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了孫受匡與香港的因緣,也許,有心有力的讀者還會有更多疑團或想法,從而另闢蹊徑繪寫早期香港文學發展史、香港社會史……反省香港人應如何處理這城市的歷來命運史,又該如何走向未來的道路。
教學育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無論新手老將,以下點滴,在開學之初,既是勉勵,更多的是自我提醒。
隨着馮珍今的字裏行間去看人間草木,不奇怪!她總在散步中忘不了自然與文學。這位由經濟系轉到中文系的文學愛好者,熟讀詩書,在雜花草木中挪移腳步,學習草木特性,背誦文學作品的模描,反映自己心緒。
當時《中國學生周報》的主編是陸離,我最愛讀的,便是她和小思的文章。因為她們,令我愛上文學,更迷上電影;也因為她們都是「新亞人」,令我對「新亞精神」產生了一份朦朦朧朧的嚮往之情。
小思老師精於書寫人物,除了良師的指引教誨、照亮人間的名人事跡,其筆下平凡的小人物更是活靈活現。
當天的小思老師,其實患上感冒,但她不願意改期,仍堅持出席。擇善而固執,素來是她的價值取向,認真而用心,亦是她的處事態度,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她希望將自己喜歡的分享給同學,透過電影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和價值觀,悟出生命哲理。