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魯迅

一國兩制是否只剩下1.5制
作者:施永青2019-12-27
回歸後,香港雖然不能說一點也沒有變;但基本上仍是近西方的制度多於近大陸的制度,把香港的一制說成只剩下0.5制,就有點危言聳聽。個人認為,香港即使沒有原有的一制,亦起碼有原有的0.85制。
國史教育中心辦五四人物選舉 魯迅大勝胡適蔡元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20
國史教育中心繼去年後再度舉辦「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以五四運動為主題,魯迅獲選為2019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魯迅不論在中、小學得票均取得絕對優勢,獲得逾12000票。
青年學子論五四:魯迅鐵屋中吶喊 顧維鈞大時代弄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08
魯迅很早接觸孔孟,但他自言孔孟對他的影響很小,彷彿是主張「反抗大傳統,靠攏小傳統」。魯迅反對的是官方意識形態之下的大傳統,轉而尋找一個相對的小傳統,並繼承這個傳統,這從他自小所受的教育已見端倪。
歷史年度人物選舉 回應五四運動百周年
作者:何漢權2019-10-16
「名家系列講座」第一講,請來丁新豹教授(前排左三)、范永聰博士(前排左二),以及四位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主林俊朗、周正賢,李謙諾及梁文輝,分別撮述五四歷史人物。前排右一為陳學然博士、右四為作者。
李歐梵:五四運動破鐵屋 魯迅吶喊第一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9-30
「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首場文壇名家講座由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李歐梵教授主講,題目為「五四新文學的意義──魯迅、沈從文、張愛玲」。
留學日本的二三事
作者:潘文慧2019-09-24
作為留日學者的我,當然很鼓勵同學到日本留學。畢竟日本是一個可以提供很多不同機會給同學的優良留學平台。然而如果你沒有充分的準備,你只會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文壇名家講座一:五四新文學的意義──魯迅、沈從文、張愛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9-09
「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之文壇名家講座一「五四新文學的意義──魯迅、沈從文、張愛玲」現正接受報名。
莫言:閱讀是創作最好的老師
只有當一個作家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風格,當他的語言為豐富作品做出貢獻的時候,我們才認為他已經超越了一個小說家或者說小說匠的階段,他可以說是一個文學家了。
沈西城說金庸逸事 當代大文豪只屬查良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7-15
金庸的文字有極大的魔力,能吸引讀者一步一步地看下去,描寫細緻,用字淺白精煉,以及帶有章回小說之韻味。
北國娜拉──蕭紅的流浪者之歌
作者:沈言2019-05-23
愛情與自由,無疑是蕭紅生命裏的光。她堅信「人生激越之處,在於永不停息地向前,背負悲涼,仍有勇氣迎接朝陽。」
五四運動,關香港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04
今日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日,回顧在「五四」和新文化運動影響下的香港往事,無疑是別具意義。
林黛玉死於肺結核?非也!
作者:張惠2018-12-03
有人說林黛玉死於肺結核。但林黛玉生活環境中沒有結核病患者,如果她要是肺結核,豈非寶玉和紫鵑早就傳染了?
實地考察見真相 經典建築須珍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20
丁新豹:「很多人以為特區政府沒有重視保育舊建築,其實拆卸舊建築最多是上世紀80、90年代。」
南來知識分子孕育香港文化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18-08-14
新文化可以進入,舊有文化亦可保留,香港提供了既能抗衡又可互動的機遇,百川而來的文人學者不斷「進駐加入」,使香港的文化氣息愈漸濃厚,文化土壤愈見肥沃,有利培育新一代的本土文化人。
司徒華的書房
作者:鄭明仁2018-02-20
司徒華說過:「一天不閱讀,就跟沒有刷牙、洗澡一樣,渾身不舒服。」相信很多愛書人都有同感。
顧明遠:語文課本中不能沒有魯迅
在中小學課本中選入魯迅的文章,歷來有爭論,包括選擇多少篇,選哪篇等等,一度還出現難教、難學的問題。在學生中流傳這樣一句話:「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這就牽涉到如何選文、如何教學的問題。
在沒有青年政策、重英輕中的教育氛圍下 助推香港現代文學
作者:吳美筠2017-09-19
我是如何接觸到現代的呢?主要是從報刊上看到當時「座標現代文學社」的文章而來。該社是草川、尚木、蘆荻等辦的。
撲火的飛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16
只要我們能夠睜眼正視歷史上確曾存在的苦難,我們就能成為勇者。
陳平原:大學師道的尊嚴
我唯一擔心的是,我們的大學教授是否會愈來愈值得學生們欣賞、追慕和模仿。
誰說真話
作者:曾鈺成2017-03-30
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
讀書的立場、趣味與方法︱陳平原
如果過了若干年,你半夜醒來發現你很久沒有讀書了,而且你沒有什麼負罪感的話,那麼說明你已經墮落了。
李歐梵:在傳統面前 我們都成了幽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9-08
對我來講任何一個傳統,如果不是活的,如果沒有閃光的話,恐怕也就沒有什麼可以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