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林鄭月娥

為什麼市民要相信和尊重鄭若驊?
作者:王永平2018-12-31
鄭若驊是由特首提名,中央委任的政治官員。港人憑什麼要無條件相信其住所有僭建的鄭若驊個人誠信和品格完美無瑕?
管治水平不入流禍害市民
作者:關焯照2018-12-28
香港是一個一流的國際城市,無奈,管治水平不入流,令不少基層及中產受到無必要的痛苦。筆者看見這情況,真是感到十分無奈和悲傷。
UGL案惹爭議 林鄭有責任處理
作者:王永平2018-12-26
特首林鄭月娥稱不會干預律政司的決定,但相信鄭若驊司長願意向公眾解釋。讓我從一國兩制政策和《基本法》的條文,評論林鄭特首和鄭司長在UGL案爭議上的責任。
總理李克強對特首林鄭的「提點」
作者:尹瑞麟2018-12-24
在以往的會面中,主要是談特區參與國家發展的李克強,今次特別提到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比較罕見,顯然意有所指。
馮程淑儀:擺脫「救火」工作 思考長遠政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8
「管治新風格主要是增加政府透明度、推動創新及增加公眾參與,也就是創新辦的工作。」
新聞博覽館活化舊建築 傳媒求真精神此中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06
香港新聞博覽館本來選址西九填海區,幸而得到時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提醒,嘗試申請「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三期)」,最終得以在必列啫士街這個和香港新聞頗有淵源的地方建成。
聯署撐填海只是政治表態
作者:關焯照2018-11-16
經濟學者聯署支持填海建造人工島根本是政治表態,大家不需要對聯署看得太重要,特別是幾位老一輩的經濟學者是團結香港基金會成員,難以令市民感到他們是中立的。
要考試主導,還是全人發展?
作者:黃家樑2018-11-09
究竟大學收生應該重視成績,還是其他方面才能呢?香港教育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全人發展,還是成績掛帥呢?
香港最基本的問題:年輕人不信任政府
作者:王永平2018-11-07
香港今天最基本的問題不是土地,而是不信任。更準確的說法是,今天大多數年輕人不信任政府。
大學收生正在改變
作者:程介明2018-11-05
大學入學仍然會是一個競爭入學的境況。只不過美國的大學,似乎普遍地覺得,若只看考試成績,會不利於在中小學由於家庭資源不足而成績不佳的弱勢學生。
大橋沒有用好管好 大灣區沒有規劃好
作者:阮紀宏2018-11-01
三地政府各自為政,港澳特區政府都缺乏上級指示。而今中央領導人提出大橋要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用好管好這座橋,但在三地政府之間又缺乏一個更高層次的政府去監督。
香港邁向新階段
作者:陳家偉2018-10-30
香港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特首林鄭月娥也發表了新的《施政報告》,特首在教育方面也積極有為,撥了83億額外的資源給教育去進行各類的發展或改進。
教育:香港故事──下一章
作者:程介明2018-10-29
40多年前的社會、當時的大學畢業生、當時的大學教育,都難以用來衡量今天的事物。因此,作為政府,應該是運用社會資源,盡力照顧弱勢子女的青少年學習生活。
林鄭月娥能否為香港燃點希望?
作者:褚簡寧2018-10-26
林鄭的「燃點希望」口號,又是為了什麼呢?她是否意指香港失去了希望,在她的領導下,香港人可以重燃希望嗎?
一種自決的人生觀
作者:謝冠東2018-10-23
自決的要旨,在於你是自由的,並因為要對人生負責,而作出種種決定。這些決定可能是有代價的,甚至忤逆着主流的看法,但你還是要這樣做。
黃遠輝應攞大紫荊勳章
作者:湯文亮2018-10-22
有人話若果黃主席沒有開記者會質疑政府點解土地供應由1000公頃上調到1700公頃,令他和他的小組作做的事變成徒勞無功,甚至有被政府玩弄的感覺,他的確可以攞大紫荊勳章。
林鄭月娥:教育專業導航 對症下藥可茁壯成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21
林鄭月娥表示,她並沒有把這些工作套以「教改」的標籤,因為她認為本港教育毋須接受可能傷及筋骨的全面改動,只要對症下藥,強身健體,就可茁壯成長。
堅定前行 錯都要做
作者:關焯照2018-10-19
特首將填海的面積突然由1000公頃增至1700公頃,但又未能交出合理解釋來支持這決定。這種曖昧態度令市民質疑政府堅持填海是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百年饒公雖殁 巨匠精神不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18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樂見《百年巨匠》紀錄片拍攝饒宗頤教授的生平、事蹟,讓更多人能認識到才情橫溢、學藝雙攜的饒公,同時借助紀錄片傳誦他深厚的學養內涵、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堅定決心。
必也正名
作者:曾鈺成2018-10-18
林鄭說,「明日大嶼」分階段進行,首先研究1000公頃的填海,然後才決定最終的填海規模。既是如此,《施政報告》為什麼不可以說繼續研究「東大嶼都會」計劃,考慮在原來的1000公頃之上增加700公頃呢?
大嶼若智
作者:胡孟青2018-10-16
政府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合共約1,700公頃的人工島,規模之大,金額之多,恐怕未到立法會,社會各持份者都會極大反應。
香港誰主浮沉
作者:劉迺強2018-10-16
特區政府承襲港英做法,靠顧問公司治港,房地產相關的顧問公司,充斥着前高官,而且都跟地產商千絲萬縷。連許多所謂環保組織、激進分子,背後都是地產商。
施政報告填海計劃 遠水不解近渴
作者:陳文鴻2018-10-15
林鄭肯填海,這是值得支持,但要在2025年才展開首階段第一期填海工程,要到2032年第一期填海才有住宅單位落成,似乎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施政報告之「決而不議」
作者:湯文亮2018-10-15
搵地小組是棧道兵,作用是掩人耳目,亦達到目的,林鄭今次做法比「議而有決,決而有行」更進一步,就是「行而不議」,政府認為應該做就去做。
從「新公共管理」看《施政報告》的不足
作者:尹瑞麟2018-10-13
特區政府在提出新舉措及要求社會投入更多資源的同時,也應提出將來用以衡量這些新舉措是否成功的指標。
風水佬呃你10年 林鄭呃你14年
作者:關焯照2018-10-12
林鄭不去解決短期問題,反而狂sell自己好有長遠眼光,在14年後有大量房屋供應,你估無樓一族和住在劏房的市民會有何感覺?筆者想是寒天飲冰水,點點記心頭。
林鄭月娥《施政報告》沒有說的是什麼?
作者:褚簡寧2018-10-12
像多數其他香港人一樣,我知道林鄭會避談政改這種令人不快的議題,一如她去年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時那樣。不過,除了政改外,有些議題她亦從未觸及,然而特區政府和北京領導人卻遲早都要面對這些問題。
情況照舊
作者:曾鈺成2018-10-11
拿今天的局面跟一年前比較,社會環境和氛圍變好了嗎?凝聚社會共識的困難減少了嗎?解決政治問題的機會提高了嗎?
和四個特首商榷:我們應怎樣「討論」填海?
作者:徐家健2018-10-07
民間特首劉德華被民間網友狠批「多年形象,一鋪清袋」。林超英認為2000公頃人工島是一場可能「一鋪清袋」的賭博。把政府全部儲備去建人工島就必定「一鋪清袋」嗎?
唔想做要做 應該做唔做──23條立法與出售公屋
作者:陳景祥2018-10-04
要實施23條國安法,會涉及香港法律的修訂,每一項修訂都是高度敏感且充滿火藥味。相比之下,土地房屋問題雖然棘手,但牽涉的主要是利益分配,不是政治對抗,應該較為容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