舉制度的徹底改革和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奠定必要的基礎。
間諜從來不易明
作者:劉銳紹2024-05-27
我在過去的採訪生涯中,真的看了不知多少怵目驚心的政治殘暴和詭詐。所以,還是與政治保持距離為妙,愈遠愈好。政治從來沒有普羅大眾相信的善惡,只有爭名逐利者決戰的勝負。
香港的「中國性」──一本多元的身分認同和文化認同
作者:馮可強2024-05-14
若照搬內地的主體意識,過分強調單純與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就會違反一國兩制的原意,削弱香港「獨特優勢」及因「高度自治」而衍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不可能有效地繼續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作用。
遵禁制令 禁「獨歌」 正視聽
作者:黃錦輝2024-05-14
禁止播放《願榮光》是特區政府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而採取的必要措施,廣大市民和媒體機構應該清楚法律底線,更應自覺遵守法律,對「獨歌」說不。
第23條立法 不是歷史的終結
作者:張炳良2024-04-08
普羅市民心無異念,應一切按平常心,維持自由生活作業,亦不濫用自由;保持國安和守法意識,唯不有意或無意地營造「泛化」現象、寒蟬效應。政府當局及各級公職人員執行國安要求時,須不偏離民心,掌握好情理分際。
當國家安全壓倒一切
作者:陳景祥2024-03-29
國安法處理的都是嚴重罪行,按理不會動輒應用。澳門2009年就已完成23條立法,之後一直沒有動用,這方面經驗可供香港借鑒。國安法盡量備而少用,也許是減少對港造成衝擊的其中一個方法。
國家安全的社會意義
作者:何漢權2024-03-29
今天世界風雲色變,國際政客從來居心叵測,弱肉強食,森林定律是永遠當道,國安課題要面對的挑戰十分多元,軍事、網絡、金融、科技、太空等領域,都納入要國安的保護。稍有鬆懈,後果將會變成難以承受的重。
凱撒歸凱撒
作者:孫明揚2024-03-21
據網上資料,歐美各國都面對同樣問題,並無明顯案例作為指引。籠統來說,一般認為叛國者不會為叛國行為懺悔,請求神赦免他的罪行。按理有悔意便不會進行叛國行為,舉證有困難,有關案件往往拖拖拉拉,不了了之。
香港不會玩完 但會變得難玩
作者:施永青2024-02-27
其實,類似的文章在網上常有看到,甚少能引起政府官員這麼強烈的回應。這可能因羅奇一向都是看好中國的「大好友」,算是與特區政府關係良好,並在金融界有一定地位的外籍人士。
羅奇擔心香港有理 唯盼仍有希望
作者:譚新強2024-02-19
美國人很現實,"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其實所有人包括中國人也現實,如要恢復香港昔日光彩,很簡單,投資者,不論中外,都必須得到合理的長期回報。
23條立法後的新香港
作者:陳景祥2024-02-09
特區政府經常說,23條立法後香港就可專注發展經濟。現在看來,23條立法之後,香港面對的西方打壓只會愈來愈嚴重。香港最大的難題仍然是政治,而非經濟。
肅正心態 應該無恙
作者:崔少明2024-02-01
我們千萬不要倒過來。過去十幾年,越走越右,最終右到騷動倒政府,還想引入美國,與中國對着幹。如今最怕在牛頓第三定律下,極右激發對等的反作用力,搞出個極左。
李家超:今年完成23條立法 困擾畫句號 全力拚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25
李家超表示,《基本法》23條立法工作是刻不容緩的,應該是「早一日得一日」。香港縱然是君子,但亦要防小人、要防敵對力量、防間諜活動,保障香港利益和經濟發展。
美國如撤銷香港經貿辦 香港如何逆境自強?
作者:羅祥國2024-01-25
在現今中美關係下,美國國策是要確保繼續稱霸全球的大政治。對美國的利益來說,香港只是小菜一碟;這正如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三體》裏的一句名句:「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張舉能:不能接受法官履職遭威脅制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23
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周一(22日)下午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說,法官必須能夠在不受干擾或非正當壓力下對案件作出判決及在判詞中解釋其決定,這點對司法獨立至關重要。
高等教育是香港增長最快行業
作者:譚新強2023-12-24
相信香港的大學對全球學者,尤其內地和海外華人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對剛起步的年輕助理教授而言,香港的起薪點比美國還要高30%以上,對比英國更高出50%以上,稅後收入差距或接近1倍。
任重道遠
作者:孫明揚2023-12-21
現實是我們儘管向外宣傳香港還是奉行普通法的國際金融中心,但西方傳媒並不接受,繼續以他們的價值觀為依歸。說好香港故事任重道遠,荊棘滿途。
黎智英案開庭 量刑最重為終身監禁 中方強烈譴責外國勢力干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9
黎智英案開庭,此案由去年延後至今,根據《國安法》,76歲的黎智英若被定罪,將面臨終身監禁。其子黎崇恩奔走數年,3月曾將案件提交聯合國申訴,12月曾晤英相卡梅倫,中方對外國勢力干預予以強烈譴責。
禁書帝國
作者:張宗永2023-11-14
是自我審查乎?是掌權劃的紅線劃得太模糊乎?在內地可以買到的書,在香港買不到?我很早便曾經在專欄說「何妨京官治港」,也許掌權的人多一點自信,反而會多留一點空間與百姓。
林定國:面對地緣政治轉變港人應如何自處?香港怎樣全力維護國家安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31
灼見名家傳媒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由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擔任主禮嘉賓。他指出,世界地緣政治演變的確為香港帶來很大改變。要應對這些挑戰,最基本原則是,香港人要做到自信、自保和自強。
張炳良:香港從不缺想像力 唯欠商業及大局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4
政治爭論深深影響了這一代年輕人的思維。有年輕人選擇躺平,有年輕人選擇移民,對未來感到悲觀。張炳良教授寄語學生要看歷史趨勢,不要太短視。既然年紀尚輕,未來就有更多機會,比年長一代應該更有信心。
林定國:司法獨立未動搖 主動說好香港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0
《港區國安法》實施三年多,香港的司法獨立性廣受外國質疑,擔心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接受本社專訪,以實際數據回應本港司法獨立性受到動搖的報道,他並稱需主動向外說好香港故事。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如何說好《國安法》的故事,增強說服力?──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宣傳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2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即將擔任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主禮嘉賓。他認為,要說好香港故事,關鍵是故事要真實、具說服力的,以無法爭議、客觀的數據、定罪理據為依歸,不能只是口舌之爭。
蕭澤頤:一切為了市民安居樂業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3
近年來,警務處面臨多方挑戰,儘管挑戰重重,警務處仍多年如一日地認真扮演着公民生活守護者的角色。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說,面臨種種挑戰,他的責任是傾聽前線聲音,改善政策,令前線警員工作更有效快捷。
修復有期?
作者:張宗永2023-08-01
中國歷代領導人都很欣賞新加坡,既取得經濟成就又能維持一黨專政,但做香港特首這個地方官,比做新加坡總理這個國家領導人難十倍。
國安法有兩制之別嗎?
作者:陳景祥2023-04-21
北京三番四次敦促香港要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但特區政府一直趑趄不前。特區政府的主事人也許還沒有察覺到,國安議題從2012年開始已不再是憲制責任「咁簡單」,而是中南海的首要關切、是重大政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