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何價?真的值得有些國家以錢先行,懶理人工智能武器的準確度和可靠性?把無辜人命置之腦後。

美國最近秘密派遣僱傭兵參戰烏克蘭,全球戰爭或即爆發?美國與烏克蘭簽訂的雙邊安全協議,以及俄羅斯在這此行動有何反應?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有何看法。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俄羅斯和北韓之間的軍事聯盟,將阻礙中國作為烏克蘭衝突的潛在和平締造者,以及在南北韓關係中充當潛在調解人的角色。

5月底,北約組織成員大國都為烏克蘭開綠燈,解除限制烏克蘭採用北約提供的武器,襲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設施。資深傳媒人張翠容擔心,俄烏不僅和談無望,並有可能令戰事失控,禍及全球。

烏克蘭和平峰會落幕。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俄羅斯不參與峰會意義不大,而歐美一直支持烏國,皆因龐大的經濟利益。一起聽聽他怎說?

美國議會通過約950億美元的撥款,支援以色列、烏克蘭和印太地區,包括台灣,暴露其背後真實意圖?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撥款實為美國政府支持持續衝突,也是拜登政府的選舉策略。一起聽聽!

在美國新一輪援助通過,西方國家達成共識,決定不遺餘力支援烏克蘭的情況下,他們毋疑希望斬斷俄羅斯從中國獲取的物質支援,來盡早結束俄烏戰爭。

烏克蘭和美西方互相由疲倦到厭倦,戰事也就停止了,和平不是最好的嗎?何苦來哉!

資深傳媒人趙靈敏認為,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潭,進退兩難。結束時間遙遙無期的這場戰爭,不停消耗着俄羅斯的國力,讓她在國際上四面楚歌。而從俄羅斯歷史來看,對外戰爭的失敗,每每導致國內會發生重大變化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烏克蘭已呈潰敗之勢,被迫上談判桌,有機會被要求政治中立,唯這個結果對烏克蘭有好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俄羅斯總統普京高票連任,成功後將面臨什麼內外挑戰?俄烏戰爭陷入泥淖,北約國家將會漁人得利? 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許楨的分析。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會沿用烏克蘭模式,發動台海戰爭,讓軍工業獲利,而民進黨政權將會密切配合去中國化行動。

烏克蘭人300萬在國內流離失所,600萬在歐洲不願歸來,有免費屋,免費醫療,有工做,烏克蘭能控制人口不足3000萬,是俄國五分之一,真的要滴下最後一滴血嗎?看來不到拜登下台,沒有轉機!

台灣總統大選臨近,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博士分析,作為美國盟友沒有好處,其發動的經濟戰、文宣戰、科技戰被盟友日漸識破。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直到今年戰事仍然膠着,基輔政府立刻用聖誕來激勵士氣,提醒人們西方世界才是方向,看在普京眼裏,當然不是味兒。烏克蘭愈往西跑,俄羅斯愈把烏克蘭東部捉得緊,熱戰繼續。東與西之間的較量,比我們所知的尖銳。

正因大勢已去,烏克蘭軍方對俄羅斯的襲擊,包括深入俄境破壞中俄鐵路,都是最後的騷擾,起不了多少作用。

觀察家早指出,以色列的目的,便是要將哈馬斯勢力驅逐出加沙地帶,好讓以色列盟友英國石油公司以及美國的諾伯爾能源公司,自由地開採加沙海域蘊藏的豐富天然氣,而以色列也可從中得益。

放眼當今世界,天下並不太平。俄烏衝突進一步升級的危險,比任何時候更令人擔憂。「如果俄羅斯真的和北約打起來,究竟有多少北約國家會出兵或出力?」一個網友在自媒體平台上提問。這絕對不是一個杞人憂天的問題。

美國已向烏克蘭發出逾1000億美元軍援,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若美烏聯軍戰勝,美國通過烏克蘭便全面地統治歐洲,完成大西洋的全面整合。俄軍仍有多大勝算?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俄烏戰爭令俄國總統普京在國內的聲望不降反升。利用這場戰爭以使他的執政野心可延續下去,也許就是他不想結束戰爭的最重要原因了。

沒有霸權主義,天下必亂,割據之後是互相爭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現在正是合久必分。

信錯預測而投資失利,可以是輸粒糖,也可以是輸間廠。這些預測一錯再錯,實屬累街坊之舉,不是值得自豪有膽識的表現。不作沒有把握的預測,寧願沉默不去語出驚人,是公德。

各國的前景雖有好有壞,但總體大環境卻並不理想,全球經濟都要在逆風中慢慢前行,能頂得住逆風的便算可以交代了。

烏克蘭外交部的社交平台透露,當地時間5月16日至17日,中國政府特別代表李輝訪問烏克蘭。

5月9日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8周年,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日閱兵,儘管這次閱兵沒有像往年一樣展示新型的坦克,但觀察家認為,與烏克蘭的戰爭打了一年之後,俄羅斯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在本周節目中,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將通過網路視頻,訪問烏克蘭切爾卡瑟國立赫梅利尼茨基大學校長奧列克山大.切列科夫。自今年二月以來,烏克蘭飽受俄羅斯入侵戰爭的蹂躪,經受了重大的人道危機。

除非用軍事獨裁統治,反戰和談和重建烏克蘭國家的政治趨向是無可抑制的。這或許是歐洲或歐盟與以至烏克蘭的最佳結局。不戰不和讓時間把矛盾對立逐步改變。

地緣政治動盪加劇,烏克蘭局勢安定是無望的,金融體系出現危機也不可忽略。世界經濟2023年只能看亞洲。

俄烏衝突是今年世界政局的大熱點。背後諸方勢力混雜,各自付出的成本也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為止注意何時才停戰的人是佔多數的。

筆者個人是不支持北京武力攻台的,因為付出代價會是中國人民,得益者可能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